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深入研究R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振动护理后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收治的150例RICU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方式,分为对照组(75例,应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75例,应用振动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应用振动护理后排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后排量,观察组各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各血气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ICU机械通气中加入振动护理能够有助于患者,改善肺通气,因此值得推广采纳。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RICU机械通气 排痰量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病人接受振动与人工叩击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24h平均量高于对照组、氧合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振动方式对重症肺炎病人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氧合状况,提升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护理 氧合状况 排痰量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产生振动正向压力(PEP)来帮助患者清除肺部和气道中过多的分泌物,研发了一款振动仪。本仪器采用压差式的压力传感器进行采样测量,内置采用基于Google的安卓操作系统的智能APP应用软件,通过软件设置可实现振动频率为10~32Hz的振动波形。本仪器的振动频率与哮喘(10~35Hz)和慢性阻塞性肺病(10~32Hz)患者呼吸系统的共振频率基本一致。本仪器产生的振动频率,其范围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的纤毛运动和呼吸系统共振频率范围内,可有助于促进患者肺部分泌物的排出。本仪器通过试验对比与Acapella Choice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本仪器可为患者提供振动PEP治疗,帮助患者咳痰。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压力传感器 振动正向压力 PEP 咳痰 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尘肺患者施以护理期间,分析体外振动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尘肺患者分组;对照组在实施护理期间选择人工背部叩击的方法;观察组在实施护理期间选择体外振动的方法;临床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方法以及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针对两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对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第1天与第3天范围内,在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增多幅度明显(P<0.05);在第5天与第6天范围内,在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减少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尘肺患者CAT评分以及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凸显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尘肺患者,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体外振动法,对于尘肺疾病症状可以保证获得确切改善,最终保证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优化。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尘肺 排痰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HemaG型振动机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及最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入住我科的呼吸道疾病患者困难者10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0例,对照组528例,观察组在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应用HemaG型振动机协助,对照组只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结果两组效果及住院的天数比较有很高差异性(P〈0.001)。结论呼吸道疾病所引起的困难者在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兼用HemaG型振动的效果比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效果著显,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振动排痰机 排痰效果 排痰法 护理效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振动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 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COPD患者8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的日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量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呼吸困难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呼吸困难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指标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性阻塞性疾病 临床效果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体外振动和传统人工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AECOPD)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AECOPD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人工拍背,观察组采用体外振动振动,两组均护理10d,比较两组护理后患者的肺部湿啰音、量、颜色等。结果两组护理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液量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变白时间及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体外振动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拍背,操作简单,疗效显著,患者乐意接受,显著降低了护理人员的体力消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传统人工拍背排痰 AECOPD 排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振动仪对体质虚弱的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观察患者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均有明显上升,治疗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仪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

  • 标签: 振动排痰仪 临床应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护理的效果。方法将从2008年5月-2012年10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困难患者152例,采用入院先后次序依次将入选病例分为拍背组44例(Ⅰ组)、振动机组50例(Ⅱ组)、振动机联合拍背组58例(Ⅲ组),Ⅰ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同时行拍背,Ⅱ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PTJ-300A型振动,Ⅲ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的过程应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比较三组患者的效果。结果Ⅲ组在呼吸道症状的改善、一周量、血氧饱和度方面疗效显著,与Ⅰ组、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COPD困难患者在使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PTJ-300A型振动机联合拍背有较好疗效,可以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拍背排痰 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实施振动以及人工叩击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重症肺炎患者60例,通过双盲法分入实验组与参照组当中,各30例,参照组接受人工叩击方法,实验组接受振动方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量(第1d、第2d、第3d、第4d)、鸣音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量以及鸣音改善情况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实施振动的效果更好,相比于人工叩击方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 人工叩击排痰 重症肺炎 排痰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尘肺病人护理期间应用体外振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护理用于慢阻肺的价值。方法:对2022年1月-2023年11月本科接诊慢阻肺病人(n=8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1人,前者采取振动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量等指标。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达到了97.56%,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82.93%,相比较下,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更好(P<0.05)。量:试验组数据达到了(38.64±8.52)ml/d,而对照组数据则仅有(30.25±7.64)ml/d,相比较下,试验组的量更多(P<0.05)。护理质量: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阻肺用振动护理,病人的量更多,护理效果更好,护理质量改善更加明显。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价值 慢阻肺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联合传统叩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90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传统扣背组。B组为振动组。C组为振动联合传统扣背组。治疗后观察三组每日量、动脉血气参数、使用呼吸机时间、培养、肺部胸片参数。结果A、B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3.3%和76.6%。A、B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0.0%,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机联合传统扣背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有效排除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减轻护理人员疲劳,增加患者舒适。

  • 标签: 机械通气 COPD 振动排痰 传统扣背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慢阻肺患者中开展振动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病例筛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4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人数各有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强振动护理,详细对比两组取得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均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中加强振动护理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效果,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动护理模式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慢阻肺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振动护理,对比两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以及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对慢阻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辅以振动护理,有利于液排出,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疾病快速康复。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慢阻肺患者,实施振动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40)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n=40)实施常规护理振动护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每日量多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于慢阻肺患者采取振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的每日量、血氧饱和度、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慢阻肺 振动排痰护理模式 每日拍痰量 血氧饱和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振动的效果。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人)和对照组(25人)。试验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手工扣击,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1周后呼吸、量、呼吸音、胸片、血气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与人工叩击比较,疗效更好,同时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振动排痰 手工排痰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vibration expectoration of patients with CPO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仪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56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振动,对照组采用空掌拍背。观察患者前后肺部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改变。结果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及肺部体征均有所好转,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振动仪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空掌拍背。有效预防及减少肺部并发症,能够保证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有效呼吸功能,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争取最佳抢救时机。

  • 标签: 重症脑卒中 机械振动排痰仪 排痰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