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往的高雅艺术已经被日常生活审美化趋势淡化出中心地带,人们渐渐逃离了传统的审美方式,居于社会审美活动主流地位的无疑是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宝贵资源——古村落的日常生活审美现状如何呢?古村落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历史空间破败、文化的缺失、地域特色的缺失等诸多问题。原住居民的生活空间成了出租屋,原住民换成了商人与游客,历史性空间的原生活意象正在消失。

  • 标签: 古村落 原住居民 审美活动 原住民 村落文化 文化特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年来,“轻景观电影”游走于中国电影市场,这类电影将日常生活景观化、个人情感平面化。轻景观电影淡化叙事逻辑、追求视觉刺激,将日常生活展现为个体尊重和社会关怀的缺失。叙事电影向轻景观电影的转变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影范式,即对电影的逻辑解读转为感官享受。现象级系列电影《小时代》是典型的轻景观电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轻景观电影对现代都市生活想象的建构,以及观影思维的潜在弊病。

  • 标签: 轻景观电影 日常生活 观影思维 《小时代》
  • 简介: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文明病的侵蚀、人的冷漠以及高频率工作节奏的压力,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多彩的生活内容。

  • 标签: 日常生活 休闲体育 生活质量 生活水平 工作节奏 生活内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西文化的差异表现有诸多方面,本文以笔者在国外学习一年的亲身经历,从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细小方面来描述和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在,让大家对文化差异有更细致的了解。

  • 标签: 文化差异
  • 简介: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只是当代大众审美文化之独特景观,而是贯穿人类美学史始终,普遍、持久的审美追求之一。它以美善相融之核心理念处理美善关系,具体表现为以日常生活材料、方式和语境体现审美价值,美化生活。在美学史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实现表现为三种历史形态:早期审美之工艺化、古典审美之精致化与现代审美之大众化,每一历史阶段“日常生活审美化”均有其独特历史内涵。

  • 标签: 日常生活审美化 工艺美 工艺化 精致化 大众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接收治疗的4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0例观察组和20例对照组,分别对其采取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护理三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AD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缓解残疾程度。

  • 标签: 脑卒中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日常生活在全部社会生活中处于本体论上的基础地位,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日常生活世界作为人类生存的背景已经受了到普遍关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他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理应如此。长期以来,我们在高校的管理育人的工作现实中,忽视了日常生活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本源地位,任由大学生群体过着一种去生活化的神圣生活模式,这是导致大学生群体出现各种问题的源头所在。实际上大学生学业生涯中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全部展开形式,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成因、根据,原初动力和原始类型。我们有必要追根溯源,从源头入手进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用管理的手段来挖掘和规范日常生活的育人价值。

  • 标签: 日常生活 社会教育 实践标准 管理育人
  • 简介: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凭借女性特有的细腻发现了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的审美情调,在她笔下,衣食住行等具体物象,因为人们的细心经营有了优雅的味道,日常生活的韵致也因怀旧的感伤而变得浓郁。在日常物象世界之上,作者又对日常生活主体的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生存品质、生活哲学都进行了审美化的书写。

  • 标签: 《长恨歌》 日常生活审美化 日常物象世界 精神观念
  • 简介:闫文盛的创作文体非常丰富,从诗歌到散文到小说,及至报告文学、传记、文学评论等,均有涉猎,其中尤以散文见长。其散文创作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掘进的日渐深入,在日常生活的皱褶里,那些深沉的价值追问、意义思考得以最大程度的显影。

  • 标签: 闫文盛 散文 日常生活
  • 简介:作为宏大叙事的厚重基石和意识形态的滥觞之地,单调、琐碎的日常生活是人类安身立命、安心立命的寓所,隐藏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实践内容。日常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受众的崭新场域,嵌入的必要性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呼唤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嵌入受众日常生活尚有理论内涵和理论实践两个维度的挑战。当下今后,既要全面加强日常生活维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又要培育利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环境,更要促进日常生活中个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嵌入 受众 日常生活向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日常生活护理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38-46岁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规律不变,试验组给予日常生活、饮食、运动等方面的进行专门指导。护理干预3年后,对比两组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病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膳食营养、经常的运动活动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骨质疏松症起决定性作用。

  • 标签: 护理 预防 骨质疏松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蒋维乔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新式知识分子,他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过渡时代",一个痛苦转型的时代,而其所处的生存空间——上海,也处于从传统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转型的状态。本文以蒋维乔的日记为线索,讨论随着身份的转型、生存空间的改变,其日常生活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 标签: 过渡时代 知识分子 日常生活 上海 蒋维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护理单元对中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产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中风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中风护理单元护理,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和应对方式受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功能评定量表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应对方式除了退避一项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风护理单元模式对中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应对方式,极具应用价值。

  • 标签: 中风 护理单元 生活能力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的对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实际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72.1+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67.6+5.6)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的肢体功能评分为(52.2+5.5)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43.4+5.4)分,满意度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中应用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满意度,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脑外伤 肢体障碍 延续性护理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观察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与促进。方法将82例2-7岁脑瘫儿童根据年龄、智能、功能障碍程度的不同分为4组,均在我院接受全天的引导式教育小组学习,1年后以脑瘫儿童实用技能评估记录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82例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明显提高,进食、梳洗、穿衣、如厕等肢体功能障碍程度明显改善(P〈0.05)。结论引导式教育能明显提高脑瘫儿童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引导式教育 脑瘫儿童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行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脑外伤患者60例,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仅为73.33%,研究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显著(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脑外伤患者的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我院在临床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康复护理干预 脑外伤患者 日常生活能力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