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母亲出生体重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以便为研究母亲宫内发育不良对子代发育的影响提供线索。方法通过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了解母亲出生体重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母亲出生体重对小于胎龄(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大于胎龄(largeforgestationalage,LGA)的影响。结果SGA的发生率为7.04%,LGA发生率为14.6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出生体重新生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母亲出生体重每增加1kg,新生出生体重增加174g(β=0.174,95%CI:0.134~0.213)。随母亲出生体重的增加,SGA发生率递减(χ^2趋势=13.791,P〈0.001),LGA的发生率递增(χ^2趋势=7.900,P=0.005),母亲低出生体重(〈2500g)是SGA的危险因素(OR=2.458,95%CI:1.333~4.534);以孕期增重分层分析后,结论一致,但出生体重较低的孕妇(〈2500g)孕期增重不足会导致SGA发生风险增高。结论孕妇出生体重低是分娩SGA的危险因素,随着孕妇出生体重增加,新生出生体重增大,但未发现LGA与孕妇出生体重有关。

  • 标签: 婴儿 小于胎龄 出生体重 宫内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期合理平衡饮食对新生体重的影响。方法:500例孕妇和新生体重分为5组,对产前体重及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与新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孕前及产前体重新生体重影响不大,妊娠20周前体重增长缓慢的孕妇易出生体重;妊娠中晚期体重增加过多的的孕妇易出生巨大;妊娠20~30周体重变化对新生体重影响最大。结论:控制妊娠20~30周体重变化,对控制孕妇和新生体重有指导意义。

  • 标签: 体重增长 婴儿,新生 出生体重 人类
  • 简介:(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430000)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影响新生出生体重的因素。结果出生体重在不同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孕前体检次数、孕前健康教育、孕前BMI、孕期增重的人群中存在差异(P﹤0.05);低出生体重组与正常出生体重组比较,结果显示接受孕前教育(OR=0.80,95%CI0.59-0.94),孕前BMI指数~24组(OR=0.74,95%CI0.49-0.86)为保护性的因素。巨大组与正常组比较,结果显示孕期增重﹥20(OR=1.30,95%CI1.11-1.68)为巨大的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和巨大的发病率,提高新生的健康水平,需要加强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 标签: 新生儿出生体重 巨大儿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指数变化与新生出生体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间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的产妇,对分娩时胎儿为巨大(即出生体重≧4000g)孕妇108例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时胎儿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产妇10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孕母体重指数增长情况巨大组孕母体重指数平均增加6.97±1.81。而新生体重正常组孕母孕期体重指数平均增加5.3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两组体重指数差异无显著性变化,具有可比性;孕中期体重指数增长,两组统计学无差异;孕晚期体重指数增长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胎儿体重差异有显著性。

  • 标签: 体重指数 体重指数增长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足月新生出生体重与发生新生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在北京同仁医院产科出生的足月新生3610例,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新生出生体重的分布及特点,并分析出生体重与24小时内发生新生疾病的相关性。结果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出生体重平均是(3442.52±647.37)g;男孩出生体重平均为(3495.56±445.86)g;女孩出生体重平均为(3371.21±409.46)g;性别与出生体重t检验结果t值=8.7,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孩的出生体重大于女孩。不同孕周方差分析结果F=111.08,P=0(<0.05);不同孕周的平均出生体重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37-42周,孕周越大,新生出生体重越大。足月新生出生体重新生疾病的卡方检验结果X2=0.04,P=0.842(双侧),P>0.05,出生体重新生疾病的发生无显著相关。结论足月新生出生体重与性别及孕周呈正相关;足月新生出生体重与生后24小时内发生新生疾病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孕期不同阶段体重增长情况对新生出生体重的影响,指导孕妇在妊娠的不同阶段通过合理调整饮食和运动控制新生出生体重,从而降低围产期母患病率和死亡率。方法本文对五个不同新生体重组共251例孕妇的孕前、产前体重及同孕期体重增加情况的统计及其与新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孕妇孕前及产前体重新生体重影响不明显;孕20周前体重增长缓慢者出生体重的几率增大;孕中晚期体重增加过多的孕妇,出生巨大几率增大;孕20-34周的体重变化对新生出生体重影响最大。结论认真观察和和合理的饮食指导,控制妊娠20-34周体重变化,对控制孕妇和新生体重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孕期体重 新生儿 出生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计划妊娠妇女100例,统计计划妊娠妇女的孕前体重、孕期增重、新生出生体重情况,并分析探讨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与新生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超重妇女低体重、正常体重、巨大占比分别为1(1.00)、10(10.00)、2(2.00);肥胖妇女低体重、正常体重、巨大占比分别为0(0.00)、1(1.00)、1(1.00)。体重增长过度妇女低体重、正常体重、巨大占比分别为1(1.00)、19(19.00)、3(3.00)。结论:BMI指数越高越容易出现体重增长过度情况,BMI指数越高越容易出现低体重、巨大情况,体重增长过度会导致低体重、巨大出现几率增加。

  • 标签: 孕前体重 孕期增重 新生儿出生体重
  • 简介: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响水县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前置胎盘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无胎盘异常的单胎妊娠产妇60例为对照组。分析前置胎盘患者新生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新生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分娩的新生出生体重较低,前置胎盘对新生出生体重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早产的发生率升高。在前置胎盘患者,随分娩时孕周的增加,新生出生体重增加。

  • 标签: 前置胎盘 新生儿 出生体重 影响因素
  • 简介:为研究新生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对昆山市1993-1996年的围产保健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近60个变量进行筛选,选出对新生出生体重有意义的危险因素21项,结果显示孕母身高低于150cm,体重低于40kg,早产,妊高征,羊水过多或过少,孕妇有心脏病史,孕母年龄高于35岁,文化程度低等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新生儿 低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围产期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过程中,应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纳入68例本院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为讨论样本,纳入时间即2020.8-2021.8,以抽签方式分组,对比组、分析组各有新生34例,分别采取一般护理、水床式鸟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之后,分析组患儿的体重、用奶量指标均较对比组高,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对比组少,P<0.05。结论:一般护理方案对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实施干预期间,再联合使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并发症 新生儿NICU 水床式鸟巢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干预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过程中,应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纳入68例本院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为讨论样本,纳入时间即2020.8-2021.8,以抽签方式分组,对比组、分析组各有新生34例,分别采取一般护理、水床式鸟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之后,分析组患儿的体重、用奶量指标均较对比组高,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对比组少,P<0.05。结论:一般护理方案对新生NICU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实施干预期间,再联合使用水床式鸟巢护理模式,可以提高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并发症 新生儿NICU 水床式鸟巢护理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新生护理中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关键支持措施。通过文献综述和分析,发现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出生后面临一系列的健康风险和挑战,包括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低血糖等。为了确保这些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护理人员需要提供贴心的呼吸支持、高度监测、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及早期康复服务。此外,父母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以帮助他们应对儿童的特殊需求。综上所述,针对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关键支持包括医疗护理、康复服务和家庭支持,以确保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 标签: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护理 呼吸支持 家庭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在早产、低出生体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接收的160名早产、低出生体重作为本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早产、低出生体重体重、胎龄等资料,将其和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做对比,分析其评估效果。结果:新生临床风险指数能够对新生死亡概率进行准确评定,体重、胎龄会对其病死率产生较大影响,分值和病死率成正比。疾病严重程度越重,新生临床危险指数评分越高,P

  • 标签: 新生儿 临床风险指数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极低出生体重,对其进行随访,在出院后的半年之内,每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出院后6-12个月内,每隔2-3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之后每隔6个月实施1次随访调查,期间对其身长、体重、头围等进行测量,并采用Gesell婴儿发育诊断量表对其智能发育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访12个月的极低出生体重体格发育、智力发育等均有所改善。结论:新生随访门诊对极低出生体重智能发育有积极促进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随访门诊 极低出生体重儿 智能发育 影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低出生体重新生与正常出生体重新生相比较其神经行为能力(NBNA)是否受影响。方法对65例低出生体重(BW<2500g)的新生分别于生后3-4天和25-28NBNA测评,并与78例正常出生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在出生3-4天和出生25-28天测评NBNA时,低出生体重的NBNA各种测量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p均<0.001);出生后25-28天的低出生体重NBNA各项评分与总评分与出生后3-4天NBNA各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低出生体重NBNA值与正常出生体重NBNA值要低;随着新生的生长发育,其NBNA值会不断提高。

  • 标签: 新生儿 低出生 正常出生体重儿 NBNA
  • 简介:资料与方法对象:2006年4月-2006年6月广州市两所医院定期产前检查的健康孕妇自愿者169例,全部孕妇为28孕周以上,年龄为21-38岁,单胎初产,从事一般轻体力劳动,无慢性病史,常规体检无异常,无烟酒嗜好。

  • 标签: 孕妇 营养状况 胎儿 生长 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早产低出生体重中,使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判断胎儿能否存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2019年全年出生的20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儿的临床数据做线性回归,并与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做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结果:新生临床风险指数能够用于判断胎儿的死亡率;在一定范围内,胎儿体重、胎龄与死亡率成反比;临床危险指数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使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能够帮助判断新生死亡概率,促使医生尽早干预,从而降低新生病死率。

  • 标签: 临床风险指数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 简介:目的了解和证实新生泳疗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出生1周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出生时Apgar评分≥8分,且住院期间无需特殊治疗的早产儿[胎龄为(35^+4±4^+2)周,体重为(2449±362)g]及低出生体重[体重为(2286±174)g]共计56例,按分娩的时间顺序分为泳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对其相同时间段的营养摄入、体重增长、血糖、睡眠情况、胎便排出及黄疸情况进行观察,作组间与自身比较,同时选择性比较8项新生行为神经发育指标。结果①泳疗组每日摄奶量多,生理性体重恢复速率快于对照组,睡眠时间较长,睡眠质量好,泳疗后血糖降低(P〈0.05)。两组出生1周内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②泳疗组及对照组新生胎便初排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泳疗组随着泳疗次数增多,每日胎便次数增多、量多,胎便转黄时间提前,第7天末梢血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③出生1周时,泳疗组行为神经发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泳疗可作为一种围生期高危的早期干预措施,可全面促进其生长发育。

  • 标签: 新生儿泳疗 早产儿 低出生体重儿 围生期 生长发育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低出生体重应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对其是否存活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100例于本院出生的低体重或早产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收集其体重、胎龄、先天畸形、碱剩余量、氧浓度吸入量等,将其与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做对比,观察其评估准确性。结果经分析得出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可以精准的判断新生死亡的概率,研究发现体重、胎龄对其病死率影响较大,评分越低,病死率越高,P<0.05。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应用新生临床风险指数可以提高对新生身体状况的评估,提高对其死亡风险的判断,有助于医生及早的实施干预,降低其临床病死率。

  • 标签: 新生儿 临床风险指数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