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后深静脉置管方法之效果观察。方法把深静脉置管换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例,观察组4例,比较两组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的比率。结果两组在感染,导管脱落,缝线脱落;疼痛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深静脉置管换药能明显降低导管置管的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换药 方法 感染 导管脱落 缝线脱落 疼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创面临床换药治疗护理方法,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借鉴。方法对56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糖尿病足创面换药治疗护理心得体会。结果在糖尿病足创面的换药治疗中,山莨菪碱654—2效果良好,可迅速恢复大部分创面,平均缩短病程13天。结论积极控制血糖,正确使用山莨菪碱654—2,并在治疗护理时对患者的下肢和足底进行有效按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换药 治疗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深静脉置管换药经改进后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所有行深静脉置管换药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8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采取随机摇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取常规方法,B组采取改良方法,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感染率、置管所用时间、管道脱落等各项数据。结果:B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3例(32.50%),Ⅱ级的有4例(10.00%),Ⅲ级0例,A组感染程度为Ⅰ级的有15例(37.50%),Ⅱ级的有6例(15.00%),Ⅲ级的有2例(5.00%),差异较大,P<0.05。B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为7.50%(3/40)明显小于A组30.00%(12/40),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行深静脉置管换药的患者采取经过改良后的置管方法,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在置管后发生感染的几率,大幅度提升置管的稳定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规模的推行。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改良方法 临床效果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颈内静脉置管不同换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期间,96例在我院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对照组给予单纯3L透气贴敷料换药,试验组则给予内衬无菌纱布透明贴,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炎症发生率为6.25%与对照组炎症发生率25%相比较低,且炎症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减轻,P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不同换药敷贴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换药治疗摩托车排气管烫伤,促进创面愈合。方法通过对36例摩托车排气管烫伤病人给予0.02%呋喃西林液湿敷、0.5%碘伏换药,总结经验。结果本组36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换药时间最长30天,最短12天。结论湿敷简便、安全,减轻了换药时的疼痛,促进难愈小创面的愈合,值得门诊换药室推广应用。

  • 标签: 摩托车排气管烫伤湿敷门诊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对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换药,减少小儿换药时疼痛及行动不便。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行包皮环切术后第一次到本院门诊换药换药的患儿50例为对照组。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行包皮环切术后第一次到本院换药患儿5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沿用传统包扎方法,实验组采用一次性纸杯防护创面,并加强家庭延续护理。通过观察换药时疼痛及行动时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换药时疼痛及行动时疼痛减轻。结论采用一次性纸杯防护创面及做好家庭延续护理能减轻小儿包皮环切术后换药疼痛也无感染发生。

  • 标签: 小儿 包皮环切术 换药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常见外科切口感染的换药和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外科由于切口感染而进行换药的患者共10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门诊常见外科切口感染换药和病情控制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结果本组1000例患者在经过外科治疗和具体护理之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良好,并且没有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对患者的护理和感染控制的效果良好。结论门诊外科的护理和对患者感染的具体控制工作是能够对患者的切口感染率进行降低的重要方式,也对临床疗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门诊 外科切口感染 换药方法 护理体会
  • 简介:褥疮的发生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产生于软组织之上的机械力,包括压力、剪切力及摩擦力;内源性因素决定于软组织衰竭的敏感性,包括营养不良、贫血、大小便失禁及感染等因素。本文在结合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增强机体抵抗力的基础上,采取新型换药法治疗老年卧床患者褥疮,效果较好。

  • 标签: 压力性溃疡 甲硝唑 高流量吸氧 安普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换药对血透患者颈内半永久性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以我院使用颈内静脉导管行血液透析的60例血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洗必泰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置管患者使用不同换药置管局部皮肤红、痒、破损疼痛等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碘组穿刺部位皮肤红、痒、破损疼痛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洗必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病例炎症级别均为3级以下,无导管性败血症(CVC—CRI)发生,穿刺点炎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用洗必泰消毒剂及无菌纱布换药,能减少水胶体敷贴复合碘消毒所致的不良反应。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换药 洗必泰
  • 简介:摘要目的在长期不愈合创口的换药过程中根据表皮干细胞(ESC)及表皮生长因子的特性,有效地利用其再生修复能力以促使创口早日愈合。方法对长期不愈合创口采用合理的换药,激发表皮生长因子活性和表皮干细胞的再生功能。在整个换药过程中,去除陈痂以促进局部创口的血液循环;无菌操作以控制感染;使用营养性药物以提高ESC及细胞因子的再生功能。特别是在创口愈合中晚期,使用黄芪类去腐生肌的中草药以促使创口的早日愈合。结果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长期不愈合创口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换药,愈合效果显著。结论根据人体表皮特有的干细胞及表皮生长因子的再生特性合理换药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不愈合创口问题。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生长因子 黄芪类中草药 长期不愈合创口 换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足(DF)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1例DF的护理资料,总结DF创面换药的护理体会。结果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其治疗,大部分创面生产迅速,病程缩短平均12天。结论用MEMO治疗DF是创口迅速愈合的关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糖尿病足 换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损患者的换药及效果。方法对我科20例行PICC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皮损患者行改良后换药。结果本组20例患者经改良后换药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脱出,导管堵塞。住院治疗时间为31~56天,均好转出院。结论改良后的PICC换药更适合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损伤患者。

  • 标签: PICC 移植物抗宿主病 换药方法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换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90例为直肠癌手术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C(n=30)三组。给予A组高锰酸钾伤口冲洗干预,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红外线烤灯局部照射干预,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湿热敷干预,并就干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结果 护理总有效率C组〉B组〉A组,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C组〈B组〈A组,且C组与A、B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换药方法 直肠癌 术后伤口愈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足溃疡湿性疗法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使用不同的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阿米卡星、贝复剂、TDP烤灯治疗、无菌纱布外敷。治疗组采用含0.9%氯化钠水胶体(美加清)、封闭敷料(美皮康)覆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88%,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湿性疗法效果肯定,能加速创面愈合速度,防止细菌感染,缩短治疗时间,换药时疼痛减轻,减少换药次数。

  • 标签: 糖尿病足 湿性疗法 护理
  • 简介:卡介苗是减毒或低毒的结核杆菌活菌苗,在卡介苗接种工作中,由于菌苗、个体差异等因素,常发生因卡介苗接种引起的寒性脓肿。可由于接种同侧汇流区的淋巴结发生变态反应性坏死所致,也可由于接种方法错误,导致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脓肿。寒性脓肿如得不到及时适当的处理,病变可穿破皮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本文报告72例寒性脓肿的诊治情况。

  • 标签: 脓肿 药物疗法 卡介苗 临床分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不同换药在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护理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110例实施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换药进行换药,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换药式进行换药。结果在导管口感染的控制效果,处理导管口所需的时间、导管口感染的治愈时间以及换药次数等方面,观察组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可以有效的杀灭患者创面感染的致病菌,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其愈合,降低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感染 不同换药方法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