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主要用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和心力衰竭的诊断、监测和治疗。对已接受CIED治疗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是CIED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随访可了解CIED治疗的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及CIED本身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故障,了解CIED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使患者得到最优治疗获益。因患者植入CIED类型不同,其随访目的、频度、方式和内容均有所不同。随访方式包括诊室随访和远程随访,但远程随访的患者,仍建议每年至少1次诊室随访。常规起搏器患者建议选择合适的起搏方式并优化参数,以满足患者不同的需求。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建议程控合适的心动过速识别参数和治疗参数,以减少ICD电击治疗。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则需要优化再同步参数,保证高比例的再同步起搏,以提高CRT反应性。希氏-浦肯野系统(希浦系统)起搏参与的CIED患者的随访和程控,需要专门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方能胜任。而对于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ICM)患者的随访,建议设置合理的感知和监测参数,并根据随访检出事件结果来决定其后续的诊疗措施。所有开展CIED治疗的医院均应建立规范的CIED资料的登记和管理制度。

  • 标签: 随访研究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程控
  • 简介:摘要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2012年发布的《心血植入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新共识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的术后随访。内容涵盖了磁共振成像兼容的CIED、无导线起搏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及常规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的随访建议,使CIED的随访更加规范、高效。

  • 标签: 指南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随访
  • 简介:摘要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的远程随访可以减少常规随访次数、优化器械管理和疾病管理、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改善患者生存率。因此,国内外专家共识均推荐将远程随访作为所有CIED患者的标准随访管理策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远程随访尤其重要,减少了面对面诊室随访,避免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交叉感染,又能安全有效地管理患者。国内尽管已开展了远程随访,但应用严重不足,今后应加大力度,推进远程随访技术的广泛应用。

  • 标签: 随访研究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远程随访
  • 作者: 宿燕岗 张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 2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北京 100037
  • 简介:摘要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伴有心室电机械活动不同步心衰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预防心脏性猝死、心肌收缩力调节器(CCM)治疗不伴QRS波增宽的慢性心衰、迷走神经刺激仪(VNS)在心衰中的应用以及利用CIED协助进行慢性心衰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前景进行了阐述,以期进一步推动CIED在心衰患者中的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肌收缩力调节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单中心近5年植入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的变化趋势,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对CIED植入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行CIED植入或更换的患者1 565例,男855例,女710例。年龄(70.6±12.5)岁,年龄范围8~97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器械类型、主要合并症等。COVID-19疫情暴发时期,观察每年该时段内CIED植入量的变化趋势,比较2020年与2019年该时段内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费用、住院时长等情况。结果2016年至2020年,CIED新植入1 259例,更换306例,其中男855例。年龄中位数73岁。CIED植入类型以心脏起搏器为主,心脏再同步治疗及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植入比例逐年增加,植入除颤器作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的比例为40.6%~63.3%。疫情暴发期间CIED的植入量明显减少,较2019年同期下降54.5%(18/33),其中永久性起搏器的植入量下降了64.3%(10/28)。与2019年同期相比,女患者比例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8%对56.4%, χ2=3.411,P=0.065),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长、住院总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0、0.582、0.718)。结论COVID-19疫情影响了CIED的植入,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中记录的心房扑动(房扑)和心房颤动(房颤)持续时间与脑卒中事件的相关性及抗凝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植入CIED患者,基础心律均为窦性心律,收集心电图确诊的房颤/房扑或经腔内心电图确诊的房颤/房扑(心房激动频率≥250次/min,持续时间>6 min)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房高频事件(AHRE)信息,记录随访最长房颤/房扑持续时间和抗凝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脑卒中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比较不同持续时间房颤及抗凝方案对患者脑卒中风险的影响。结果共植入2 342例双腔CIED,2 136例完成随访,年龄(68.9±9.6)岁,其中男868例随访(42.4±16)个月,24.3%的患者记录到AHRE。根据房颤/房扑最长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无房颤组(75.7%,1 618/2 136)、<1.0 h(3.7%,79/2 136)、1.0~5.9 h(4.4%,93/2 136)、6.0~23.9 h(6.3%,135/2 136)、≥24.0 h(9.9%,211/2 136)5个组。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与无房颤患者比较,6.0~23.9 h房颤组的脑卒中事件增加3.8倍(P=0.04),≥24 h组房颤增加脑卒中风险17.3倍(P<0.001),该2组患者抗凝治疗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生率(P=0.044)。结论房颤持续时间6 h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规律抗凝治疗可显著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生,房颤持续6 h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启动抗凝治疗的时间节点。

  • 标签: 心房颤动 心脏起搏器,人工 心房高频事件 脑卒中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单中心近年来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导线拔除术(TLE)的病例特点,探究其与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CIED导线病例的不同之处。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1月至2018年9月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行TLE患者159例。将其依据TLE时血管入路途径分成2组:A组为单纯经上腔或下腔途径拔除组(132例);B组为联合上腔和下腔途径拔除组(27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特点、CIED植入类型、导线拔除情况等。结果与A组相比,B组CIED植入时间更长、既往囊袋清创史和CIED更换史比例更高(P<0.05)。进一步统计学分析示,CIED植入时间对于需行联合上下腔静脉TLE者有独立预测价值;CIED植入时间≥5.25年时,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1%和67.4%。2组患者共计拔除导线301根:A组拔除249根,B组拔除52根,总体临床成功率为95.2%;其中B组拔除成功率更低(86.7%对97.3%,P=0.002)、严重并发症率更高(18.5%对1.5%,P=0.002)。结论对于CIED植入时间≥5.25年者预示着其需要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对于联合上下腔静脉途径行TLE患者,其成功率较单纯上腔或下腔途径更低,且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 标签: 起搏器,人工 经静脉导线拔除 联合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评价≥75岁患者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感染后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的患者资料,根据年龄分为≥75岁组和<75岁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伴随疾病、植入设备类型、导线根数及种类、麻醉方法、移除方式、并发症发生率及完全移除率等特征。结果研究入选316例患者,其中≥75岁组115例(男79例),<75岁组201例(男151例);<75岁组移除的除颤装置更多(10.9%对4.3%,P=0.044)。①两组患者在麻醉方式、手术时间、多根导线患者的比例、导线植入时间及拔除方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发生,≥75岁组有7例(6.1%,7/115)出现轻度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5岁组有10例(5.0%,10/201)出现轻度并发症,1例(0.5%,1/201)出现严重并发症。③有效性评估:≥75岁组中111例(96.5%,111/115)患者起搏系统经静脉完全移除,4例(3.5%,4/115)取得临床成功,无移除失败事件;<75岁组中191例(95.0%,191/201)患者起搏系统完全移除,9例(4.5%,9/201)取得临床成功,1例(0.5%,1/201)经静脉移除失败。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CIED感染的≥75岁患者,行经静脉起搏系统移除术是可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不亚于<75岁人群。

  • 标签: 感染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导线 移除 高龄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特殊时期该类患者的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2020年2月10日至4月10日COVID-19疫情期间接受起搏器及除颤器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19年同期更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年龄(68.2±7.8)岁,男5例(38.5%),11例(84.6%)患者来自北京地区。5例(38.5%)患者合并黑矇/晕厥史且为起搏依赖,8例(61.5%)患者达到择期更换适应证(ERI)或耗竭期(EOL),未达到ERI或EOL者CIED电池剩余时间(2.3±1.0)个月。3例起搏依赖患者达到ERI。12例(92.3%)患者进行了单腔心室起搏器(VVI)或双腔起搏器(DDD)更换,1例(7.7%)患者进行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更换。与2019年同期相比,CIED更换数量明显下降,更多患者来自北京地区,合并黑矇或晕厥史、起搏依赖、ERI或EOL比例[15(38.5%)对8(61.5%),P=0.201]更高以及CIED电池电量剩余时间[(5.5±3.5)月对(2.3±1.0)月,P=0.001]更短。结论在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应针对性筛选需紧急行器械更换患者,对合并黑矇或晕厥史、起搏依赖以及达到ERI/EOL的患者,特别是已达到ERI/EOL的起搏依赖患者,应优先进行CIED更换以最大化保证患者安全。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更换 电池耗竭 起搏依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抗凝药导致的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迟发性血肿的临床特点和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湘雅三医院植入CIED 841例患者,定义迟发性囊袋血肿为植入装置后5 d以后发生的囊袋血肿,采集其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处理策略。结果在植入后(12.0±8.8)个月的随访期,共发生囊袋血肿9例,发生率为1.1%,其中迟发性囊袋血肿5例,发生率为0.6%。2例经过加压包扎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过囊袋血肿清除术后痊愈,1例血肿抽吸并保守治疗的患者后期出现囊袋破溃并感染,经装置移除并重新植入后痊愈,无死亡病例。因本研究为小样本描述性研究,未行统计学分析。迟发性囊袋血肿特点为患者正在接受抗凝药治疗,无明显全身或局部炎症反应,囊袋积液镜检及培养无细菌检出,局部组织无明显炎症破坏,经血肿清除术或保守治疗后囊袋积液迅速吸收。结论CIED植入后可能会发生迟发性血肿,发生原因可能和抗凝药使用以及监测不够规范相关。根据其临床特点可以和感染性积液鉴别,通过血肿清除术或保守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手术后并发症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对心血植入电子器械(CIED)术后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的可行性。方法2020年1月30日至2020年3月29日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对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心内科行CIED治疗的部分患者进行线上随访管理,完善"起搏患者在线"应用体会的问卷调查,分析公众号应用情况、患者对公众号的具体使用需求及应用满意度。结果共入选1 623例患者,通过"起搏患者在线"接收图文咨询160个,96.9%(155/160)的问题可以线上处理。接收非预期远程传输数据71次,公众号解决有效率100%(71/71)。723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9.8%(649/723)患者愿意选择"起搏患者在线"进行随访及疾病咨询,94.7%(685/723)患者认为该公众号操作便利,77.5%(560/723)患者认可"起搏患者在线"解决问题的效力,患者利用公众号进行图文咨询(82.7%,598/723)是主要目的。相比于诊室随访,患者认为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具有节约就医时间(587/723,81.2%)、专业性较强(444/723,61.4%)等优势。结论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应用"起搏患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对CIED患者进行术后管理有效可行。

  • 标签: 随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微信公众号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
  • 简介:摘要心血疾病涵盖了心脏血管与脑血管疾病类型,指的是因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稠、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引起的心脏、大脑、全身组织缺血性、出血性疾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此类疾患,临床强调早期的发现与治疗,以此减少疾病引起的死亡、致残等事件。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提高,彩超在整个医疗系统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关于心血超声诊断心血疾病的应用逐渐获得普及,但就其优势而言仍需进一步报道。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脏彩超诊断心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查的50例心血疾病患者社,同时另外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正产人员50例,将其最为对照组。均给予患者心血超声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分析结果中可得知,心血疾病患者的心脏彩超的指标明显上升,且不同程度的患者心脏彩超指标也存在不同(P

  • 标签: 心脏彩超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加强心血健康管理减少心血疾病(CVD)负担中的方式进行探讨。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形式对某市收取的CVD预防措施处理的心血疾病病人共500例展开调查研究,并将其划分为两组,一组为普通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共计280例,另一组为对比组,加强优质护理方式,共计220例。对人员进行随访1年以上,并对比两组病人随访1年时所引发的心肌梗死与脑卒中等疾病率与死亡率以及年人均支出费用,并分析不同性别之间疾病负担的差异。结果:普通组随访1年时从性别上比较,男性与女性患心血疾病后形成的负担存在差异(P<0.05),而护理方式不同产生的费用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方式应用在心血疾病中,对于降低心肌梗死与脑卒中及死亡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但预防性措施越多所需的医疗费用就越高。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减少负担 健康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超声对心血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40例为2021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心血疾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血超声检查,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参照,评估心血超声诊断符合率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心血超声的心血疾病诊断符合率,以及主干狭窄程度检出率均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差异较小,且不具对比价值(P>0.05)。结论 心血超声有助于心血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心血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依旧极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饮食、睡眠等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其发病逐渐年轻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用影像学检查对疾病进行诊断成为常用的方法,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尽早发现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死亡率。心血超声检查是心血疾病中有效的诊断方式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常用诊断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灵敏度高。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超声检查在心血疾病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心血疾病患者,以心血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心血超声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主干狭窄程度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左心房左右径及右心房左右径,比较三尖瓣反流不同严重程度患者的反流速度、肺动脉收缩压(PASP),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反流速度和PASP对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心血超声诊断心血疾病的敏感度为96.5%,特异性为80.0%,Kappa=0.644(P

  • 标签: 心血管超声 心血管疾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