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精神分裂症(SP)患者应用改良休克联合药物治疗效果,并观察对认知功能及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于本院确诊并收治SP患者中筛选80例纳入研究,计算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联合改良型电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总体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6周后患者认知和记忆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P患者药物治疗同时联合改良型电休克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性,且不会对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产生过大影响,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改良电休克 认知功能 记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无抽搐休克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2022年2月,随机计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甚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抽搐休克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精神病 PANSS评分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休克与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与记忆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3月-20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休克疗法辅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精神科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初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使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的基础上,运用改良休克疗法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为,同对照组(57.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电休克辅助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改良休克治疗(MECT)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行首次MECT患者家属16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教育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结果门诊与住院MECT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短暂记忆障碍及处理、自我放松技巧及方法都非常需要知道,对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各有不同。结论根据门诊与住院家属对健康教育各方面的需求的不同,采用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 标签: 门诊与住院 改良电休克治疗 家属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参考组(50例)。参考组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使用改良休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AMD和MMSE评分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MMSE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考组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中,相较于单一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不仅提升了疗效,而且在改善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且未导致额外的不良反应风险。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改良电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实验组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汉密尔顿抑郁-17(HAMD-17)评分、TMT-A、TMT-B时间均更优,P<0.05。结论: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可观。因此,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可推广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 标签: 改良电休克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HAMD-17 5-H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良休克(MECT)对重性抑郁症(MDD)大脑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MDD患者,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方法,以双侧伏隔核为种子点分析MDD患者MECT前、后功能连接(FC)的变化;并将(脑区之间)有显著改变(P<0.05)的FC的变化与患者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评分的变化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接受MECT治疗的MDD患者,男10例,女30例,年龄(38±11)岁。在MECT治疗之后,MDD患者右伏隔核与右额上回(P<0.001)、右缘上回(P<0.001)、右角回(P= 0.017)、右顶下回(P=0.017)、左额上回(P<0.001)、左颞中回(P= 0.017)及左角回(P= 0.012)等多个脑区的FC明显强于MECT前(P<0.05)。并且右伏隔核-左额上回(r=-0.454,P=0.003)、右伏隔核-右角回(r=-0.437,P=0.005)及右伏隔核-左角回(r =-0.383,P = 0.015)FC的改变和患者的HRSD-17评分改变呈负相关。结论MECT可能通过调节右伏隔核和双侧角回和左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缓解重性抑郁症。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重性抑郁症 伏隔核 奖赏系统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MECT是多参数监测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简称,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方法。无抽搐休克,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给予肌肉松弛剂,再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中后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对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经MECT治疗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和护理。结果采用心理疏导,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变,积极配合治疗确保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尽快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Miccoli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对102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52例给予改良Miccoli手术,对照组52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恢复以及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Miccoli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有效。

  • 标签: 改良Miccoli手术 甲状腺良性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切除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腮腺良性肿瘤(不含腮腺混合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4)和治疗组(n=36),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腮腺切除术,治疗组采取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平均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高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腮腺 良性肿瘤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改良休克(MECT)治疗亦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的物理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电休克治疗(ECT).我院自2001年引进MECT治疗重性精神病,为了解其临床疗效,我们对1000例MEC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疗效及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精神病 改良电休克治疗 抑郁症 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良性腮腺肿瘤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使用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总体有效情况96.23%高于对照组84.91%,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面部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和涎瘘等)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后出血和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手术切口长度、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显著短(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比较组间生物学指标发现,两组治疗前后HSP70、P27、CyclinD1、C-MYC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发现试验组病人HSP7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P27、CyclinD1、C-MYC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良性腮腺肿瘤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少。

  • 标签: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 良性腮腺肿瘤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特性,为电阻抗扫描技术用于检测碘致甲状腺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人体甲状腺组织试验标本来自4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年龄25~57岁;女性21例,年龄36~53岁。从刚手术离体的甲状腺组织分离良性病变组织,利用自制测量系统,用阻抗分析仪Solartron1294+Solartron1260、Agilent4294测量上述组织10Hz~10MHz的电阻值和电抗值。做组织病理学诊断,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手段获得组织的电导率、介电常数、阻抗虚部、Cole曲线等参数。结果以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在所测频率范围内,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介特性反应良好,其中电导率为0.25~0.80S/m。特征频率主要分布在3.18×104Hz附近,该频率对应的虚部值为-63Ω·cm。结论介特性可以反映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功能信息,提示电阻抗扫描技术有望用于碘致甲状腺疾病检测领域。

  • 标签: 甲状腺组织 介电特性 电阻抗扫描 Cole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