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α2-抗纤酶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例受检患者血浆α2-抗纤酶的测定方法及诊断价值。结果肝癌、肝硬化、白血病、DIC病人的α2-AP活性较正常组显著减低;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的α2-AP活性显著增高。结论α2-抗纤酶测定对各类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程、预后的判断都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血浆&alpha 2-抗纤溶酶 测定方法 临床意义
  • 简介:初秋湿热并袭,往往出汗过多,体内消耗增大,耗损阳气。所以,从中医理论出发,我们在此提倡轻松养阳。对于"懒",且渴望健身的女性来说,洗上一个药浴应该是上上之选。专家意见:人体浸泡在摄氏42℃的温水中20分钟,约可消耗300卡路里,有助身体保养并健身健美,如果能泡在药浴中效果会更好,可以提高30女人的迷人指数。

  • 标签: 提升迷人 溶提升 药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分别应用三种国产抗纤——氨甲环酸、抑肽酶和止血芳酸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止血的功效.方法:选择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氨甲环酸组、抑肽酶组和止血芳酸组,测定术后12h,24h和48h的血小板计数、出血量、血浆纤酶活性和D-二聚体浓度。结果:术后血小板计数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相接近,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下降。出血量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无显着性差异,在止血芳酸组显着性增高(P〈0.05)。血浆纤酶活性在氨甲环酸组和抑肽酶组显着性高于基础值,但仍有所降低;在止血芳酸组则显着性高于前二组。D-二聚体含量在三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氨甲环酸和抑肽酶通过抑制纤亢进,均能确切减少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出血量,但抑肽酶存在潜在的过敏反应,且价格较贵,故以氨甲环酸更适宜於经尿道前腺电切术后止血。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氨甲环酸 抑肽酶 止血芳酸 血小板
  • 简介:在1959年已经用链激酶(SK)治疗心肌梗死,在80年代前可供使用的除SK外还有尿激酶(UK),80年代以来,先后有基因重组组织型纤酶原激活剂(rt-PA)及其突变体、TNKt-PA前尿激酶(Pro-UK)和葡激酶(SAK)。至今所有的基本药理都是将纤酶原转变纤酶,纤酶可裂解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血栓的重要成分),凝血因子

  • 标签: 溶栓药 药物特点 临床应用 给药途径 用药方法
  • 简介:经静脉输液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途径,在外科静脉给中以输抗菌素最为常见。常规操作中环节较多,工作量大,程序繁琐,从到输入需反复抽吸多次才能完成,易污染,且器内药物有一定量残留而使大量药物耗损,长时间放置使效价降低等诸多问题,对此我们研制了一次多瓶器以减少操作环节,经临床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

  • 标签: 溶药 青霉素G钠 静脉输液 残留量 输液法 注射器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者对于医疗质量的需求与日俱增,临床因加产生的输液胶塞和药液抽吸不净现象,不断演化成医患矛盾。该创新项目锥形双孔注射器改变了针尖的斜面,可有效避免输液胶塞的产生,并将单孔针头改为双孔针头,可将药液抽吸干净,避免药液浪费影响治疗效果,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锥形双孔溶药注射器 药液
  • 简介:摘要:药物的出度是指药物在特定出介质中的溶解速率,它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出度测试是评估药物释放特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在进行出度测试时,原料的纯度、制剂性质以及出介质的选择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原料、制剂性质和出介质对出度测试检测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建议。

  • 标签: 原料药 制剂性质 溶出介质 溶出度 测试检测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乙肝是我国引起肝纤维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在肝纤维化早期治疗,可使肝纤维化得到显著改善。通过药物的选择,可使肝纤维化得到逆转。

  • 标签: 慢性乙肝 纤维化 治疗
  • 简介:矿物浮石经煅、淬炮制处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对炮制前后的浮石进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显示,煅、淬后的大海浮石样中出Al、Fe、Ca、Mg、Mn、Zn、P等元素含量相对于未淬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煅、淬后石花样中出sr、ca、Ba等元素含量较未淬样明显增加,二者在有效成分出量上有较大差异。

  • 标签: 浮石 炮制 元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纤维化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按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划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苦参素胶囊抗纤维化治疗,持续6个月为一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情况。结果二个疗程后,治疗组的肝功能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采用抗肝纤维化治疗可显著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给途径栓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将所入选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分为A、B、C三组,分别采用周围静脉给栓,患肢浅表静脉给栓和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栓三种不同给途径的栓治疗。结果72例患者经治疗后下肢肿胀均有明显缓解。结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栓治疗早期局部栓治疗的效果优于全身静脉给的效果,患肢深静脉腔内介入栓方式优于患肢浅表静脉的栓方式;在给时尽量靠近血栓部位、长时间维持给药效果更加明显。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 给药方式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栓给前移方法在临床诊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治中所产生的干预效用。方法: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所选择的研究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通过区间法完成在本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76例病患作为研究基础,根据其所接受的诊治方案对其进行分组,传统组病患为发病后进入卒中病房接受静脉栓药物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提前组病患所接受的诊治方案为静脉栓给前移方案,完成两组病患的诊治资料收录工作,并对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提前组病患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急救静脉溶血时间显著低于传统组病患,提前组病患的阻塞血管再通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组病患。结论:静脉栓给前移方案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诊治效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显著的改善,疾病的诊治时间以及诊治效用能够得到显著的缩减,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诊治质量的提升,建议在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展开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给药前移,诊治方案 应用效用
  • 简介:背景:止血带能够减少术中显性失血,保持手术创面相对干净。在使用氨甲环酸控制出血情况下,止血带是否还有使用的必要性值得探讨。目的:评价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在抗纤序贯抗凝专家共识方案下不使用止血带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3例于我院就诊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无止血带组32例与止血带组31例。无止血带组切皮前静脉给予每公斤体重氨甲环酸(tranexamic-acid,TXA)20mg;止血带组切皮前止血带充气,压力设定为高于当时收缩压100mmHg。两组术后按照抗纤及序贯抗凝专家共识,在手术结束关闭关节囊后通过引流管灌注TXA-1g,距麻醉诱导3、6、12、24-h分别再次追加TXA每公斤体重10mg。术后6h给予依诺肝素0.2ml抗凝,以后每日0.4ml至出院,出院后每日1次口服利伐沙班10mg2周。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围术期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疼痛评分、肢体肿胀程度及关节活动度。结果:无止血带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多于止血带组(P〈0.05),但止血带组引流量更高,显性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Gross方程计算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无止血带组均低于止血带组(P〈0.05)。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及肿胀程度无止血带组均优于止血带组,手术当日和术后第2日患者VAS评分无止血带组低于止血带组,而术后第1日和第3日,两组VAS评分、术后关节活动度、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抗纤序贯抗凝专家共识方案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不使用止血带不增加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及总失血量更少,可以改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并减轻术后疼痛和肢体肿胀。

  • 标签: 抗纤溶 氨甲环酸 全膝关节置换术 止血带
  • 简介:摘要肺纤维化为肺部疾病的终末期病理性改变,严重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国内外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MT)是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中间阶段,定向调控EMT上下游多条作用路径,如转化生长因子-1的经典Smads通路、非Smads通路等,可有效遏制EMT进程,缓解肺纤维化病变。本文对以EMT为作用靶点,改善肺纤维化病理作用机制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发抗肺纤维化药物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 标签: 肺纤维化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肠片在Beagle犬体内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选用10只Beagle犬单剂量随机交叉口服正清风痛宁肠片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10mg?kg-1,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3p97软件计算动学参数和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时曲线呈一室模型,主要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86.25±10.61)min和(75.00±16.04)min,Cmax分别为(0.18±0.038)μg?mL-1和(0.18±0.042)μg?mL-1,t1/2ke分别为(78.34±15.21)min和(88.77±30.90)min,AUC0-T分别为30.31±7.82μg?min?mL-1和(32.09±8.61)μg?min?mL-1,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45±5.49)%。结论经方差分析、单双侧t检验和非参数统计检验,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 标签: 正清风痛宁肠溶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动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输尿管镜微创外科的广泛应用,输尿管损伤及由其引起的并发症逐渐受到临床关注,对于输尿管损伤修复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综述将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输尿管的解剖和生理出发,对于引起输尿管损伤的原因、损伤后愈合过程以及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进行综述,为输尿管损伤后狭窄的治疗提供思路。

  • 标签: 外科手术 输尿管 纤维化 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