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继发性异位的早期识别与处理方法,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静脉治疗专科患者8 509例,患者置入PICC且原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留置过程及时评估导管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异常者拍摄X线胸部正侧位片确认体内导管走行和尖端位置。异位者,病情允许情况下,通过体外手法(拔出部分导管、改变体位、体外叩击、0.9%氯化钠快速冲洗)复位。结果早期识别31例PICC继发性异位,27例采用体外手法复位,复位成功19例,复位失败8例,复位成功率70.4%,无其他并发症发生。3例因合并血栓,1例因疾病未采取复位措施。结论X线胸片是识别PICC继发性异位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体外手法处理PICC继发性异位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导管插入术,外周 继发性异位 识别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川崎病休克综合征是川崎病的一种危重临床状态,此类患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完全,易被误诊为脓毒性休克,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就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病因、早期识别及处理原则进行评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从危重患者中及早辨识,避免偏离治疗。

  • 标签: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评估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 (AD)的早期诊断与急救处理。 方法 选取本院 20 例主动脉夹层 患者 开展 研究,标本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2 月。所有患者均实行早期诊断和急诊处理, 分析 诊断成效 。结果 20 例患者中, 4 例出现误诊,误诊率为 20.00% ,其中 2 例冠心病、 1 例脑梗死 。 结论 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所实行的诊断中实行早期诊断,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可以降低误诊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早期诊断 急救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的处理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9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74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受者均采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手术采用经典的双腔静脉吻合原位心脏移植。其中14例受者在术后早期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单纯IABP的机械辅助循环支持。14例受者中13例为男性,女性1例;年龄为(51.1±9.5)岁(30~63岁);供者年龄为(42.7±6.5)岁(29~53岁);供受者体重比为0.91±0.12(0.73~1.27);供心缺血时间为(251.2±117.5)min(62~370 min)。所有受者均在术中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移植物功能衰竭(5例表现为右心室功能障碍,9例双心室功能障碍),故在术中体外循环停机前给予机械辅助循环支持,其中ECMO辅助2例,ECMO+IABP辅助8例,单纯IABP辅助4例。结果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发生原发性移植物衰竭者占18.9%(14/74)。出现原发性移植物衰竭受者5例(35.7%)住院死亡。ECMO脱机率为80%(8/10),IABP脱机率为100%。余9例存活受者,机械辅助循环时间:ECMO为(154.2±46.5)h(104~216 h),IABP为(176.2±64.5)h(78~288 h)。随访24个月,9例受者健康存活,门诊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提示心脏收缩功能良好,无明显排斥反应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机械辅助循环(ECMO和/或IABP)支持是其治疗心脏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经机械辅助循环救治成功后,受者远期存活率及疗效满意。

  • 标签: 心脏移植 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 2019年 2月至 2020年 2月期间收治的 78例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明确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诱发因素,并制定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患者早期并发症分别为胃排空障碍、胃肠吻合口黏膜下出血、脾脏撕裂、吻合口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等,同时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值为( 8.3±0.7) d。结论 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受到术中操作影响容易发生早期并发症,对并发症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应对措施,能够夯实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胃大部分切除术 并发症 手术操作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保障地下室墙面和楼板的施工质量,防止早期裂缝带来的危害,本文以重报三期工程的实际施工为例,对地下室墙面及楼板早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对策进行分析。结合 重报三期工程的地下室实际施工案例对其原因和处理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裂缝产生的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相应参考,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地下室的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

  • 标签: 重报三期 地下室 墙面和楼板 早期裂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时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60只,8~10周龄,体重200~230 g,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ham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组)。I/R组和Sevo组采用无损伤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60 min,然后松开动脉夹恢复灌注2 h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只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Sevo组于再灌注即刻持续吸入1.15%七氟烷30 min进行后处理。再灌注2 h时心脏穿刺取血样后处死大鼠,取小肠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并进行Chiu评分,测定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小肠组织TNF-α表达(Western blot法)、MPO活性(分光光度法)。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升高,Sevo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降低,I/R组和Sevo组小肠组织Chiu评分、TNF-α表达水平和MPO活性升高(P<0.05);与I/R组比较,Sevo组血中性粒细胞L-选择素水平、小肠组织Chiu评分、TNF-α表达水平和MPO活性降低(P<0.05),小肠组织病理学损伤减轻。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麻醉药,吸入 再灌注损伤 炎症
  • 简介:摘要国内外的脑卒中康复指南均推荐脑卒中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尽早康复的时机、强度以及包含的项目尚不明确。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内应召开初次康复评价会,根据患者整体评估和功能障碍评估的结果制定个体化、全面的康复方案和康复目标,并初步判断脑卒中的康复预后。脑卒中患者早期宜进行运动康复、吞咽功能康复及言语功能康复。如康复对象为重症脑卒中患者、大于75岁的老年卒中患者和儿童卒中患者,更需注重个体化的评估及康复方案。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 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阅读是一项获得信息、传播信息、增加知识的活动。阅读得越多,人的能力及适应性也越强。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识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并不是单纯地发展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要让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接受各种信息,形成看、听、读、写一整套的养成性教育,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早期阅读 阅读能力 养成性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