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8岁男童因“双眼视物不清进行性加重5年”来诊。既往多发性骨折病史;眼科检查:右眼矫正视力0.5,左眼矫正视力0.6;双眼蓝巩膜、全角膜变薄、前膨。全身查体示多部位韧带较为松弛。该名患者诊断为先天性发育不全,给予患者特殊的大直径联合稳定边弧的方法设计的硬性角膜塑形镜治疗后,双眼矫正视力提高至0.8。

  • 标签: 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 角膜扩张症 硬性角膜塑形镜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与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摘要斑点症(Osteopoiklosi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散发或为家族性。本症患者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肾发育不全,是由于胚胎时期血液供给障碍或其它原因,使肾组织未能充分发育所致,两者合并存在,在组织学上无相关性,临床非常少见。现总结分析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标签: 骨斑点症 肾发育不全 CT征象
  • 简介:目的介绍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详述2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X线所见,其中1例在小腿近端进行截,通过Ilizarov技术矫正膝内翻的同时进行肢体延长.结果双膝内翻矫正满意,肢体延长达7cm,的愈合速度正常.结论Ilizarov技术是矫正假性软骨发育不全膝内翻及肢体延长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诊断 软骨发育不全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声像图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从近2万名孕期超声检查的孕妇中检出胎儿软骨发育不全3例。结果胎儿四肢及长骨短小,双顶径、头围增大,胸腔狭窄,腹部膨隆是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主要声像图表现。结论超声诊断是筛查胎儿软骨发育不全的最理想方法。

  • 标签: 超声胎儿软骨发育不全
  • 简介: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一蓝巩膜一耳聋综合征。发病率约3/10万,男女比例大约相同。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问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疼痛。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本病具有遗传性和家族性,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

  • 标签: 成骨不全 先天性遗传性 耳聋综合征 发育障碍性疾病 结缔组织 关节松弛
  • 简介:组织的结构极为复杂,包含矿物质和不同的有机物质,其中包括胶原。I型胶原是骨骼中的主要蛋白质,在软骨中存在Ⅱ、Ⅸ、X和Ⅺ型胶原。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OI,脆骨病)是最常见的基质异常,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存在I型胶原质和量的异常。其严重程度不

  • 标签: 成骨不全 骨组织 发病机制 骨量
  • 简介:摘要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导致儿童致死致残性生长发育障碍性疾患的罕见病,其典型临床表现为非匀称性身材矮小、大头畸形、三叉戟手及特殊面容。鉴于目前临床对本病认识不足,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结合国内专家的临床诊疗经验,在软骨发育不全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最新治疗进展等方面形成系统、全面的专家共识,以供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肢端发育不全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由PRKAR1A基因或PDE4D基因突变导致GPCR-Gsα-cAMP-PKA信号通路异常引起,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障碍,伴或不伴内分泌激素抵抗。诊断需与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相关疾病鉴别,主要是临床诊断,而分子遗传学诊断为金标准。治疗上采取对症治疗。目前尚无报道肢端发育不全症的发病率及流行病学等数据,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肢端发育不全症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肢端发育不全症 PRKAR1A基因 PDE4D基因 短指症 激素抵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软骨发育不全(ACH)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一代测序检测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基因c.1138位点突变的胎儿共15例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测量指标)。对胎儿父母的年龄,胎儿的头围(HC)、股骨长(FL)、腹围(AC)、双顶径(BPD)、羊水量、超声检查异常等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各指标的比值或Z值[即测量值与相应孕周标准值之差的标准差(SD)倍数]。ΔZH-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ΔZH+A-2F表示股骨发育相对于头部和腹部发育落后的SD倍数。结果15例患儿中,妊娠中期出现表型者3例(3/15),妊娠晚期发现表型者12例(12/15)。检测孕周范围为23周+5~33周+4。15例胎儿母亲的年龄为(29.8±3.6)岁(范围:24~38岁),其中2例(2/15)为高龄(年龄≥35岁);胎儿父亲的年龄为(31.1±4.8)岁(范围:22~41岁),其中3例(3/15)高龄(年龄≥35岁)。15例(15/15)胎儿均出现股骨短小(ZFL<-2.00),ZFL值为-4.73±1.08。3例(3/15)胎儿出现头大(ZHC>2.00)。FL/HC和FL/AC分别为0.151±0.014和0.172±0.012,均小于正常值。ΔZH-F和ΔZH+A-2F分别为5.65±1.95与10.04±2.75,提示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性高。1例孕妇出现羊水过多表型(1/15),羊水指数为31.4 cm。2例胎儿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2/15),其中1例为右侧脑室轻度扩张,1例为胎儿丘脑后上方中线部位囊性结构。结论胎儿ACH存在明显的妊娠中晚期股骨短小的特点,BPD增大及其他伴随症状不明显。建议对于妊娠中晚期发现股骨明显短小的胎儿行FGFR3基因c.1138位点检测以明确ACH的诊断。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7岁,生长发育迟缓,烦渴多尿7年于1993年4月13日入院。该患儿出生后食量小。体格发育落后于同龄儿,3岁多会行走,步态不稳,行走述腿痛。四肢无力易跌跤。无肾脏病史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T37.1℃、P100次/分、R25次/分、wt17.8kg、BP14/8kPa。身高102cm、上部54cm、下部48cm、指距0.5cm。发育营养欠佳,贫血貌,听力正常,郝氏沟(+)、串珠肋;

  • 标签: 肾发育不全 串珠肋 生长发育迟缓 郝氏沟 体格发育 体格检查
  • 简介:<正>小脑发育不全是指小脑的部分或全部的阙如,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Combettes[1]于1981年首次报道一例11岁女孩的小脑阙如,其小脑结构被连接于脑干的膜状物取代。通过尸检统计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Pinar等[2]报道围产期和新生儿小脑畸形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3%。有关文献报道确诊小脑发育不全的年龄段从妊娠几周到出生后74岁不等[3]。

  • 标签: 脑发育不全 膜状物 小脑幕 出生后 第四脑室 染色体疾病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ACH)。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产前超声发现胎⼉肱⻣,股⻣均位于4个标准值以下。患儿生后外观可见头大肢短,前额突出,大腿较小腿短,胸廓扁平短小。基因检查成纤维细胞⽣长因⼦受体3(FGFR3)chr4:1806119,c.1138G>A(p.G380R)杂合突变。通过临床表现及基因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ACH患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软骨发育不全 新生儿 FGFR3基因
  • 简介:摘要2例主诉为"语言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的患儿就诊于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小脑发育不全。2例患儿分别存在RELN基因c.3712A>C(p.Asn1238His)和c.8051G>A(p.Arg2684His)复合杂合变异;c.3712A>C(p.Asn1238His)和c.6553A>T(p.Met2185Leu)复合杂合变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釉质发育不全是口腔临床上常见的牙体硬组织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牙齿美观和身心健康。探究牙釉质发育的调控机制,一直是牙齿发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miRNA在牙釉质发育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旨在为深入了解miRNA调控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也为牙釉质发育不全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牙釉质发育不全 牙釉质形成缺陷症 miRNA 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