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本思想或日民本主义,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它发端于商周时代,是儒家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之一。早在《尚书》那里,具有鲜明的民本主义价值取向的政治命题就已随处可见。“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惟天惠民。……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里体现的已远不止是对下层百姓遭遇的同情怜悯,而是将这种具有古朴的人道主义遗风的价值关怀提升到了政治理念的高度。

  • 标签: 民本思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毛泽东 早期 民本主义 思想资源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11-14
  • 简介:[2](p427)李大钊认为,首先他认为宪法与法律相区别的原因是由于制定程序不同,[1](p588)实行宪政

  • 标签: 宪政思想 思想探析 早期宪政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首先他认为宪法与法律相区别的原因是由于制定程序不同,[2](p427)李大钊认为,[1](p588)实行宪政

  • 标签: 宪政思想 思想探析 早期宪政
  • 简介:<正>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早期的建党思想相当丰富,正确与错误并存,整个说来,基本上是正确的,对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一他论述了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有没有必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呢?陈独秀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最初,由于对旧中国军阀统治和官僚政治的极端仇视,由于从现实生活中看到政党只不过是军阀官僚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陈独秀对政客、政党很不以为然,认为党乃私党,天一乌鸦一般黑。他否定党派政治,竭力主张“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因为中国“政党之岁月尚浅,范围过狭,目为国民中特殊一

  • 标签: 陈独秀 无产阶级政党 建党思想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半封建半殖民地
  • 简介: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理解、认识和向往,另一方面也深刻说明了封建传统政治及其文化观念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严重影响.李大钊的早期宪政思想顺应了中国民主发展的潮流,为后来的民主宪政运动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思想素材,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继续深思的话题.

  • 标签: 李大钊 自由 民主 宪政思想
  • 简介:李大钊作为中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其早期对易学有着独特体认和理解,并运用这种体认和理解建立起自己的宇宙观与人生观。他认为周与易体现着体与用、常与变之“宇宙二相”,吾人只要“以其不变应其变”,就能“以宇宙之生涯为自我之生涯”,实现宇宙无尽,即“青春无尽”的人生理想。他用太极、阴阳、变易等易学原理解释、说明进化论,并力图为进化论寻求形上学根据,使之更加合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他用进化论来说明易学之阴阳、变易、生生、日新等观念,从而升进了易学的变易观,使大易哲学由传统活转于近代。在他那里,实现了中学与西学、哲学与科学的有机对接。本文认为,在注重易学本身的发展、演化研究的同时,也应注意像李大钊这种对易学援引、运用的研究,进而全面评估易学对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影响。

  • 标签: 李大钊 易学 宇宙二相 青春 进化 易理
  • 简介:<正>毛泽东早期在政治上就具有强烈的参予意识,并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方面。(一)忧国忧民的参予意识——“五四”前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思考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他的忧国忧民参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1、“积弊甚深”的国民性

  • 标签: 毛泽东早期 共和国 新民学会 青年时代 二十年 中国国民性
  • 简介:明代中晚期,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封建制度和维系其合法性基础的理学思想呈现出衰败之势。从朝堂到民间,呼唤变革的声音日益高涨。泰州学派的创始人王艮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其早期启蒙思想

  • 标签: 王艮 早期启蒙思想 理学 心学
  • 简介:  关于美国报刊历史的分期,不同的新闻史著作有些不同。比如:胡得深(Hudson)把从1690年到1872年的美国报刊分为这么六个时期(胡得深,1873)。  1、1690—1704:美国报刊诞生期  2、1704—1775:殖民地报刊时期  3、1755—1783:革命时期的报刊  4、1783—1833:政党、宗教、农业、体育、商业多种报刊时期…………

  • 标签: 办报思想 报人办报 早期报人
  • 简介:在国难深重、民智未开的时代背景下,陈独秀着力从教育改良、戏曲改良、树立国家观、传输基本知识等方面提出开通民智的主张。陈独秀早期开通民智的思想,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中国社会的进步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当今社会建设仍然有着启示作用。

  • 标签: 陈独秀 早期开通民智 启示
  • 简介:早期政治思想是毛泽东早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早期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中国先进分子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早期政治思想围绕寻求救国真理这一主题,经历了封建政治思想、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思潮,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一历史进程也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况。

  • 标签: 毛泽东 早期政治思想 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摘要:李大钊是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人,是一位伟大的思想解放者,他出生于动乱的十九世纪末期,成长于新旧更替的二十世纪初,他首先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私塾教育,又在清政府废除科举制之后学习新学,在日本留学期间又大量接触欧洲社会主义思想,因此李大钊的思想是复杂多样的,有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基石,又主动学习新学,同时为求中国新生道路而接受的欧洲革命精神,因此对李大钊思想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李大钊在早期其哲学思想的发展。

  • 标签: 李大钊 民彝 青春哲学 传统文化
  • 简介:享誉海内外的阳明心学,集中国心学之大成,思想博大,内容丰富,影响深远。阳明心学由"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大乐章组合而成,其主旋律是"道德"。阳明心学是中国早期启蒙先声,主要体现在:"心外无物",以"心"为主宰,使人的主体精神获得高扬;"致良知"认定,"良知"是人的天赋"灵根",是平等的人性,人人皆可"致良知",涵养心性人人平等。阳明心学所蕴含的人性天赋、人性平等、人性独立和人性觉醒思想,以及呼吁自由,倡导思想解放,讲求务实,导人向善等等,都是明朝社会改革催化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思潮。

  • 标签: 阳明心学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中国早期思想启蒙
  • 简介:郭沫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这种影响对他早期文艺观的形成是巨大的。这其中.《周易》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体现在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诸多方面。本文试图揭示这些方面,具体内容涉及“动的精神”、宇宙自然观、文艺生命本质论、艺术辩证法等方面。笔者希望在此基础上确证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深层学理基础之一是《周易》.《周易》是郭沫若接受西方文论时的审美期待视野的主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郭沫若 《周易》 动的精神 宇宙自然观 艺术辩证法
  • 简介:周恩来早期教育思想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乡土文化、新思潮等几个方面合力的结晶.关注政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关注普通民众、赴日留学及五四运动促成了周恩来早期教育思想的初步成型.

  • 标签: 周恩来 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
  • 简介:电影是一种带有强烈商业化色彩的艺术,电影诞生之初,它的商业属性较文化属性更为明显,因而世界各国的电影在初创时期都存在着商业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社会教育的矛盾。在中国电影的探索期,电影艺术家自身大多是经营者。作为艺术家,他们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 标签: 商业电影 管理思想 中国早期 电影艺术家 社会责任感 文化属性
  • 简介:毛泽东的早期教育思想是指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前和革命初期(本世纪10—30年代)的教育思想。在这个时期里,毛泽东亲自参与了许多方面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逐渐形成了他的早期教育思想,同时也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试从毛泽东同志对旧教育的批判以及他的教育实践活动入手,探讨其早期的教育思想

  • 标签: 毛泽东教育思想 早期教育 革命初期 教育实践 工农教育 十大教授法
  • 简介:作为五四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思想是陈独秀思想启蒙的重要内容,而体育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面对青少年学生,大胆抨击封建教育,倡导发展新式教育,不仅提出了重视体育教育,实行德育为先、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教育方针,而且提出以对青少年的"兽性主义"教育改造国民性、培养身心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主张,值得关注和借鉴。

  • 标签: 陈独秀 青少年体育教育 德智体三育并重 “兽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