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卡介苗接种应用。方法用75%乙醇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的皮肤,然后用无菌的lml蓝芯注射器(4~4.5号针头)吸取摇匀的疫苗,皮内注射0.1ml,严禁注入皮下或肌肉中。注射时针尖稍向下压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注射0.1ml后可见一带汗毛孔的圆凸丘疱。结论由于结核免疫不存在从胎盘传递给胎儿的被动免疫,因此,在结核感染机会较多的国家应尽早给新生儿接种BCG,并以此作为首要的接种对象。我国免疫程序规定,必须在1周岁内完成1次BCG的免疫,越早越好。

  • 标签: 卡介苗 接种
  • 简介:摘要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小儿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及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而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核心。

  • 标签: 接种前 接种时 接种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索以接生单位为依托的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率。我院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运用,建立了预防接种服务新模式,实现了儿童接种信息共享,加强了各个医院之间的协调性。预防接种新模式的实施可及时掌握辖区儿童底数,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和免疫水平,进一步降低接种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信息管理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卡介苗(BCG)的临床应用,有效接种对象,免疫程序和方法,接种后的反应及处理原则,注意事项及护理,通过BCG的有效接种,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达到对有效预防儿童结核病的目的。

  • 标签: 卡介苗接种 临床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免疫规划预防接种中存在的问题、隐患及控制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街道预防接种工作进行针对性调查,主要分析建卡率、建卡合格率、接种质量、疫苗管理等指标进行调查,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发生,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成长。结果我街道预防接种工作总体来说还算不错,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结论预防接种中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正常开展,也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体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方法根据免疫预防接种知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一对一调查并填写问卷。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10份,回答正确率较高的有乙脑、糖丸、乙肝、甲肝、流脑这几种疫苗,分别为86.4%、81.8%、81.8%、77.3%、71.8%。讨论提高家长的自觉性与参与性,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率,从而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肛周脓肿患儿愈后免疫接种,完善特殊儿童的最佳免疫策略,消除免疫空白。方法收集北京市东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1年管理的肛周脓肿患儿16例,对其发生、局部症状消失、免疫功能恢复、预防接种的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周脓肿患儿局部症状消失之后的较长时间免疫功能仍未达到参考范围。结论儿童患肛周脓肿是一种免疫力低下的表现,可能与抗体产生能力不足或紊乱有关系,预防接种医生应暂缓患儿的免疫接种,尤其应该推迟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时间,必要时改用灭活疫苗。

  • 标签: 肛周脓肿 免疫功能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一岁半的儿童相对比3-5个月龄的婴儿伴有发热、红肿的现象多一些。

  • 标签: 百白破 疫苗 接种 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中的注意事项,实现安全接种。方法在疫苗的储存,发放,接种前后各环节加强监管,实现无缝隙管理。结论我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无差错事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规范预防接种流程可提高接种安全性。

  • 标签: 预防接种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减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预防接种的680例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建立整洁的接种环境、做好接种前宣教、规范接种过程、严格掌握禁忌症、给予科学的接种后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观察接种对象的正确接种率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儿童均给予正确接种,正确接种率为100%,对照组给予正确接种者312例,正确接种率为91.76%,两组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接种后出现低热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9%,对照组出现低热3例,哭闹不止1例,食欲下降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且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接种不良反应由多种因素引起,接种人员应注重减少预防措施的运用,预防和减少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性。

  • 标签: 预防接种 不良反应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暴露后伤口处理,狂犬疫苗接种程序、知晓率及相关行为状况。方法对2008-2011年来我院的200例受种者及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暴露人群中1-10岁占45%,10-20岁占23%,20-30岁占17%,40-50岁占10%,50岁以上占5%,伤人动物自养宠物犬占55.5%,他养宠物犬占28.5%,而家养犬接种兽类狂犬疫苗仅占23.5%,未作伤口处理占53.5%测血清抗体仅占1.5%。结论伤口处理不规范,接种疫苗不及时,占98.5%的受种者不知道测血清抗体目的意义,极大多数受种者严重缺乏预防狂犬病知识,正确知晓率极度偏低,因而是导致狂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此进行有效预防狂犬病知识教育,提高群众对防治狂犬病的认知程度及主动防护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接种狂犬疫苗 知晓率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儿卡介苗接种成功率的效果,对小儿卡介苗接种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将257例符合接种条件的小儿随机分成2组,研究组129例采用逆向穿刺卡介苗接种方法行皮内注射手法接种卡介苗,对照组128例采用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行皮内注射法接种卡介苟,比较二组方法的首次穿刺效果。结果研究组129例采用逆向穿刺法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为99.22%(128/129)。对照组采用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首次接种成功率为76.56%(98/128)。逆向穿刺法卡介苗接种方法首次接种成功率高于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有统计学意义(x2=51.10,P<0.005)。结论逆向穿刺法卡介苗接种方法优于传统型卡介苗接种法,具有不漏液、接种成功率高的优点。

  • 标签: 固定注射法 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于我中心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80例学龄前儿童,1岁内儿童84例,2岁内儿童58例,3岁内儿童38例,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进行检测调查。结果1岁内婴幼儿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84.5%,2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44.8%,3岁内儿童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为39.5%。1岁组和2、3岁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2岁左右应检测血清乙型病毒肝炎表面抗体,若为阴性,应及时接种

  • 标签: 儿童 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表面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在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以促进我院预防保健工作,提高我院预防接种率。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本医院保健科建立的预防接种健康档案的儿童326例,根据我市预防接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及二类疫苗免疫程序,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儿童174例,给予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对照组儿童152例,未给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进行随访,观察两组儿童的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平均患病时间,严重病例和住院病例。观察组儿童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率,平均患病时间,严重病例和住院病例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在预防接种中给儿童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预防腹泻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对A群轮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婴幼儿A群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

  • 标签: 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 预防接种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