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呼吸内科住院抗菌相关腹泻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抗菌相关腹泻者平均年龄58.8±12.5岁;禁食21例、采用采取侵袭措施16例。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便41例,脓血便4例。抗生素为常规剂量,5类17个品种;应用抗生素种类平均(2.4±0.3)种、应用时间(12.6±4.1)d;静注给38例、肌注5例、口服2例。43例通过调整抗生素、对症支持、微生态制剂治疗症状消失,2例患者因原发病死亡。病情程度和治疗相关,轻症患者症状改善、消失时间和治疗有效率均明显优于重症患者(P<0.05)。结论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常存在抗菌相关腹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合理选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操作;早期肠内营养或进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补充益生菌以预防其发生。

  • 标签: 呼吸内科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小儿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腹泻时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出现腹泻时使用蒙脱石散剂,比较两组大便次数、精神状况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统计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精神状况及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χ2=9.448,P=0.002),观察组无效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χ2=4.804,P=0.028)。结论针对抗生素相关腹泻,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能更好的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小儿 抗菌药相关性腹泻
  • 简介:[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预防婴儿抗菌相关腹泻的效果.[方法]2012年1月-12月入住儿科病房的400例婴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2013年1月-12月入住儿科病房的400例婴儿为观察组,实施集束化干预.比较两组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医生合理使用抗菌物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医生合理使用抗菌物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集束化干预可降低婴儿抗菌相关腹泻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婴儿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集束化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分析抗菌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相关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期间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内科相关腹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重症者50例(研究组)、轻症者50例(参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抗菌物治疗后,对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数据作组间对比。结果 统计两组数据,分别为:参照组,总有效率50(100.00%)、症状改善时间(3.36±0.25)d、症状消失时间(6.24±2.96)d;研究组,总有效率36(72.00%)、症状改善时间(7.81±1.58)d、症状消失时间(16.34±4.79)d;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内科相关腹泻患者临床应用抗菌物进行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合理用药能够缩短病症消失时间,有较高的治愈,临床具有推广意义,建议广泛使用。

  • 标签: 抗菌药物 呼吸内科 相关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抗菌物治疗呼吸内科患者50例相关腹泻对症治疗后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选择呼吸内科住院抗菌相关腹泻5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6.4±3.3)岁。结果50例患者经确诊发现其中禁食25例、采取侵袭措施23例,稀水样、草绿色或棕黄色便1例,脓血便1例。结论病情的轻重与治疗效果存在密切关系,症状较轻者缓解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病情严重者。呼吸内科患者多伴有闷喘、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治疗措施主要是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抗菌物在呼吸内科治疗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抗菌药物治疗 呼吸内科患者 50例 腹泻
  • 简介:本文主要对PAE、PK/PD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酯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及常用抗菌物联合用药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物提供参考。

  • 标签: 抗菌药物 给药时间 药效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相关腹泻的发生原因、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抗菌相关腹泻患者30例,所有患者立即停用导致相关腹泻抗菌,采用补液、补钾、禁食等治疗,避免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结果30例患者中有轻症27例,经过治疗症状均好转,治愈率达100%,重症3例,其中2例症状完全消失所需时间平均比轻症多十天,1例治疗无效死亡。年龄大、抗菌物种类、多抗菌物联合应用、治疗时间长等均与相关腹泻的发生有关。结论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合理选择抗菌物、个体化用药、减少侵入操作、补充益生菌、鼓励早期进食、肠内营养。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菌药物 相关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导致的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00抗菌相关腹泻患者的粪便,行细菌培养,结合结果,感染白色念珠菌的患者为实验组,未感染的为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评价两组患者的血钾、血钠、以及空腹血糖和清蛋白水平,评价患者的药物敏感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关指标显优,P<0.05。结论:对抗菌相关腹泻的患者,开展粪便培养,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的依据,减少抗菌物滥用的情况。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抗菌物主要包括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物等几种,充分地掌握以上几类常用抗菌物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对于促进抗菌物合理应用,提高抗菌物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次以下就主要对抗菌后效应(PAE)和药物代谢动力学(PK/PD)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抗真菌类药物、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物等几类临床常用抗菌物的给时间与药效发挥相关进行了阐述。

  • 标签: 抗菌药物 抗菌后效应 药物代谢动力学 给药时间 药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色念珠菌引起抗菌相关腹泻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的110例AD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根据所得结果,将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观察组,将非白色念珠菌感染者分为对照组,以抗菌物使用情况以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来比较两组患者血钾、血钠、清蛋白水平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64例,观察组血钾、血钠以及空腹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清蛋白水平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ADD腹泻的原因较多,应及时采取患者粪便进行细菌培养、观察鉴定,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同时还应避免抗菌物的滥用。

  • 标签: 白色念珠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临床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制剂(妈咪爱)对于抗菌相关腹泻(AAD)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0例拟行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治疗的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使用抗菌物同时予以妈咪爱1g口服1次/日,对照组予以同量安慰剂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腹泻的发病率及腹泻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腹泻发病率分别为5%(2例)、32.5%(1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AD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见微生物制剂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微生物制剂对于预防婴幼儿抗菌相关腹泻作用显著,且用药安全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生物制剂 婴幼儿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抗菌处方的具体情况进行点评,进一步促进门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门诊2013年6月—2014年6月发放的684张抗菌物处方作为点评对象,按照《处方管理法》、《抗菌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权威文献的相关要求,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作为参考依据,对684张抗菌处方的规范性进行点评。结果共筛选出不合理处方432张,占比63.2%;其中书写不规范与用药不合理处方分别为374张(占比86.6%)、58张(占比13.4%)。结论门诊抗菌处方不合理性较为常见,其中以处方书写不规范以及抗菌使用不当居多,为进一步提高门诊抗菌处方规范化,务必对此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门诊 抗菌药物 处方点评
  • 简介:孕期历经10个月,难保不感染,那么在抗菌的使用上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在妊娠期的药品选择上,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美国FDA制定的5级分类法。在这个分类法中,药品被分为A、B、C、D、X五类,从A到X,安全逐渐下降。A级是最安全的一级,没有发现此类对胎儿有不良影响;B级,动物实验证实了对胎畜无危害,但对人类是否有危害缺乏充分研究的报道,多种常用药属于此级;

  • 标签: 抗菌药 孕妇 药品选择 美国FDA 不良影响 动物实验
  • 简介:一、明确诊断、正确选用抗菌正确选用抗菌物是发挥抗菌疗效的重要保证。滥用抗菌可产生不良后果,既可产生敏感的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能使动物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抗菌物的选择应以临床诊断为依据。二、根据药物特点,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抗菌在机体内要发挥杀灭或抑制的作用,必须在靶组织或器官内达到有效的浓度,并能维持一定的时间。因此,必须有合适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给途径既应根据药物体内过程特点,又应根据病情适当选择,严重感染多用注射给,一般感染和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内服为宜,但严重消化道疾病伴有菌血症时,可选择内服与注射法给并用,奶牛乳腺炎和子宫内膜炎宜用局部注射法给。三、慎用抗菌,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常用抗菌对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无效。真菌性感染及寄生虫感染应对症选择用药。2.病情轻、病因不明的感染不宜轻易使用抗菌物。3.严格控制抗菌物的预防使用,尽量减少长时间应用,污染场地应严格消毒,控制耐药菌株传播。使用抗菌物,在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宜用窄谱抗生素决不用广谱抗生素;一种抗菌有效时,决不用多种抗菌;将...

  • 标签: 临床应用 抗菌药临床
  • 简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作为重症病房内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发病率日益增高,造成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预后不佳。因此,重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本文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加以介绍,以期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帮助。

  • 标签: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 抗菌药物 导管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菌物临床应用及临床分离菌的耐药相关。方法以2010年-2011年间我院抗菌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分析结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之间的相关。结果我院使用频率最高的抗菌物为头孢类,头孢呋辛、头孢替安(0.5g)和头孢硫脒位居前列。分离菌中最常见的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孢杆菌,耐药性分别为45%、25.7%、51.7%。耐药性最高的为青霉素类和β内酰胺类抗菌物,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最后是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结论要根据抗菌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细菌的耐药性做到合理用药,降低滥用危害。

  • 标签: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近三年细菌的耐药性与抗菌物合理应用的相关。方法通过对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部送检标本的药敏试验结果以及同时期的抗菌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细菌耐药性变化与抗菌物应用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软件。结果我院住院部抗菌物所占的金额比例、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而耐药菌株检出率也有所降低,两者成线性关系。结论抗菌物使用强度与细菌的耐药性有直接关系,经过抗菌物专项整治活动,我院的抗菌物使用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并且细菌的耐药性也得到控制,未来应加强抗菌物的进一步管理,促进抗菌物的合理应用,抵制耐药性的发生。

  • 标签: 细菌耐药 抗菌药物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王女士因不舒服.参照以往生病时医生开的药方.便买了口服青霉素片剂吃。几小时后.她全身开始出红色疹子,脸也肿了,医生诊断为青霉素过敏反应.王女士幸好就医及时.否则性命堪忧。

  • 标签: 抗菌药 青霉素过敏反应 口服青霉素 生病时 医生 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