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云受、刘锋杰合著的《文学象征论》一书(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把文学形象划分的"具象体现"(典型形象)和"喻暗示"(象征形象)两种模式,通过两者的比较,阐释了象征形象的"双重联结"机制和"从普遍意义出发"的象征创造规律,并对象征形象的营构和接受的诸种具体类型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例析。本文是该书第二章的第三节,集中体现了作者关于文学象征的基本理论观点。

  • 标签: 文学形象 喻象 象征形象 相似性 喻义 喻体
  • 简介:接受美学中国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在不同语境下文学接受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中国传统的"思维"理论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它强调极具整体性的"主客合一",正对应着接受理论的对话和交流中的"视界融合";这种融合创造出了超越接受客体的新的意义,体现出"思维"的创生性;"思维"又讲求"生生不息"的"的循环",这又与接受理论那种代代接受的"历史之链"的文学史观不谋而合。视界交融是一种直觉性的交融,这种直觉思维同时也可以看作"思维"的内在直观,并成为意境的创造之源。这种结合了"思维"认识的文学接受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象思维 文学接受 视界融合 意境
  • 简介:尽意是中国文学的形象特征,中国古代的众多先贤都对此进行过相关的论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所构造的言、意、关系,与西方现代文学理论倡导的"语言是存在之家"等理论具有重大区别,体现了中国文学理论对文学形象特征的独特认知。立尽意的文学特征在中国古代最终形成了"意象"范畴,并为后代学者不断地发展和充实。站在当前的学术视野之中,文章从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建设方面阐述了立尽意在当代的具体特征。

  • 标签: 形象 立象尽意 意象 话语
  • 简介:'言''''意'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其理论内涵对后世文论、画论等影响深远。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学作品理论将作品看作一个'意向性客体',认为文学作品具有四个基本结构层次。通过对中国传统'言''''意'理论与英伽登的文学作品理论进行整体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二者有三个主要的相似性和三个主要差异性。相似性更多的出现在从结构角度进行探讨的结果当中,是显见的;而二者的差异性却更多是由于哲学根源和思维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在进行中西理论比较研究之时,既要看到中西理论的相似性以展现共通的理论生命力,又要看到他们各自不同的哲学根源与艺术特点,而不是盲目地将二者进行比附或者试图通过其中一方来确立另一方的重要性。

  • 标签: “言”“象”“意” 现象学作品结构 相似性 差异性
  • 简介:语言符号的似性强调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释性,理据性和非任意性。文章从英汉儿童文学出发,主要分析了似性原则的四大方面,即语音似性,数量似性,顺序似性和距离似性。并针对目前对儿童文学似性研究不足的情况,试图将似性与儿童文学联系起来,初步探讨似性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标签: 儿童文学 语音象似性 数量象似性 顺序象似性
  • 简介:<正>一以少总多,言近旨远,通过一斑而见全豹,借用有限而透射无限,或者说,个别与一般相统一,已被证明是文学艺术创造的根本规律。众多的文学研究著作、评论文章都曾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的阐述。不过,如果仔细地思索一下的话,我们就会不无遗憾地发现:当人们阐明与坚持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规律时,往往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即文学形象的个别是怎样涵容一般的?或者说,文学形象的个别与一般是如何融合的?由于对这一问题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具体的分析,长期以来,文学形象的基本模式的研究也就一直未能独立地展开,对文学形象中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也就落后于丰富多采的创作实际。我们常常只知道某一种文学形象模式,忽视了个别涵容一般的不同方式。因而,关于创作过程、创作方法等许多问题的研究也就难免陷入片面性的处境。

  • 标签: 形象模式 文学形象 象征主义 形象体系 创作方法 厨川白村
  • 简介:早在《周易·系辞》中就载有“圣人立以尽意”的说法。三国时期的思想家王弼对此论述得更为详尽:“夫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者也。尽意莫若,尽莫若言。言生于,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以观意。意以尽,以言著。”任遂虎也指出:“形、貌、只是艺术品走向美感效应的中介,而神、气、韵的获取才是艺术品美感效应的归宿,可见,艺术品创作的主旨在于以尽意,以形传神;艺术品的接受同样在于瞻貌悟神,拟容取心。”既然文学作品在于“以尽意,以形传神”,那么由到意、“瞻貌悟神”的解读程式就成了文学作品解读的重要原则和方法。

  • 标签: 作品解读 文学作品 美感效应 艺术品 三国时期 思想家
  • 简介:《民间文化图——台湾民间文学论集》,系台湾学者陈益源的学术专著,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明清时期的台湾民间文学》、《云嘉地区民间文学的采录与研究》等八组专论,并附录《云嘉民间工艺调查》、《娄子匡与中国民俗学》二文,凡17万字。全书架构分明,内容精彩,既有对传统书面文

  • 标签: 《民间文化图象——台湾民间文学论集》 陈益源 中国 民俗研究 学术交流
  • 简介:很多时候,你喜欢靠自己的感觉来理解世界。潇洒随性是你的特点,但其实你很懂得自己要什么。一旦确立目标,你便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不过,你也要小心冲动和自负带来的负面影响,千万别因为沉不住气而吃亏!

  • 标签: 风象 孩子
  • 简介:犯罪动机的复杂化使得松本清张推理小说呈现二性。既是“未解决的解决”的推理小说,又是反实证的心理主义文学。通俗性和文学性在其推理小说中互为表里。对于松本清张推理小说的探究可以突破日本纯文学/大众文学各自分立的“场”,为异质文学的交流和互动提供可能。

  • 标签: 松本清张 推理小说 《越过天城》 《伊豆的舞女》 反推理
  • 简介:<正>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猪鼻子插葱。"聪明的你一定能猜出是""。其实猪就是猪,就是。不过,我小时候却搞不清这两种动物的关系。我想,它们大概是亲戚吧,不然哪有那么像,《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耳朵大,鼻子长,身形硕大,完全符合我心目中的大象模样,于是我想当然地认为,就是猪的大哥,就是比猪大几号罢了。""是一幅画

  • 标签: 一幅画 小白兔 印度经济 曲长 视觉震撼 请看
  • 简介:"你们要灵巧蛇,驯良鸽子"(太10∶16)。自从四十七年前我们初识,对我来说,丁光训总是在实践基督对门徒的这一劝戒。我不了解蛇在中国虚构神话中代表什么,但无论它象征什么,在这段语境中,重要的是它的确切的含义:"灵巧"。这个字的希腊文意不是引出一套与偶然事故不沾边的思维模式,乃是一种斟酌环境、权衡人事的实用智慧。最近,在

  • 标签: 鸽子 十七年 圣经 中国 思维模式 基督徒
  • 简介:在“言、、意”三者关系中,“”只是文学语言的一个审美载体,而不是目的,语言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仍然是“意”。但语言要“尽意”,必须通过“”才能实现。“”因此在一定条件下成为“言”与“意”的中介,成为思想的有效载体。这样,“言”、“”、“意”彼此之间就有了一定的指称关系。

  • 标签: 文学解读 言不尽意 立象尽意
  • 简介:大象与元代结缘始于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忽必烈对于大象的喜爱远超过以往历史上的其他皇帝,其时不仅有'贡'制度,甚至出现御用'舆'这样独特的宫廷景观。'舆'在元朝一直作为巡幸两都的车舆形式,以此彰显元代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元代大象主要来源于南方诸国的供奉,随着诸国国力的衰微,入贡大象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

  • 标签: 元代 大象 象舆 入贡
  • 简介:甘肃境内发现的属于国宝级的古生物化石并不少,但就个体大小和保存完整程度来说,除了兰州红古区海石湾出土的恐龙--马门溪龙,当属陇东合水县发掘的黄河古.装架复原的黄河古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3米多,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一具古化石.

  • 标签: 中国 古象 黄河象 化石
  • 简介:陈蝶衣将《万》与“鸳鸯蝴蝶派”做区分是通俗文学合法性寻求的必然举措。“通俗文学运动”在通俗文学的定义、内容、形式、功能与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建立了通俗文学的理论基础。长篇通俗小说、历史题材短篇小说以及女性作者的新文艺小说是《万》“通俗文学运动”的重要收获。《万》对通俗文学“合法性”的寻求反映了沦陷时期通俗文人的文学想象。经由此举,通俗文学存在的“合法性”得到了一定认同。

  • 标签: 《万象》 通俗文学运动 合法性
  • 简介:新诗喻理论是现代诗坛在对中国兴诗传统和西方象征诗学有机整合基础上形成的。在“取”与“契合”、“隐”与“神秘”、“暗示”这些正向对应之处.他们找到了解决新诗直白有余、蕴藉不足的理论钥匙;而在“漫然成篇”与“注重人工”等中西诗学的矛盾之处,他们也探索了增强新诗艺术魅力的不同路径。这种对中国传统与外国诗学的“化合”原则及方法,不仅对新诗建设富有启迪意义,而且对整个新文学建设大有裨益.

  • 标签: 中国新诗 “兴” 象征 整合
  • 简介:形象能传达的意,是任何一种直抒胸臆的语言无法传递的。而对于所描摹的形象来说,它又是以点的方式倾洒在语言句子中的,需要读者以有效的方式进行挖掘、阐述、概括。找到了描摹的方式或内容,对该篇文章的内容主题的把握便有了切入点。以《皇帝新装》这篇风趣幽默的童话故事为例,作者通过对一系列的形象状态的描写,将主题呈现出来,不费言语,却清楚详明,学生倚靠这一点进行学习,明白皇帝、大臣们这一形象群体状态所体现

  • 标签: 文学形象 《皇帝的新装》 风趣幽默 童话故事 学之 动作状态
  • 简介:安南国使臣进,招路人看。一人说:『这太小』使臣说:『怎见得小?』其人说:『我家许多,都比这大。』使臣说:『朝廷家方才有,你家如何养?我就上本。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小象滕巴的母亲坠崖身亡舌,南非兽医把滕巴送入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希望里面的母象能“领养”它。可滕巴没能找到新妈妈,因此被迫进入一所动物医院,以防被饿死。后来,滕巴来到南非东开普省沙姆瓦里野生动物野性恢复中心,结识了绵羊艾伯特。沙姆瓦里野生动物野性恢复中心负责入朱伯特说,艾伯特像滕巴的“兄弟”一样,驾驭滕巴比饲养员还好。

  • 标签: 野生动物 保护区 饲养员 南非 野性 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