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有些疾病无症状,患者不知自己患病,或虽知患病因无症状常不重视,也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因而这种现象比有症状的疾病后果更严重,更要提高警惕。这类疾病常见的有:高脂血症:血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时,大量脂类沉积在血管壁上,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诸多疾病的发病基

  • 标签: 无症状疾病 高脂血症 冠心病 脂肪肝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临床有效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可靠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心梗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20mg/d口服治疗。结果(1)实施治疗后,比较两组入选对象的NT-proBNP水平,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044,p=0.0002);(2)实施治疗后,比较两组入选对象的6min步行距离,治疗组显著长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检验,数据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4972,p=0.0137)。结论采用汀类药物对心梗后无症状心衰临床效果较好,患者临床指标改善明显,是临床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理想选择之一。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梗后无症状心衰 临床观察
  • 简介: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发现自己血糖升高以后,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出种种理由,拒绝服用降糖药。他们的理由也相当理直气壮:我一点不舒服的症状都没有,为什么要吃药呢?

  • 标签: 症状 血糖 日常生活 降糖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我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共纳入10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A组50例和B组5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A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干预前后两组BNP的差异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BNP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后BNP以及心功能指标LVEDV、LVESD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B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9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功能改善。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功能指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数值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血浆NT-proBNP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68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9.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及LVEDD、LVESD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及心脏超声相关指标。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22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1例,收治时间在2017年月-2018年3月期间。进行常规治疗的为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的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室功能指标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指标以及血浆NT-proBNP水平,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研究组(n=35),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NT-proBN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6min步行、LVEF则明显增加(P<0.05),且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心室重构,临床可积极采纳并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 阿托伐他汀 无症状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组,Ⅰ组按常规标准进行治疗,Ⅱ组同时施加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分析两组的抗心衰效果。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接受LVEF、LVEDD等心功能指标及血浆NT-proBNP指标检测,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Ⅱ组的LVEF相比Ⅰ组显著提高,而LVEDD、NT-proBNP等指标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施加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明显调节患者的心功能,改善疾病预后,值得推荐。

  • 标签: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阿托伐他汀 临床价值
  • 简介:无症状胆囊结石常见于临床,近年来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无明确规律,且影响因素众多。目前有保守治疗及预防性胆囊切除手术2种治疗方案,但选择上存有争议。本文就无症状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预后及影响因素、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无症状胆囊结石 发病机制 预后 治疗
  • 简介:临床上把具有心肌缺血的证据(经心电图、心脏超声、核素心肌灌注扫描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核实),而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如:胸闷、气短、心绞痛等)的一组综合征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myocardialischemia,SMI),它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的一种形式.由于以往缺少此方面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较少受到心血管专家及患者本人的重视,随着动态心电图(DCG)及心率变异性(HRV)等检查的广泛应用,SMI的检出率逐渐增高,其危险性及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就其发病机制、发作规律、临床意义、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叙述如下.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 心电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的10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并系统全面的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发应的发生情况展开探究。结果 通过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0%,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6%(P<0.05);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发育发生率46%(P<0.0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之后无症状心衰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72例心梗之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的患者人数为36例,;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除了要接受常规的治疗之外还要使用阿托伐他汀,而两组患者在剂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对照组的患者为20mg/d,实验组的患者为40mg/d,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对比。结果在经过了相同时间的治疗之后,实验组在治疗之后的NT-proBNP水平要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水平低,二者的比较存在着较强的统计学意义是,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在LVEF、LVEDD以及LVESD水平上并无较大差异实验组在治疗之后LVEDD和LVESD水平要比对照组低很多,而LVEF的水平要比对照组高很多,两组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在6分钟之内步行的距离要比对照组高很多,二者之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梗无症状心衰治疗的过程中,适当的增加阿托伐他汀的水用量可以十分有效的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予以提升和改善,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大大的减轻了心室的负担,在治疗中保持40mg/d的用量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其比较适合在临床治疗中广泛使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无症状心衰 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 目的:了解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 2018 年 2月至 10月的 70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 (观察组)与 78例有症状脑梗塞患者 (对照组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病例、嗜好烟酒等多项因素以及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 0.05),但在梗塞灶( CT)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提示病变部位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结论:通过临床调查比较分析,发现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无症状脑梗死易发因素。

  • 标签: 无症状脑梗塞 易发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症状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8年2月至10月的70例无症状脑梗塞患者(观察组)与78例有症状脑梗塞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年龄、体重、病例、嗜好烟酒等多项因素以及血脂、血糖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梗塞灶(CT)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病变部位直接影响脑梗塞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转归。结论通过临床调查比较分析,发现高年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无症状脑梗死易发因素。

  • 标签: 无症状脑梗塞 易发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无症状脑梗死(SBI)是指无卒中病史,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由影像学或尸检发现的梗死灶;或虽有脑卒中,但影像学发现了非责任病灶.由于SBI无特异性症状和定位体征,临床上常常被忽视.本文回顾分析本院老年病科近3年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期加强临床医师对SBI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 标签: 老年 临床表现 CT检查 无症状脑梗死 神经系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