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20年对肿瘤病人的手术抢救结果。方法:收集20年手术资料,回顾性分析需要手术抢救的原因,抢救结果和病人的随访结果。结果:20年间共施行各种肿瘤手术20829例,其中因危重或术中意外需要手术抢救的225例,主要原因为大出血和麻醉意外,抢救成功率93.8%。经随访,抢救成功的病人与非抢救病人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2.6%和30.2%,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有危重合并症或术中意外的肿瘤病人实行积极有效的抢救,对病人的近期生存和远期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肿瘤 手术室 抢救 生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长久以来,我院对抢救的管理实行的是主班护士负责、班班交接、护士长和护理部抽查制度,显得费时又费力,并很难确实做到抢救器材的完好性。自2007年以来,结合我科抢救实际工作情况,对抢救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改用封条式管理,效果甚佳,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抢救室 管理 主班护士 抢救器材 护理部 护士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患者的死亡原因。方法对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患者的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创伤是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07~2009年急诊抢救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特别是60岁以内的患者,其次为猝死与脑血管意外。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提高急诊诊疗水平,以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急诊抢救室死亡病例 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抢救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控制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收治的4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统计感染患者例数,分析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的因素,根据高危因素制定控制策略。结果感染比例较高的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菌;年气管插管等均是急诊抢救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抢救感染的发生率高,病原菌种类复杂,高危因素多,对于不同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感染的发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急诊 医院感染 控制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急诊抢救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急诊抢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通过加强急诊抢救安全管理;加强护士业务技术的培训,提高护士整体素质;加强服务态度及护士礼仪的教育,塑造良好形象,在急诊抢救实施创优质护理活动。结果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抢救的开展,提高了急诊抢救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加强了急诊抢救管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避免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使患者享受到了人性化、系统化、规范化的优质护理服务,达到了创优质护理活动的目的,真正实现患者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优质护理 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突发事件的抢救、护理、预防措施。方法总结2007年间所收集600例检查时突发性事件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突发事件有惊恐发作、心血管意外、出血3种。结论宫腔镜突发事件重在预防,要及时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

  • 标签: 宫腔镜室 突发事件 抢救 护理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抢救带教护理风险与防范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在本科实习的40名护理实习生作研究对象,随机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带教模式,观察组实施抢救带教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综合素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护理实习生开展抢救带教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的教学模式,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带教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急诊手术多以急腹症、严重创伤、感染性疾病患者居多,其病情危急且紧迫,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会危及其生命安全,多数患者均会首选手术治疗,急诊手术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一致肯定,但患者术前紧张、焦虑状态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以致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风险,需加强护理措施,使其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面对治疗,从而达到提升治疗效果,发挥治疗有效性的目的。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优质护理
  • 简介:摘 要 相对于常规护理,急诊优质护理在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上都有着显著的提升。在急诊抢救过程中渗透优质护理方案,能够确保患者在急症入院治疗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护理事故的发生,满足病患者心理与生理双方面的正常需求,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高。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优质护理 措施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以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抢救中的价值为首要目的,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 参与此次研究患者皆来自本院收治的急诊抢救患者58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现将所有急诊抢救患者进行分组,归结于对照组,观察组。鉴于研究需要,将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后续整合各项数据,将两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经检测后分析,数据显示观察组在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两项数据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统计学分析后P值低于0.05,即对比存在意义。结论 将心理护理实施在急诊抢救救护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有效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整体救治效果,进而提升抢救成功率,以致获得患者高度满意,建议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急诊抢救室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行业以及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各领域护理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研究探索。急诊抢救工作相较医院其他科室而言存在一定特殊性,因此相关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明确其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创伤患者疼痛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对此项工作不断进行研究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急诊创伤患者的疼痛控制现状以及急诊创伤患者疼痛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急诊创伤患者疼痛控制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提高急诊抢救创伤患者疼痛控制水平。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创伤患者疼痛 临床护理 护理工作 疼痛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急诊抢救患者心理压力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早期制定相应的护理心理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月期间对我院急诊抢救收治的940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评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这940例患者中,对心理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分别为病情与预后;诊疗技术与操作技能;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社会经济因素;家庭人际关系因素。调查发现患者的恐惧、焦虑、急躁不安、悲观失望、抑郁等因子明显升高。结论对抢救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主动配合抢救,提高治疗效果,对疾病的发展及转归非常重要。

  • 标签: 急诊抢救室 护理对策 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医院急诊抢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自评量表(SCL一90)”1(增订本、编者汪向东等)和自制压力源调查表对我院40名急诊抢救护士(包括院前急救部护士)及40名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诊抢救护士“SCL一90量表”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病房护士(P<0.05)。结论急诊抢救护士显示出较多的身心问题,保障良好工作环境,加强心理疏导和积极应对措施培训,提高环境适应和情绪调节能力是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

  • 标签: 护士 急诊科 自评量表(SCL-90) 心理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总结了抢救与护理的方法,认为手术的护士应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及基本的临床技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30例,分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密切监视患者生命体征。结果经过抢救的30例患者28例痊愈出院,2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医护之间在进行手术时应该配合熟练,有默契的进行相应步骤,这是成功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失血性休克 手术护理 手术抢救
  • 简介:目的分析急诊抢救危重患者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和急诊护士知识培训寻找切实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急救处理收治住院和急诊观察的8385例次患者,分类统计主要病种的急救数量,性別和年龄段,进入与离开抢救时间信息等。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前10位疾病分别为各种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各种中毒、儿科急症、急腹症、以头晕心悸为主诉、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心血管疾病中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呈上升趋势。高发年龄在41~80岁,呈老龄化趋势。高峰时间段为11:00~22:00时,出抢救比进入抢救高峰时间推迟1h。结论本调查反映了我院急诊抢救疾病谱构成、危重患者进出流量的规律性及人口的老龄化特性。急诊抢救应因地制宜,采取科学有效的综合措施,急诊科护士技术培训与合理使用,以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急诊 危重病 疾病谱
  • 简介:【摘要】 目的  是为了改善患者通气,纠正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及生命支持。 方法 急诊抢救监护下的重症患者保持人工气道。结论 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和相关肺炎的发生,促进病情有效控制及康复。

  • 标签:  气道 因素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