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活动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机械通气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ICU患者50例,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形式,研究两组患者在护理阶段的病情康复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短,并且康复水平较好,吞咽困难情况明显好转。与此同时,研究阻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较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明显。结论:在ICU患者早期护理阶段使用活动护理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康复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实施效果,值得在临床诊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早期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后出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84例,根据所有产妇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均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干预。结果:实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其护理满意度为95.23%,对照组为78.57%,P<0.05。结论:产后出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利于护理的质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护理 品管圈活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本院神经内科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患者160例实施健康教育,对其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 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能够让神经内科患者对疾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升,且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结论 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态,促使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大大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与治疗。

  • 标签: 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 ICU 重症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 选取 2020年 5 月—2020年 12 月于我院 ICU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使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护理。比较 2 组的护理效果和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品管圈 ICU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5月作为研究期,病例为此期间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病例数量为84例,按照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不仅实施常规护理,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发生1例创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0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4.76%,对照组发生3例创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为21.4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要明显小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部外科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实践及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156例,参照美国心脏协会推荐的心脏康复7步法及中国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基于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的早期活动训练,并评价其效果。结果156例患者均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一例出现拔管失败的现象,未出现压疮、管道滑脱、伤口裂开等不良事件。结论在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病情进行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早期活动,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心脏瓣膜置换术 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早期活动 实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并对该活动对管理质量造成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门诊患者中抽选出52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4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至X组(实验组)与Y组(对照组),每26名患者被划分组成一组。X组患者接受品管圈管理护理,Y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满意表现、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对比X组Y组患者满意表现、质量评分,X组患者满意评分结果显示为(90.4±3.0)分,其给出的质量评分表现为(92.3±3.6)分,X组患者研究结果均优于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患者 护理管理工作 应用效果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在老年病房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老年病房护理中采用健康活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前反射活动、协同性、稳定性各项FMA手功能评分以及总分调查结果分别为13.24±1.21、14.03±1.10、13.42±1.03、42.51±1.13,护理后反射活动、协同性、稳定性各项FMA手功能评分以及总分调查结果分别为21.31±0.42、20.97±0.67、21.14±0.88、63.32±0.4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等护理满意度及总满意度调查结果[n(%)]分别为40(86.96)、4(8.70)、1(2.17)、1(2.17)、45(97.83),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比常规护理方法的效果更好,老年患者在健康活动室中的上肢运动能力更强、康复效果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健康活动室在老年病房护理中的运用可以得到范围推广。

  • 标签: 健康活动室 老年病房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在消化内科护理中选择使用心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选择在2019年内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研究,总计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实验的方案要求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有40例患者。根据实验的要求,本次全部患者都采用消化道常规护理方式,而治疗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之下融入心理干预的治疗措施。在全部治疗结束后,进行患者治疗前后的SAS、SDS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满意度指标等相关的数据,确定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其各项评分都要比对照组好,并且总体来说满意度较高,数据有统计差别(P<0.05)。结论:消化内科的患者在护理中,利用心理干预的措施,以常规护理方式为主,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护理措施的更新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的效果。

  • 标签: 消化内科 护理活动 心理干预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消化护理活动中适当增加心理干预方案,探讨分析其临床护理重要性。方法:从我院消化科病例系统中抽取47患者,对其添加心理干预方案,分别观察并记录其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结论:在消化科日常护理活动中适当增加心理干预方案,能够逐步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护理人员引导患者放松身心,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情况。可见心理干预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消化护理活动 心理干预 重要性
  • 简介:摘要:内科护理学是一项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才能够更加高效的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因此,在实际的内科护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准确分析学生拥有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内科护理教学产生的积极作用基础上,制定出有效加强内科护理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相关教学策略。以此保证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中,促使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

  • 标签: 自主实践活动 内科护理学 教学作用
  • 简介:摘要:通过在临床上我科室内进行护理品管圈活动的开展经历,活动开展的时间,在护理的管理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品管圈其实就是把一些工作场所相同相近或是互补的工作人员自动或自发的组成一个一定人数的小型团体的方式。品管圈又可以称为QC小组,全称是Quality Control Circle,一般人数范围在6~10人之间。形成这样的品管圈以后,通过圈内所有成员的合作和交流按照特定的活动程序,将品管圈内的七大手法运用到不同的工作现场,对这些工作现场内的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课题进行探讨与解决。品管圈活动作为一种形式,较为活泼的品管活动具有很多自身的特性。比如品管圈强调内在的领导员工与技术人员互相结合的管理形式,在现代的QCC管理内容与目标已经突破了传统只对质量进行管理的但闻范伟已经逐渐朝着技术管理或工艺等方面进行延伸与扩展。

  • 标签: 护理工作 品管圈 活动开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融入品管圈活动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在妇产科选取60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遵照随机性原则进行摇号分组,对照与观察组分别30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干预手段,后者增加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经过研究实验所得数据来看,采取品管圈活动的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有所提升。(P<0.05)。结论:在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不仅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对患者满意度评分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提高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妇产科 优质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有关幼儿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提出,要将幼儿的主动性发挥出来,使幼儿去积极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基于主题活动下的搭建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满足现阶段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因此,本文就针对幼儿主题活动下的搭建活动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措施,以便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自主搭建能力和经验积累,推动幼儿教育的均衡发展。

  • 标签: 主题活动 搭建活动 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9月笔者医院手术治疗120例术后活动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疼痛护理评估方式,观察组实施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方式,将两组患者活动性疼痛评分、静息性疼痛评分、F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活动性疼痛评分、静息性疼痛评分、FAS疼痛评分分别为(4.14±0.54)分、(0.61±0.44)分、(72.11±4.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是10.3241、9.6878、9.6489;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X2=6.3178,(P

  • 标签: 术后活动性 疼痛护理评估 疼痛管理 管理质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控制相关的QCC活动,在门诊输液室营养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该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以及2020年,该门诊输液室在2019年的一整年都实施门诊传统的常规化管理模式,而2020年全年进行品管圈活动的实施。针对2019年以及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在门诊输液室的具体护理操作相关管理质量、患者输液后满意程度以及输液发生差错概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了QCC活动的对应门诊输液室,各项评分均比实施前表现优秀,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有效全面的实施QCC活动,能够对各个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提高门诊输液室的对应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针对性意义。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护理管理 门诊输液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常通过手术方式治疗胃肠疾病,能够帮助患者改善健康状况,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而在手术之后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手术的影响会导致患者胃肠功能出现一段时间障碍,加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差,容易在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临床表明,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而言,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是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就胃肠道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护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探索分析。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早期下床活动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以尿频、尿急和夜尿症为特征。其发病机制是糖尿病或神经系统损害,老年女性是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临床采用药物治疗、盆底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但疗效一般,尚无特效治疗。为减轻膀胱过度活动患者的症状,采用针刺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患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针灸与护理干预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 临床研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