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休克疗法辅助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精神科在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初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单双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使用齐拉西酮治疗,观察组采用齐拉西酮的基础上,运用改良休克疗法进行辅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采用阴性、阳性症状量表(PANSS)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为,同对照组(57.5%),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电休克辅助疗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改良休克(MECT)对重性抑郁症(MDD)大脑静息状态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MDD患者,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方法,以双侧伏隔核为种子点分析MDD患者MECT前、后功能连接(FC)的变化;并将(脑区之间)有显著改变(P<0.05)的FC的变化与患者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评分的变化做相关性分析。结果40例接受MECT治疗的MDD患者,男10例,女30例,年龄(38±11)岁。在MECT治疗之后,MDD患者右伏隔核与右额上回(P<0.001)、右缘上回(P<0.001)、右角回(P= 0.017)、右顶下回(P=0.017)、左额上回(P<0.001)、左颞中回(P= 0.017)及左角回(P= 0.012)等多个脑区的FC明显强于MECT前(P<0.05)。并且右伏隔核-左额上回(r=-0.454,P=0.003)、右伏隔核-右角回(r=-0.437,P=0.005)及右伏隔核-左角回(r =-0.383,P = 0.015)FC的改变和患者的HRSD-17评分改变呈负相关。结论MECT可能通过调节右伏隔核和双侧角回和左额上回之间的功能连接缓解重性抑郁症。

  • 标签: 电惊厥疗法 重性抑郁症 伏隔核 奖赏系统 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无抽搐休克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2020年1月-2022年2月,随机计数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患者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使用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差异甚微(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N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无抽搐休克用于老年精神病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精神病 PANSS评分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为什么东欧和独联体国家在转轨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世界经济一体化会给转轨中的经济带来什么影响?格泽戈尔兹.W.科勒德克《从休克到治疗》一书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和深刻的分析解答了这些问题.科勒德克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部长,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现任波兰总统经济顾问、世界银行高级访问学者.他的论述反映了当前东欧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

  • 标签: 科勒德克 “休克疗法” 经济思想 资本市场 国际贸易 经济增长方式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 48例,共计 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仅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 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 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 89.58%,其中。显效 27例( 56.25%),好转 16例( 33.33%);无效 5例( 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封锁抽搐电休克 精神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疾病的疗效、安全性及相关情况。方法:选择精神疾病患者 48例,共计 193人次。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仅为美国鹰赛医学技术公司和 Somatics公司联合研制。对相关情况登记表进行统计,应用 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有效率 89.58%,其中。显效 27例( 56.25%),好转 16例( 33.33%);无效 5例( 10.41%)。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封锁抽搐电休克 精神疾病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途径改良休克治疗(MECT)患者家属对健康教育需求的情况,为制定针对性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8月—2016年6月在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行首次MECT患者家属160例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健康教育内容、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结果门诊与住院MECT患者家属对治疗效果、短暂记忆障碍及处理、自我放松技巧及方法都非常需要知道,对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地点、方式和频度需求各有不同。结论根据门诊与住院家属对健康教育各方面的需求的不同,采用针对性、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

  • 标签: 门诊与住院 改良电休克治疗 家属 健康教育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无抽搐休克疗法(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精神分裂症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MECT治疗。根据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6%,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精神分类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我院治疗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和参考组(50例)。参考组单独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使用改良休克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HAMD和MMSE评分及毒副作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的HAMD-17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MMSE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与参考组不良反应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治疗中,相较于单一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治疗不仅提升了疗效,而且在改善抑郁情绪和神经功能指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且未导致额外的不良反应风险。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改良电休克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86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奇偶数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实验组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汉密尔顿抑郁-17(HAMD-17)评分、TMT-A、TMT-B时间均更优,P<0.05。结论: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疗效可观。因此,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治疗中,可推广改良休克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 标签: 改良电休克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 HAMD-17 5-H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休克疗法(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嘉兴市康慈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住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103例,按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给予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药占比、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显效率为76.09%(35/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14%(3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 < 0.05)。观察组住院总费用、住院药费及药占比分别为(16 074.52±1 019.81)元、(1 374.52±619.81)元、8.70%,对照组分别为(15 618.14±1 550.34)元、(1 261.14±750.34)元、1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1、0.82,χ2=0.09,均P > 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BRMS评分为(7.36±3.04)分,对照组BRMS评分为(10.23±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 < 0.001)。观察组WCST评分中错误应答数、持续错误数分数分别为(40.45±3.61)分、(9.56±1.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59±4.51)分、(12.08±1.25)分;WCST评分中持续应答数为(33.85±2.5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71±2.1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7、9.56、8.90,均P < 0.001)。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1.74%、2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 >0.05)。结论MECT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丙戊酸镁缓释片 喹硫平片 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 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 疗效 不良反应
  • 作者: 陶丹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24-03-04
  • 出处:《今日健康》
  • 机构:资阳市精神病医院,四川资阳,6413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抽搐休克疗法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无抽搐休克疗法联合喹硫平)和对照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MMSE、SDS和SAS评分差异,治疗前两组BRMS、MMSE、SDS和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后和治疗1月后观察组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MMSE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SDS和SAS得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出现头晕、口干、嗜睡等不良症状发生几率明显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休克疗法联合喹硫平的治疗方法在双相情感障碍狂躁发作时效果显著,相比较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认知功能、狂躁症状均有显著的改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控制患者病情,效果突出,且患者不良反应较低,属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疗法 喹硫平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 简介:摘要MECT是多参数监测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简称,是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的方法。无抽搐休克,是患者在麻醉状态下给予肌肉松弛剂,再通过适量的脉冲电流刺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放电,促使脑细胞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中后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对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经MECT治疗出现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心理疏导和护理。结果采用心理疏导,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变,积极配合治疗确保顺利完成治疗计划,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尽快控制病情。

  • 标签: 无抽搐电休克 心理护理
  • 简介:本资料有效组与无效组的三项治疗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MECT治疗指标等进行分析,有效组与无效组治疗指标比较见表2

  • 标签: 因素分析 改良电 治疗精神分裂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