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抽吸导管在冠脉介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血栓抽吸导管及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40例,另外对照组40例为常规P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TIMI血流分级。结果试验组患者PCI术中无复流及回血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17%,P<0.05),血栓抽吸远端血流TIMI分级显著好转2级,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血栓抽吸导管是治疗血栓负荷过重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可提高PCI的治疗成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减少心衰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血栓抽吸 导管 冠脉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腔导管结合双导丝技术从患侧抽吸深静脉血栓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实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1例深静脉血栓,其中56例中央型,54例先行置入腔静脉滤器,再经患侧穿刺股静脉,利用介入独特的双导丝交换技术引入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抽吸过程中向血栓处加压注射小剂量的溶栓药和抗凝剂,25例周围型单纯经足背静脉顺流溶栓;结果54例深静脉血栓先行滤器置入再用大腔导管抽吸血栓,无肺栓塞发生,2例深静脉血栓无滤器置入致肺栓塞死亡;依据深静脉血栓疗效评判标准,优72.8%(59/81);良17.2%(15/81);优、良、中均属有效,有效率为96%(78/81)。结论大腔导管配合双导丝技术抽吸深静脉血栓,技术简单,快捷,安全,抽吸血栓有效,取材方便,经济,可称为治疗深静脉血栓的良好技术。

  • 标签: 大腔导管 双导丝技术 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内血栓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植入术治疗AMI,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52例,对其中20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等情况。结果抽吸组即刻血栓消失16例,血栓减少4例。和未抽吸组比较梗死部位前向血流由术前TIMI0级(无血流)均达到TIMI3级(正常血流),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而未抽吸组术后前向血流TIMI1级(血流严重受损)1例(占3.1%),2级(正常血流但较慢)9例(占28.1%),3级22例(占68.8%),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合并血栓病变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栓抽吸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肌梗塞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92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6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 PCI 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 PCI 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 ST 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 : 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 ST 段回落> 70 %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 TS 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 TIMI 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 :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 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 患者 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CI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抽吸导管+PCI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血栓积分和血流分级评分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患者ST段的回落情况、并发症及不良心脏事件等。结果:治疗组血栓抽吸术后ST段回落>70%的患者比例显著多于对照组,TS则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抽吸部位远端血流TIMI分级平均值较对照组有所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无血栓抽吸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较为有效。结论:应用血栓抽吸导管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患者心肌再灌注的改善和无复流等并发症的减少,同时预后改善效果突出,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心肌梗塞 抽吸 导管 经皮冠状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56例AMI患者,根据不同疗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栓抽吸进行治疗,对比ST段回落、LVEF、TnT、CK-MB浓度变化,及术后TIMI分级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分级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检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结合血栓抽吸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提高左心射血等,降低死亡率和复发,临床可拓展运用。

  • 标签: 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PCI联合抽吸导管内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急诊PCI治疗的3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抽吸导管及是否导管内给药治疗分为抽吸导管给药组、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检测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术中采集TIMI血流分级指标,随访统计心脏不良事件,采用SPSS11.0进行各组间比较分析。结果术中应用抽吸导管两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hs-CRP、NT-proBNP、心脏彩超(EF、LVEDd)指标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各组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抽吸导管内给药组各项指标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组。结论应用抽吸导管并且通过抽吸导管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优于应用抽吸导管静脉给药治疗,显著优于单纯急诊PCI治疗。

  • 标签: 急诊PCI 抽吸导管内给药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的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的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 标签: 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 下肢深静脉血栓 治疗方案 血栓抽吸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装置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入选60例患者,将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送至闭塞病变血栓前,将其尾端的注射器抽成负压状态,前后移动抽吸导管,从近端至远端尽可能深地进行抽吸。结果冠脉造影均提示大量血栓征象,抽吸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栓负荷明显降低,46例可见红色血栓,52例即刻恢复TIMIⅢ级血流,8例恢复TIMIⅡ级血流。均行支架治疗,术后前向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血管开通率100%。结论急诊PCI中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装置在血栓负荷较重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能有效地减少梗死相关血管内的血栓负荷及远端栓塞,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即刻的远端心肌血流灌注,应用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

  • 标签: ThrombusterⅡ血栓抽吸导管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2例急性脑梗死应用微导管抽吸取栓技术治疗3处远端血管闭塞(1处为大脑中动脉M3段闭塞,2处为大脑前动脉A3段闭塞)的患者。远端血管闭塞均因近端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时血栓脱落所致。应用Excelsior XT-27微导管进行微导管抽吸取栓后血管均成功再通,且微导管抽吸取栓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靶血管供血区出血。术后头颅MRI平扫显示靶血管供血区散在点片状新鲜梗死灶。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3个月随访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别为1分和3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替罗非班,观察组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LVEDD低于治疗前,LVEF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LVEDD低于对照组,LVEF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各项指标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选择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的观察组(30例),与选择标准经皮冠状动脉(PCI)治疗的对照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3级例数、心电图STR>50%例数、LVEF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导管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显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左室结构和心肌状态等,效果显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实践。

  • 标签: 盐酸替罗非班 联合 血栓抽吸导管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将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应用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时间段内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均匀分作常规组及联合组,常规组患者需要接受临床常规方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与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要指标以及出现的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且出现不良事件的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对比后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当中,让患者同时接受血栓抽吸导管与盐酸替罗非班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血栓抽吸导管 盐酸替罗非班 效果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从2009年2月-2011年7月收治的,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50例患者,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对25例治疗组患者,将0.36毫米BMW冠状动脉导丝送入到闭塞血管的远端,沿着该导丝置入血栓抽吸导管,在持续负压情况下从血管的近端到血管的远端缓慢地推抽2-3次,造影显示血栓影消失后可以将支架直接置入;而对25例观察组患者行常规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治疗对将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血管开通率,住院以及出院期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治疗组无一例复流发生,且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PCI应用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血栓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急性心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冠脉介入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栓抽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肌损伤及心功能指标、出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TIMI及TMP分级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及LVEF值高于对照组,而CK、CK-MB及LVEDD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能有效促进术后ST段回落,减少血栓破裂脱落导致的远端血管栓塞,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急性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栓抽吸 急性心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抽吸导管联合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应用,评价其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拟行PCI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40例。A组(抽吸导管联合盐酸替罗非班):通过导丝后直接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注入,送入抽吸导管行血栓抽吸后再置入支架。B组(常规肝素抗凝):通过导丝后直接给予球囊扩张,再根据病变情况置入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TIMI血流情况,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TnⅠ)水平、ST段下降率,及术后30d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等。结果A组35例行导管抽吸后置入支架,5例患者血栓抽吸后同时注入替罗非班血流恢复正常,轻度狭窄,未置入支架;40例患者中只有2例出现TIMI0~Ⅱ级。B组中有10例病人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后出现TIMI血流0~Ⅱ级(P〈0.05)。A组病人术后CK-MB、TnⅠ水平低于B组(P〈0.05),ST段回落幅度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CI术中,联合应用抽吸导管和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明显降低无复流发生率,明显减少MACE的发生,提高心肌灌注,并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抽吸导管 盐酸替罗非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患者行经皮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8月~2011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共39名STEMI患者入选本研究,入选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100%闭塞伴冠状动脉内血栓,开通IRA后均置入药物涂层支架,随机分为2组A组(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组)19例,将冠状动脉导丝送至闭塞血管远端,沿该导丝送入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持续负压下从血管近端至远端缓慢推抽2~3次,造影提示血栓影消失后置入支架;B组(标准PCI组)20例,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间血管开通率、术后TIMI血流恢复情况、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左心室功能、住院期间及出院后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比对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组血管开通率均为100%;A组左室射血分数及术后TIMI3血流恢复率明显高于B组(均P<0.05);A组血流缓慢和无复流发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5)。随访时两组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0。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临床效果优于普通PCI治疗组。

  • 标签: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Rebirth血栓抽吸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