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留置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观察改良型胃管固定结合(圆角鼻贴)结合“工”字胶布高举平台法在胃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员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M胶布制作的鼻贴固定,观察组使用3M胶布制成的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在面颊部用高举平台法加固。结果观察组病员卷边率、胃管脱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鼻贴更换时间显著延长,留置胃管时间延长。结论圆角鼻贴结合“工”字形胶布的高举平台法应用于胃管固定具有双重保护作用,增强了固定效果,提高了病员的舒适度。

  • 标签: 胃管固定 改良鼻贴 高举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的头皮静脉针固定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前后两个月份在我科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婴幼儿分别采用老方法和改良后的固定,前者作对照组,采用改良固定的为实验组。结果两组固定输液过程中发生针体移位滑脱例数相比较,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实验组固定提高了一次固定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

  • 标签: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固定 观察面 减少刺激 重力作用 阻止滑脱
  • 简介:摘要经口气管插管在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中是一个重要手段。气管插管脱出是临床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妥善固定气管插管是防止气管导管意外脱出的重要方法。通过介绍医用脱脂绷带双套结在牙垫固定翼前后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并列固定,说明对使用插管过程中造成的牙龈和口腔黏膜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固定更加牢靠。

  • 标签: 气管插管 牙垫 胶布 医用脱脂绷带 固定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方法运用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结果本组32例,3-12个月随访,均于6-8周临床愈合,无术后感染及功能障碍。结论改良克氏针内固定是治疗锁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在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无锡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53例作为对照组,行传统静脉留置针固定;另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行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液并发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液体外渗、针眼处周围皮肤红肿、针头滑出及针头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应用于输液患儿中可显著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输液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 输液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烦躁患者在导管固定中以改良加强胶布固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样本录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ICU治疗的70例烦躁患者,作奇偶数分组处理,参照组行缝合固定,观察组行改良加强胶布固定。分析临床固定效果。结果:观察组导管固定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参照组偏低(P

  • 标签: ICU 导管固定 改良加强胶布固定法
  • 简介:摘要探讨一种新的人工气道固定方法,目的为改善目前临床常用的传统人工气道固定,减少传统人工气道固定导致患者皮肤及口角破损的发生。

  • 标签: 人工气道 固定 改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针头常规固定方法与改良固定在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4年10月在我科住院采用一次性输液钢针手背静脉输液的230例患儿,其中单日输液的123例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107例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固定固定针头,比较两组固定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胶布过敏情况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固定固定针头可防止针头刺破血管壁、一次性输液钢针脱出、胶布松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儿童 输液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改良导管固定在外科胸腔闭式引流中的应用,以期待能为外科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导管护理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法:规定研究资料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此段时间内选择100名外科手术后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患者,研究采取对照法进行,将100名入组的患者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两组,每组各50名患者,分为常规固定的对照组,和采取改良固定的实验组,将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和管道通畅性及留置管道时间以及患者舒适度及皮肤完整度进行比较。结果:研究数据表明,实验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改良导管固定法 外科胸腔闭式引流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医用弹力网套改良固定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PIVs)的固定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2年12月我科行PIVs穿刺输液的80例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3M透明敷贴固定,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医用弹力网套并改良固定方法。比较两组PIVs留置时间,敷贴卷边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儿PIVs留置时间>72h率为90%,平均留置时间为(84.95 ±9.78)h,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医用弹力网套 改良固定法 小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神经外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的114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丝绸胶布固定固定,观察组采用改良型3M弹性柔棉宽胶带固定,采用相同部位不同固定方式的方法比较松脱率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在留置尿管期间松脱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型尿管固定方法,无粘连感,固定牢固,减少了更换胶布频率及时间,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 标签: 改良 留置导尿管 3M胶布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个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外周静脉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后,并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固定后,予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舒适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在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中效果明显,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避免留置针脱落,提高患者舒适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感到满意。

  • 标签: 改良静脉留置针固定法 应用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固定在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抽取我科室2018.05至2019.12时段内诊疗的PICC导管维护患者共200例,以抽签法划分为参照组(100例)、改良组(100例)。参照组为传统导管固定模式,改良组为导管改良固定模式,比较患者皮肤损伤总发生率。结果:参照组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为25.00%,改良组为10.00%,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PICC导管维护患者中,导管改良固定的使用能够有效预防或降低机体皮肤损伤总发生率,促进预后恢复,可推广。

  • 标签: 改良固定法 PICC导管 相关性皮肤损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ERCP术后的鼻胆引流管固定中使用改良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ERCP术后进行鼻胆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固定固定鼻胆引流管)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固定鼻胆引流管)各40人。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肤受压情况改变率低、导管移位率低。结论:ERCP术后的鼻胆引流管固定中使用改良固定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标签: ERCP术 鼻胆引流管 固定 改良固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有创血压监测患者护理中应用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甄选有创血压监测患者一共30例实施研究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治疗前,TT、FIB、APTT水平比较(P>0.05),治疗后TT和APTT水平升高,FIB 降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有创血压监测患者 桡动脉留置针改良固定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8字法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将13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分成两组,8例实验组,5例对照组。给予实验组改良8字法固定气管插管,给予对照组传统扁带环绕固定。比较两组气管插管10天内的固定效果和扁带受压情况。结果 比较两组气管插管固定情况和扁带受压情况,实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采用改良8字法固定,可以更好的固定气管插管,还能避免扁带受压,取得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气管插管 固定方法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在不借助其他固定工具的情况下的最佳固定方法。方法将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0月80例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将观察组40例新生儿采取改良敷贴固定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对照组40例新生儿采取一般敷贴固定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敷贴卷边的情况,穿刺部位红肿的发生率及穿刺部位压疮的发生率,两组敷贴下的非正常拔管率和留置时间。结果两组敷贴卷边情况,非正常拔管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敷贴固定优于普通敷贴固定,能防止敷贴卷边和延长敷贴的更换时间,减少非正常拔管率,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节约医疗成本。我科于2015年1月应用改良敷贴固定对新生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固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改良敷贴固定法 新生儿 外周静脉留置针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