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求恶性胆道梗阻更安全简便的手术方法。方法我院设计采用胆管空肠搭桥术治疗不能行根治术的恶性胆道梗阻病人25例,并与同期外引流组12例和传统内引流20例比较。结果搭桥组及外引流组比内引流组术后黄疸消退快,搭桥组术后不带引流管,生存期生活质量较高,优于外引流组。结论认为胆管空肠搭桥术是一种简单,创伤小,安全性大的术式。

  • 标签: 恶性胆道梗阻 胆管空肠搭桥术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5月恶性胆管梗阻患者52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相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经内镜放置胆管金属支架联合鼻胆管引流术应用于恶性胆管梗阻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与体征,并且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对机体损伤程度轻,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等特点,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姑息手术切除 介入治疗 鼻胆管引流 恶性胆管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62例接受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为(2.1±0.6)分明显轻于对照组的(5.4±1.3)分,护理满意情况为(97.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6±2.4)分,并发症发生率为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时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护理效果。

  • 标签: 肝穿刺 肝胆管 恶性梗阻性黄疸 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双极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27例经皮肝穿刺治疗恶性胆管梗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9例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内支架置入术(胆管射频消融组),18例行单纯内支架置入术(单纯胆管支架组)。观察手术安全性、并发症及近期疗效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支架通畅率及患者生存时间。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胆管射频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平均58.6min(42.0~70.0min),较单纯胆管支架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45.0min(35.0~60.0min)有所增加(P=0.003)。两组患者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患者的胆管感染、腹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胆管支架通畅率为100%(8/8),单纯胆管支架组为50%(7/14),P=0.022;6个月时分别为100%(6/6)和0,两组比较,P=0.036。胆管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为189d(Q1,92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为87d(Q1,82d;Q3,161d),两组比较,P=0.001。在治疗后6个月,胆管射频消融组生存率为66.7%(6/9),单纯胆管支架组为11.1%(2/18),两组比较,P=0.006。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3.3%(3/9)和0,两组比较,P=0.029。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胆管射频消融组189d(Q1,100d;Q3,279d),单纯胆管支架组118d(Q1,96d;Q3,171d),两组比较,P=0.028。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安全可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支架置入术,可延长支架的通畅期和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支架 恶性胆管梗阻 双极射频
  • 简介:摘要胆管腔内射频消融(endobiliar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EB-RFA)是一种治疗恶性胆管梗阻(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MBO)的新方法,可作为姑息性治疗手段应用于胆管癌、胰头癌、转移性淋巴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MBO。因其具有微创及可重复进行等优点,在MBO初治中联合支架植入或支架植入后狭窄/阻塞支架再通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牵头下,组织该领域知名的专家,在参考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与体会的基础上,针对EB-RFA治疗MBO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流程、并发症的处理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问题达成统一意见,制定本共识,以期指导国内同行更好地应用EB-RFA治疗MBO。

  • 标签: 胆道 黄疸,阻塞性 射频消融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支架引流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PTBD的理论和实践介绍,探讨支架引流对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结果支架引流对肝门部高位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较好。结论支架引流对肝门部恶性胆管梗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8例接受PTCD治疗的患者实施术前、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38例患者黄疸明显减退,腹胀缓解,肝功能改善,食欲提高;6例患者黄疸减退较慢,无严重并发症产生。结论PTCD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 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姑息性方法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价值。方法2005年1~12月,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穿刺肝左叶胆管46例,肝右叶胆管36例,同时穿刺6例。减黄3d后,经引流管行常规胆道造影,30例维持原PTCD外引流,6例改为内外引流,40例置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支架并维持PTCD外引流,其中5例行左右肝管双支架同时置入,2例因导丝通过狭窄段困难,于3d后重试,成功置入支架。结果1例因胆道大出血于术后8d死亡,余75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有39例下降明显,33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3例仍呈上升趋势。7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在皮肤瘙痒、厌食、皮肤黄疸及尿液颜色方面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例患者无改善,甚至加重。1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8%,有6例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06年4月,有54例患者死亡,排除因术后严重并发症短期死亡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7.6个月,单纯PTCD患者为5.8个月,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为9.5个月。结论PTCD联合胆道内金属支架置入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安全性高,可有效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对于无手术机会且未合并肝细胞性黄疸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姑息性减黄手段。在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两方面,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患者均优于单纯PTCD患者。

  • 标签: 恶性梗阻性黄疸 姑息性治疗 减黄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胆管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在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各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内镜胆道内支架置入术行胆汁引流,其中胆道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8次、胆道金属支架置放术(EMBE)6次,双支架1次。结果:1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的相关指标TBIL,ALT、AST、AKP及r-GT明显下降,黄疸和肝功能状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3例患者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3天后基本降至正常。全部患者无感染、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放置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胆道支架 恶性梗阻性黄疸 内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讨论面对肝门部高位多发多节段性的胆管梗阻问题,选择多支架引流方法以及 此方法应用到临床的意义。    方法:此次选取案例为高位胆管梗阻,共116例。梗阻部位:肝总管的上部,距离左肝管、右肝管汇合部1.5cm以内46例,肝管左边和右边部位及肝总管上部同时梗阻的案例47例,肝内右肝管,出现多发性梗阻9例,肝内左部肝管和右部肝管梗阻共记录14例。此篇文章记录在内的案例一共采用了五种不同的支架植入方法。53例是通过右腋中线,右肝管胆总管的地方植入了支架,油有29例手术是通过腋中线和剑突下,分别穿刺左肝管和右肝管,在肝门植入了呈"Y"型排列的两个支架。有13例在左肝管——右肝管间植入一个支架,接着在右肝管胆总管那个地方再植入支架,使两支架呈" v"字排列。有8例是右肝内,肝管有多发梗阻,手术中采取的是先在右肝内肝管间放置一个支架,然后在右肝管肝总管间放置第二个支架。还有8例手术是在右肝管放置支架,左肝管放置管进行外引流。最后5例手术是涉及到右肝内肝管多发梗阻的病例,手术时单纯安置多点位进行外引流。此篇文章记录了测定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进行t检验。结果:一共116例高位胆管梗阻手术,共采用了5种方法植入了支架,完全实现了胆汁内引流的问题,全部实现了外引流。101例术前、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计算后,比较差异略微有些显著(p

  • 标签: 胆管梗阻 支架 外引流 内引流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恶性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既包括原发肿瘤所致的肠梗阻,也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导致的肠梗阻恶性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以及无法进食。治疗选择包括外科及非外科干预措施。本文综合评述了恶性梗阻常见的原因、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因原发病不同、梗阻部位不同等不确定因素,尚没有一个统一治疗肠梗阻的最佳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另外,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协助制定更加完善和具体的恶性梗阻治疗策略。

  • 标签: 肠梗阻 肿瘤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胆管远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经内镜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管远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成功率、减黄有效率及并发症。结果支架置入成功86例,置入失败6例,支架置入成功率93.5%(86/92),减黄满意率为86%(74/86),减黄一般率为12.8%(11/86),减黄无效率为1.2%(1/86),术后胆管炎2例、胰腺炎8例、出血5例。结论经内镜胆道金属支架引流术治疗低位恶性胆道梗阻疗效好、安全有效,是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

  • 标签: 内镜 金属支架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 ERCP和PTCD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4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分组各20例。结果 患者间治疗状况没有很大差别(P>0.05),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有很大差别(P

  • 标签: ERCP PTCD 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层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层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作者: 王瑞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5-10
  • 机构:安徽省淮南市朝阳医院肝胆颈胸外科         邮编232001
  • 简介:摘要:目的 综合研究分析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的病情特点,分析治疗胆管内支架治疗老年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护理的方案。方法:综合分析2022年5月-2023年2月间收入的资料,登记有效并且资料完整,能够接受实验的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20名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胆管内支架进行治疗;对照组(n=10)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n=10)内患者则配合应用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在护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同时记录患者的各项康复指标,判断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个体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而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后显著存在(P<0.05)。结论: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配合胆管内支架治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的病情。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说明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综合护理团队的协作和专业护理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老年恶性肿瘤胆道梗阻患者的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 标签: 护理 恶性肿瘤胆道梗阻 疗效分析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胆管肿瘤发病率逐年增加,临床对胆管肿瘤的治疗仍然疗效差,外科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手术切除机会小,治疗非常棘手.经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结合外科或者放化疗,安全性明显提高,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等特点,尤其年老体弱不适合较大型手术的病人更是首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