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了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会阴切开率,减少切口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母婴安康,使孕妇安全、舒适分娩,重视人文关怀,开启新型的产科服务模式,提高产科质量,做造幸福新产科,我们开展不保护会阴或适度保护会阴加不常规会阴切开接生,即接生。

  • 标签: 无创接生 自然分娩 分娩创伤 导乐分娩 自由体位 人文助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接生对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自然分娩的产妇共200例,对照组(100例)采用会阴侧切术,实验组(100例)采用接生法,比较分娩后6周时两组产妇盆底功能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Ⅱ类肌肌力等级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的器官脱垂发生率比常规组的明显增加(P<0.05),两组脱垂分期具体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接生法相比常规会阴侧切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产妇盆底肌结构和功能的损伤,减轻产妇盆腔器官的脱垂。

  • 标签: 无创接生 器官脱垂 盆底肌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的冠状动脉是否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狭窄病变冠状动脉功能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这种技术。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型比率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血压监测(IBPM)与血压监测(NIBPM)运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效果的差异性。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60例,分别行3656次有血压配对监测,并行配对t检验。结果在3656例次动脉血压测量中,分别行桡动脉组、股动脉组IBPM1828次。两组的IBPM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NIBPM值(均P<0.01);舒张压明显低于NIBPM值(均P<0.01)。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IBPM较NIBPM更加灵敏,可以实现实时连续监测,以便医务人员对其及时处理。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血压监测
  • 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联合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需行CABG手术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62例、女性24例,年龄41~76岁),于术前1周、术后4周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心肌断层显像检查。按冠状动脉分布观察心脏节段室壁运动,测量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参数,定量分析心肌灌注缺损部分的范围和程度。结果CABG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指标与术前相比,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明显改善,LVESV,LVEDV显著降低,LVEF等显著增加。术后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有63例(73%)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和程度由术前71.4%减少到54.6%,改善约16.8%(P〈0.01)。结论CABG术可明显减少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有效提高心脏功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多普勒 体层摄像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 简介:摘要目的肥厚预适应(hypertrophic preconditioning, HP)是新近在小鼠模型上发现的一种抑制心肌肥厚的保护机制。但这一小鼠模型由于反复开胸缩窄/去缩窄主动脉,面临胸腔探查时间长、小鼠死亡率高等问题,制约了对HP进行在体水平的深入研究。我们拟对HP模型构建的关键环节进行改良,并使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评估心脏负荷程度,以确保模型的稳定高效建立。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10~14周龄)分为肥厚预适应传统操作组(C-HP组,N=40),肥厚预适应改良操作组(O-HP组,N=40,留置长线头埋于胸廓皮下,使用显微镊解开缩窄线结),主动脉缩窄组(TAC组,N=20)及假手术组(Sham组,N=20)。各组最后一次术后4周,存活小鼠行超声生物显微镜以及心脏病理切片评估心脏肥大程度。超声检测室壁厚度和心腔内径。超声检查后对小鼠行安乐死取心脏,测量心脏重量/体重比,行病理切片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结果在去缩窄和再缩窄过程中,O-HP组较C-HP组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围手术期(从实验开始到手术结束6h)死亡率。再缩窄术后4周,O-HP组小鼠存活率为67.5%(27/40),高于C-HP组小鼠的37.5%(15/4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7)。超声生物显微镜性检测主动脉缩窄处血流发现,O-HP组与C-HP组的缩窄处血流峰值在缩窄-去缩窄-再缩窄等关键环节的变化趋势类似,对HP模型进行改良不影响心脏承受的压力负荷水平。与Sham组小鼠对比,主动脉缩窄4周组(TAC 4W组)小鼠心室壁增厚、心功能受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纤维化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动脉再缩窄4周组(Re-TAC 4W组)小鼠上述肥大反应明显减轻。此外,Re-TAC 4W组小鼠与TAC 4W组小鼠相比,心房利钠肽及B型利钠肽表达减少,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激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我们成功构建优化并无验证了一种心肌HP小鼠模型。该模型明显提高手术时效,降低小鼠死亡率,实现追踪心脏压力负荷状态,并初步揭示了ERK1/2可能是HP相关的重要信号因子,为心肌肥厚的早期干预和药物筛选研究提供了高效实用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压力超负荷 肥厚预适应 优化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贵州省心血管病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贵阳550002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黔科合G字20127047号)摘要目的探讨成功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VSD)在封堵前后即刻、随访期间肺动脉压力的变化规律.方法650例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者,经导管测定术前及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压力,并于介入术前当日、术后3天、1、3、6月分别运用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力并进行对比.结果肺动脉收缩压(PASP)和肺动脉平均压(PAMP)超声和心导管测值均显著正相关.①正常肺动脉压力组PASP和PAMP在封堵即刻后及随访期间均无统计学差异.②轻度肺高压组PASP在封堵即刻后无明显变化,6月时与封堵前后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AMP在封堵即刻后升高,术后1月及6月与封堵后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③中度肺高压组PASP及PAMP在封堵即刻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者在术后3天及随访中与封堵前比较进行性降低(P<0.05);PASP在术后1、3、6月较封堵后降低(P<0.05).结论1.导管测压与超声测压呈正相关性.2.经导管封堵治疗能明显降低VSD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近、中期疗效确切.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肺动脉压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与有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收住我科28例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4例。A组进行有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B组进行创通气和常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24hA组呼吸频率、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B组心率有所下降,PaO2有所上升,PaCO2有所下降,B组明显不如A组。A组14例患者12例好转出院或转入普通病房,2例死亡,死亡率14.28%。B组中有3例因病情变化改为气管插管,死亡6例,死亡率42.85%。结论与有创通气在使用时用应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对抢救危重呼吸衰竭患者应首先使用有创通气,迅速、显著的缓解患者的动脉血气结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呼吸衰竭 肺心病 抢救 人工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镇痛导乐陪伴分娩在顺产分娩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自然分娩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待产方法,观察组产妇接受非药物镇痛联合导乐式全程陪伴,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镇痛效果、产后出血及产后情绪等指标。结果观察组100例产妇产后2h出血量、产程、新生儿窒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足月产妇实施镇痛全程导乐陪伴,可有效减轻产妇疼痛,镇痛效果良好,可促使产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值得推广。

  • 标签: 顺产分娩 无创镇痛 导乐陪伴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压通气治疗老年肺癌重症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58例老年肺癌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8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给予正压通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的血气分析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老年肺癌重症呼吸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DNA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NIPS)质量管理样本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样本进行质量及稳定性评价。方法基于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特点,将核型为21号染色体三体、18号染色体三体和13号染色体三体的片段化基因组DNA分别与背景血浆混合制备出人工模拟样本,与商品化质控品进行对比,并在不同的检测平台进行检测,再分别在-80℃、-20℃、4℃、24℃和37℃条件下保存。结果人工模拟样本结果与预期相符,可以在不同平台进行检测,可在-80℃和-20℃条件下保存至少30天。结论成功制备了人工模拟样本,并证实该样本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考虑将其作为NIPS的质量管理样本。

  • 标签: 非整倍体 游离DNA 无创产前筛查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采取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H、SaO2、PaO2、PaCO2各项参数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H、SaO2、PaO2、PaCO2各项参数情况显著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在呼吸机治疗的重症哮喘患者护理中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重症哮喘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期的作用。方法入住呼吸科的64例AECOPD患者,分为两组,1组使用正压通气治疗,另外1组常规治疗,疗前与疗后2小时、24小时症状、动脉血气分析以及是否需要气管插管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变化以及动脉血气pH值、PO2、PaCO2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气管插管患者明显较常规治疗组少。结论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降低AECOPD者PaCO2,提高PO2,减少气管插管比例,有利于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频率和耗氧量,改善AECOPD者临床症状。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无创正压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评价正压通气在小儿哮喘持续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持续状态中患儿90例作为评价对象,采取盲选方式将其分成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给予研究组实施常规治疗联合正压通气,并对两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哮喘持续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效率为95.6%;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效率为84.4%,两组对比,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哮喘持续状态中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正压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小儿哮喘持续状态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救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入院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基础上加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两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急救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急救中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入院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20例。对照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基础上加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对两者的心率 ,血压 ,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率 ,血压 ,血氧饱和度 ,呼吸频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急救 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