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电能采集系统建设是推进“两个转变”、实施“三集五大”的必然选择,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益化管理、减少误抄等计量投诉,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是延伸电力市场、创新交易平台的重要依托。

  • 标签: 电能 电网 信息 采集。
  • 简介:摘要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是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用电监控、推行阶梯定价、负荷管理、线损分析,最终达到自动抄表、错峰用电、用电检查、负荷预测和节约用电成本等目的。采集成功提高是一直困扰着用电采集系统建设的难题。本文对影响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统采集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给出了提高采集成功的措施。一方面要通过技术研发,利用功能更为强大、性能更为稳定的设备和更为先进的通信技术来提高采集成功;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合理利用来提高采集成功。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管理,规范工作流程,减少甚至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 标签: 用电 采集 成功率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成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确诊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资,患者在住院之前均采用了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了日常护理。根据医生的诊断,我们在适当的时候开展急诊优化的护理模式。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指标变化,分析比较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效。结果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护理疗程结束之后,患者的抢救成功达到98.98%之多,病死率以及治疗时间等指标也明显要优于实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之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急诊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后为患者的治疗争取了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同时又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介于其疗效上的优势,我们建议临床上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广泛施行急诊优化护理的护理模式。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护理 急诊全程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卡介苗能够更好的成功接种的方法,提高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质量。方法对142名婴幼儿进行卡介苗规范化接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家长抱紧婴儿进行传统卡介苗接种方法;实验组采用由一名医务人员怀抱婴幼儿进行固定,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放平针头,再平行进针0.1cm,拔出针头后轻压进针点皮肤1min。结果实验组身体稳定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05);实验组首次接种成功明显高于对照组,菌液外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介苗接种方法的改进和加强固定能够增加婴幼儿身体稳定性、降低菌苗外溢、提高接种效果。

  • 标签: 婴幼儿 卡介苗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影响院前及急诊抢救室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9例心搏呼吸骤停病例纳入本次研究,均接受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救治,分别观察和统计入组病例不同心肺复苏时段下的复苏成功、有无电除颤的复苏成功、插管以及有无目击者参与救治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入组89例心肺复苏病例中,16例心肺复苏成功,占18.0%,其中窦性心律恢复用时最短为3min,最长为30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最短为30min,最长为36h。开始心肺复苏时间越早,复苏成功越高,二者呈正相关(P<0.05);有电除颤组以及有目击者参与救治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明显高于无电除颤组和无目击者参与的患者(P<0.05);插管耗时越短,复苏成功越高(P<0.05)。结论开始心肺复苏救治的时间、有无应用电除颤救治、气管插管用时、有无目击者参与救治均是影响心搏呼吸骤停院前急诊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建议急诊救护人员合理应用电除颤手段,早期实施气管插管,及时改善患者脑部供氧状态;同时还应开展心肺复苏知识的宣教活动,普及急救常识和心肺复苏技术,以提高急诊科院前急救工作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心搏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院前急救 急诊抢救成功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穿刺的要点。方法做好穿刺前的心理护理,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及血管,做好穿刺后的护理,妥善固定并分析穿刺过程中常见难题的原因。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高龄病人静脉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针见血的成功和病人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操作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可减少负面影响,护士的心态、心理护理、熟练操作、妥善固定是提高老年人穿刺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老干部病人 静脉输液 心理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对电力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采集用电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为用户终端与通信设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能有效采集用电信息。利用智能化采集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对用电户信息的采集、管理、处理检查与监控,将用电信息反馈给用户。具有较高的用电信息采集成功可以提高国家与企业的运作效率,但在实际采集用电信息过程中,有许多因素制约着用电信息的采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留取中段尿标本污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护理质量控制小组,以“提高留取中段尿标本成功”为主题,认真分析现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前后不同措施对留取中段尿的影响。结果对策实施后,中段尿成功由改善前的86.4%降低到94%。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提升专科护理内涵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中段尿 污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治疗计划顺利进行,减少患者痛苦。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并集中培训,掌握品管圈方法的使用流程,针对内瘘穿刺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在随机抽查的90名血透患者中,活动前后内瘘穿刺成功由84例到87例,穿刺成功93%增加到97%,患者穿刺成功有所上升。结论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能提高内瘘穿刺成功

  • 标签: 品管圈 动静脉内瘘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电力系统用户用电信息自动化采集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与管理运行的基础,也是电力系统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采集过程中,信息采集工作依然存在采集失败问题,严重的影响了采集成功。这种情况的产生与电网技术与管理都有着较大的关系。为此电网管理工作者以提高采集系统采集成功为目标,在采集系统设备技术基础上,针对造成采集失败的各类主要原因,结合技术与管理措施提高系统的信息采集率,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帮助。

  • 标签: 用电信息 采集系统 采集成功率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影响动脉采血成功的干扰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方法,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选择合适的动脉及穿刺部位,加强护理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者技术熟练的程度,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成功。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150例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成功145例,失败5例,成功达96.6%。结论明确有效的干预方法对提高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功率的效果,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起到很大作用。

  • 标签: 血气分析标本 动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间歇导尿成功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提高间歇导尿成功”的主题,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间歇性导尿成功明显提高,将2014年与2015年比较,从6人提高到15人,进步率78.5%,达成率105%。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后,间歇性导尿的成功开展率从40%提高到了71.4%。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品管圈 间歇导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方法提高在院母乳喂养成功的效果。方法于2015年5月~11月创建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在院母乳喂养成功为活动主题,对病区住院产妇的现状进行调查,查找在院母乳喂养不成功得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在院母乳喂养成功从84.62%提高到96.26%。结论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在院母乳喂养成功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品管圈 母乳喂养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桡动脉穿刺成功的应用效果。方法先调查分析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桡动脉穿刺情况,再分析2016年1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的效果,比较活动前后桡动脉穿刺成功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桡动脉穿刺成功、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桡动脉穿刺成功,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科 桡动脉 穿刺 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