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RCP治疗在胆道术后早期并发症处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采取胆道手术治疗患者100例为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比较各组临床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胆道术治疗患者中,采取ERCP治疗法,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广泛运用。结论:在胆道手术治疗患者中采取RCP治疗方法,可降低并发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ERCP治疗 胆道术后 早期并发症处理 临床价值 研究
  • 简介:摘要心房食管瘘是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心房食管瘘的发生,对心房食管瘘进行早期识别与处理,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食管损伤 心房食管瘘
  • 作者: 邓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儿科
  • 创建时间:2022-10-12
  • 出处:《医师在线》2022年第17期
  • 机构: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重庆大足402360
  • 简介:小儿肺炎是指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油类或过敏反应等)所引起的肺部炎症,其在X线可见肺部有大片致密阴影。小儿肺炎一旦治疗不及时,容易转为哮喘,更为难治,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很多时候很多家长以为孩子是普通感冒,但最后却变成了更为严重的肺炎。原因就是从早期症状上来看,小儿的普通感冒与肺炎都比较相似,比如小儿都会咳嗽、都会流鼻涕等,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小儿肺炎早期症状的认知与深度的了解,仔细辨别小儿肺炎症状与感冒的区别,争取尽早发现,尽早治疗,以免一直将肺炎当成小儿普通感冒治疗,导致孩子病情加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了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小儿肺炎,让更多的患儿得到及时的治疗,本人根据自身实际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就小儿肺炎早期症状及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 标签: 小儿;肺炎;早期症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早期患者接受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截取我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期间接收的脑卒中早期患者88例,通过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和肌痉挛程度,观察组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接受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可以促进切实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与肌痉挛程度,促进其尽早恢复健康,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抗痉挛体位摆放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双源CT在早期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患者共34例,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双源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信号噪音比。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早期周围型肺癌早期诊断中,采用双源CT进行检查,能够降低检查过程中的辐射剂量,提升图像质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源CT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烧伤专业医护人员对Ⅱ度烧伤创面的早期处理现状,促进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临床规范化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2月,将自制的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问卷通过“问卷星”网站发布后经微信分享,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我国从事烧伤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统计被调查者所属医院的数量、所在地区、等级,被调查者年龄、性别、职业和年资。将被调查者分为医师组、护士组,高年资组、低年资组,东部地区组和非东部地区组,一二级医院组、三级医院组,统计医师组与护士组被调查者的年资、所属医院等级、所属医院所在地区;所有分组中各组被调查者的Ⅱ度烧伤水疱常规处理、保留水疱皮的原因、去除水疱皮的原因,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外用药物或敷料的常规选择、最优方案推荐。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该次调查覆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回收979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979名被调查者来自全国449家医院,其中东部地区医院203家、西部地区医院116家、中部地区医院99家及东北地区医院31家,三级医院348家、二级医院79家、一级医院22家。被调查者年龄为(39±10)岁,男性543名、女性436名,医师656名、护士323名,低年资人员473名、高年资人员506名,东部地区人员460名、非东部地区人员519名,三级医院人员818名、一二级医院人员161名。医师组和护士组中不同年资被调查者构成,差异明显(χ2=44.32,P<0.01);但医师组和护士组被调查者的所属医院等级、所属医院所在地区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组、年资组以及所属医院所在地区组的被调查者在对Ⅱ度烧伤水疱的常规处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所属医院等级组的被调查者在对Ⅱ度烧伤水疱的常规处理上,差异明显(χ2=6.24,P<0.05)。相较于护士组,更大比例医师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保护创面并提供湿润环境、减轻换药疼痛(χ2值分别为21.22、19.96,P值均<0.01),更小比例医师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预防创面感染(χ2=23.55,P<0.01);医师组和护士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创面愈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的情况均相近(P>0.05)。相较于低年资组,更大比例高年资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保护创面并提供湿润环境、减轻换药疼痛(χ2值分别为10.36、4.60,P<0.05或P<0.01),更小比例高年资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预防创面感染(χ2=8.20,P<0.01);高年资组和低年资组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原因是加速创面愈合、减轻创面愈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的情况均相近(P>0.05)。东部地区组与非东部地区组相比、三级医院组与一二级医院组相比,被调查者选择保留水疱皮的5种原因情况均相近(P>0.05)。护士组被调查者选择去除水疱皮的6种原因便于采用更理想敷料保护创面、预防创面感染、利于创面外用药物发挥作用、水疱容易破裂污染创面、加速创面愈合、减轻创面愈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的比例均分别明显大于医师组(χ2值分别为4.35、25.59、11.83、16.76、46.31、17.54,P<0.05或P<0.01)。相较于高年资组,更大比例低年资组被调查者选择去除水疱皮的原因是水疱容易破裂污染创面、预防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以及减轻创面愈后色素沉着和瘢痕增生(χ2值分别为17.25、18.63、14.83、10.23,P值均<0.01)。相较于非东部地区组,更大比例东部地区组被调查者选择去除水疱皮的原因是预防创面感染、水疱容易破裂污染创面(χ2值分别为9.30、8.65,P值均<0.01)。三级医院组和一二级医院组被调查者选择去除水疱皮的6种原因情况均相近(P>0.05)。相较于医师组,更大比例护士组被调查者选择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使用保湿材料(χ2=6.18,P<0.05),更小比例护士组被调查者选择其他外用药物或敷料(χ2=5.20,P<0.05)。相较于低年资组,更大比例高年资组被调查者选择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使用保湿材料、其他外用药物或敷料(χ2值分别为4.97、21.80,P<0.05或P<0.01)。相较于非东部地区组,更大比例东部地区组被调查者选择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使用外用抗菌药物(χ2=4.09,P<0.05),更小比例东部地区组被调查者选择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使用其他外用药物或敷料(χ2=5.63,P<0.05)。相较于一二级医院组,更大比例三级医院组被调查者选择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使用生物敷料(χ2=9.38,P<0.01)。不同职业组、年资组的被调查者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外用药物或敷料的最优方案推荐均差异明显(χ2值分别为39.58、19.93,P值均<0.01)。东部地区组和非东部地区组、三级医院组和一二级医院组的被调查者对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外用药物或敷料最优方案推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烧伤专业医护人员在对Ⅱ度烧伤水疱的常规处理措施和保留水疱皮的原因上较为一致,但在去除水疱皮的原因、Ⅱ度烧伤创面外用药物或敷料的常规应用及最优方案推荐方面差异较大,亟须建立Ⅱ度烧伤创面早期临床治疗规范。

  • 标签: 烧伤 水疱 伤口愈合 封闭敷料 横断面研究 外用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据科学研究2-8岁是语言发展关键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黄金时期,2-3岁是口头语言黄金时期。幼儿教育阶段是3-6岁,正处于语言学习时期。加之,书籍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所以,幼儿教师要抓住语言发展关键时期,去开展阅读教育。将早期阅读教育当做重要的教育内容,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语言发展情况去构建和确立阅读教育目标体系,科学合理地借助书籍、教学设备引导幼儿阅读,培养幼儿口语、书面语言能力,锻炼幼儿的人际交流。通过本文主要探究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方法。

  • 标签: 早期 幼儿 阅读教育 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估算总患病人数过亿,已成为我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相比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已经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慢性病,慢阻肺的基层防治严重滞后。开展基层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意味着将慢阻肺防控重点转向疾病上游或早期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基层医护人员、患者和居民对慢阻肺的知晓率低,基层医疗机构缺少肺功能检查设备和基层医生肺功能知识储备不足等多方面原因,使得肺功能检查尚未在基层普及;即使已经开展肺功能检查的,质控合格率低、报告欠准确的现象较为普遍。应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呼吁和支持将慢阻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提倡“像测血压一样测肺功能”,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在慢阻肺和肺功能知识的培训,培育更多有呼吸专长的全科医生,并通过医防融合和呼吸专科医联体全面提升基层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能力。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诊断 筛查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乙型流感早期临床特征以及在早期检测识别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2年2月收治的流感病毒抗原检测的500名患者,比较流感患者和非流感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状态、临床症状和急诊首次实验室检验结果。结果:选取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患者500例,其中甲型流感183例,乙型流感55例。乙流阳性检出率在男性和年龄10岁以下较高,流感患者高热比例(86.00%)高于非流感(85.5%),且甲流患者发热比例(73.84%)高于乙流患者(66.2%)。与非流感患者比较,流感患者出现腹泻的比例高,出现咳嗽、咳痰、畏寒的比例低。结论:高热、干咳、畏寒、腹泻等临床症状与流感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可能给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提供新的线索。

  • 标签: 甲乙型流感 早期临床特征 检测识别
  • 简介:摘要:在学前教育领域所展开的幼小衔接教学课程,通过开展早期的阅读教学活动,在学前阶段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学习能力基础,帮助幼儿可以更加顺利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节奏,所以,利用早期阅读作为构架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桥梁,可以充分发挥阅读课程活动自身的优势条件,一方面利用阅读教学开拓幼儿的视野,另一方面则是可以通过趣味性的阅读学习活动,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带着良好的学习态度面对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因此,本文将从幼儿园的幼小衔接课程开展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大班早期阅读课程教学设计的具体实践措施。

  • 标签: 学前教育 阅读教学 幼小衔接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