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间收录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34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而B组34例患者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A组和B组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相似,效果明显,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普通的肝素 急性肺栓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脓毒症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44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Excel软件随机分组分为A组(22例)与B组(22例),均对两组患者实施基础治疗,且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普通肝素治疗方法,B组采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B组患者肝素结合蛋白浓度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者实施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显著降低肝素结合蛋白浓度,并减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发生率。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脓毒症 肝素结合蛋白 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7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与对照组88例,两组均用阿司匹林口服及尿激酶确诊溶栓后,观察组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对照纽用普通肝素皮下注射。结果在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左心衰、出血、死亡率等方面低分子肝素明显低于普通肝素(P〈0.05);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急性心肌梗死 对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普通肝素钠(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分别应用UFH和LMWH抗凝剂,观察4周,进行8次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次,每次4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温度37摄氏度。透析结束后使用200ml的生理盐水回血,观察血路管和透析器的血液残留情况。结果UFH组有8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完成回血后透析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残留,其中3例透析器血液残留较严重,同时动、静脉壶内也有血块出现。LMWH组只有1例在第一周时观察到轻度血液残留,到第二周时血液残留消失。结论LMW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好于UFH。

  • 标签: 普通肝素钠 低分子肝素钠 血液透析 抗凝效果
  • 简介:目的:探析血液透析抗凝中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钙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7月本院血液透析患者62例纳入至本次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单、双号平均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普通肝素治疗方案,研究组则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和止血压迫时间。结果:在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出血倾向率方面,APTT及TT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血液透析患者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有助减少出血量,短时间内实现止血压迫,具有较高安全性。

  • 标签: 血液透析抗凝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 简介: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H)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适合PCI的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A组,LMW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LMWH;B组,UH组,即PCI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均应用UH;C组,交叉抗凝组,即PCI手术前用LMWH,手术中应用UH,手术后用LMWH。观察30d内三组临床效果及出血等不良事件。结果c组反复心绞痛发作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脏性死亡、中风、急性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急性再次血运重建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少量出血患者较A组、B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严重出血,特别是需要输血的患者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室使用LMWH的A组患者出现2例导管内血栓形成。结论LMWH和UH都各有优缺点。LMWH无需监测活化凝血时间,无需静脉持续输注,而UH用药期间需要监测APTT,有时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HIT)。应用LMWH的个别患者会出现导管内血栓形成,交叉抗凝临床效果,如反复心绞痛发作较高,在出血不良事件方面也有增加趋势。

  • 标签: 冠脉介入治疗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普通肝素钠(UFH)和低分子肝素钠(LMWH)在血液偷袭中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分别应用UFH和LMWH抗凝剂,观察4周,进行8次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次,每次4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温度37摄氏度。透析结束后使用200ml的生理盐水回血,观察血路管和透析器的血液残留情况。结果UFH组有8例患者每次血液透析完成回血后透析器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残留,其中3例透析器血液残留较严重,同时动、静脉壶内也有血块出现。LMWH组只有1例在第一周时观察到轻度血液残留,到第二周时血液残留消失。结论LMWH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效果好于UFH。

  • 标签: 普通肝素钠 UFH 低分子肝素钠 LMWH 血液透析 抗凝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对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于急性心梗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所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硬币法作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各为50例。其中普通肝素组患者接受普通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相应指标优普通肝素组患者,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而言,在急性心梗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急性心梗 有效性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6位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采取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18位:单一低分子肝素治疗)与实验组(18位:联合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较于对照组,实验组相关凝血指标均显著改善且实验组总有效率高,组间数据差异大(P<0.05)。结论:重症肺炎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普通肝素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较于单一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有效提升抗凝效果以及治疗总有效率。

  • 标签: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重症肺炎 急性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抗凝治疗观察组使用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使用普通肝素。比两组治疗前后APTT、治疗中管路及透析器的凝血情况、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组织器官24h出血情况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中APTT值均增加(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其管路和透析器的凝血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穿刺点压迫止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织器官出血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患者抗凝治疗中效果显著,不易发生管路和透析器凝血情况,患者出血风险较小、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血液透析 低分子肝素 普通肝素 抗凝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并与常规治疗、巴曲酶、低分子肝素进行对比。方法将入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普通肝素组,巴曲酶组,低分子肝素组,每组200例;记录在该患入院时,入院后第一周,及出院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记录每个患者的牛津郡社区脑卒中规划分型;仅对于普通肝素及巴曲酶两组进行凝血象监测。结果(1)第一周及出院时评分差值比较:普通肝素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评分差值巴曲酶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按疗效等级):普通肝素组与常规治疗组及低分子肝素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各治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常规治疗组4%,普通肝素组11.5%,巴曲酶组13.5%,低分子肝素组9%,几乎均为尿隐血及牙龈出血事件,其中常规治疗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肝素组与巴曲酶组组间AVIT值比较及Fbg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5)各梗死类型间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6)各梗死类型问疗效比较:腔隙性梗死(LACI)与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O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CI与PA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CI与PO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各梗死类型间出血倾向比较:TACI与PACI、POCI、LAC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I与LACI比较有统计学意义;(8)男女间评分差值、疗效、出血倾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内使用普通肝素间断静脉滴注较低分子肝素及常规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有助神�

  • 标签: 脑梗死 普通肝素 巴曲酶 低分子肝素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肺栓塞临床疗效及血浆肌钙蛋白(ScTnI)对预后的作用。方法 以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2组,各24例。采用普通肝素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和不良反应,分析ScTnI对预后的作用。结果 在肺段栓塞比、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上,治疗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急性肺栓塞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 血浆肌钙蛋白 预后作用 
  • 简介:目的用腺嘌呤诱导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大鼠模型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对CKD时肾性骨病和血管钙化的影响,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heparin,UFH)进行比较。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KD组、CKD普通肝素组(CKDHeparin)、慢性肾脏病低剂量LMWH组(CKDL-LMWH)、慢性肾脏病高剂量LMWH组(CKDH-LMWH)5组。第6周末处死大鼠,行主动脉血管钙磷含量测定,取股骨和第5腰椎做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检查、腰椎压缩试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CKDH-LMWH组血管钙磷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股骨总BMD、股骨松质骨BMD和腰椎BMD均明显降低,而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与CKD组比较上述参数无明显差异。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的股骨皮质骨BMD无明显差异。腰椎压缩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组的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参数明显降低,CKDL-LMWH组和CKDH-LMWH组分别与CKD组比较上述力学参数无差异。三点弯曲试验,与CKD组比较,CKDHeparin、CKDL-LMWH组或CKDH-LMWH组力学参数均无差异。结论LMW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松质骨BMD和骨力学参数无影响,而UFH可以降低松质骨的BMD和骨力学性能;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皮质骨BMD和骨力学性能无影响。LMWH和UFH对有继发性甲旁亢的CKD大鼠的血管钙化无影响。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 血管钙化 低分子肝素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普通肝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4月该院86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性将其分为A组与B组,两组各为43人。B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常规治疗,A组则采用普通肝素进行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通过采用不同治疗方案,A组治疗疗效优于B组,两组对比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普通肝素干预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不良症状,改善凝血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 标签: 普通肝素 肺间质纤维化 凝血功能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剂量和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研究发病6h~14d的急性期患者126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四组:A组用普通肝素钠以25U/min的速度用微电脑输液泵持续泵入;B组用普通肝素钠12500U,将其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500ml内,1次/d静脉点滴;C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U皮下注射,2次/d;D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和丹参注射液30ml,1次/d静脉点滴.分别观察3周后四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死率、不良终点事件,6个月后随访其日常生活质量(ADL).结果(1)四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6%、86.69%、85.02%和76.33%,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四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1.95%、4.87%、3.26%和7.33%,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静脉内使用肝素的615例(A+B组)患者中仅3例发生脑出血;(4)6个月后随访,四组ADL评分分别为(89.27±8.56)、(72.57±9.77)、(71.66±9.37)和(51.57±6.35),A组与B、C、D组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普通肝素微量持续静脉泵入可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治愈好转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比低分子肝素和常规扩血管活血类药物有更好的疗效,而普通肝素(1次/d)静脉滴注远不能达到此效果.

  • 标签: 普通肝素 抗凝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