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术后早期对减轻机体性反应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间在贺州广济医院泌尿外科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接受RIRS术的9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术后早期(术后2 h内)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58例)。研究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49.5±2.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49.3±1.8)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的早期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血白细胞增加率,血肌酐、血尿酸水平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的IL-6、PCT、SAA水平及血白细胞增加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99±3.67)比(13.57±3.10)pg/ml,(0.15±0.06)比(1.53±0.74)μg/L,(41.71±6.87)比(79.56±15.59)mg/L,(76.28±6.51)%比(96.20±1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血肌酐、血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IRS术后早期使用帕瑞昔布钠可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性反应,并且对患者术后肾功能无显著影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帕瑞昔布钠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溶液对降低肺部术后呼吸道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05年8月-2007年8月因肺癌行开胸肺叶切除患者80例,分为实验A、B、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4组雾化吸入溶液分别为:A组,异丙托溴铵(爱全乐)溶液2ml+生理盐水8ml;B组,爱全乐溶液2ml+盐酸溴己新注射液(必嗽平)溶液2ml+生理盐水6ml;C组,爱全乐溶液2ml+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溶液2ml+生理盐水6ml;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比较术后排痰时间、排痰量和第1,3,5天的痰白细胞计数。结果实验B组术后第3天和第5天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术的最佳雾化吸入方案为爱全乐与必嗽平混合溶液。

  • 标签: 肺叶切除术后 雾化吸入 咳嗽排痰 呼吸道炎性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措施对胃癌术后患者急性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60例胃癌术后出现急性性反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模式,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性指标改善程度、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可改善胃癌术后急性性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中医护理 胃癌 急性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颅咽管瘤是鞍区部分囊性的良性上皮肿瘤,可能起源于拉特克囊上皮。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性反应有关,通过促因子、趋化因子等性反应介质的释放,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过度活化或者异常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等,导致了粘连严重,手术全切困难,术后复发。近年来,关于性反应与颅咽管瘤的研究成为热点。颅咽管瘤,尤其是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性反应细胞聚集,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等性因子高表达,外周血性细胞数量及比例的改变等不断引起关注。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对颅咽管瘤的生长及复发、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未来仍需更多的试验来进一步探究性反应与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及复发的具体关系,从而能发现针对性反应过程的肿瘤治疗方法。

  • 标签: 颅咽管瘤 炎症 细胞因子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术后肠麻痹(POI)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购自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每组8只。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开腹后暴露腹腔,但不进行任何手术操作,暴露3 h后关腹,建立POI模型;对照组大鼠仅作麻醉处理。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 h和术后12 h给予5 mg/kg的酒石酸美托洛尔灌胃;对照组和POI组大鼠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的心率变化,并在术后24 h进行炭末推进实验后取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肠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浓度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术前2 h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心率分别为(335±18)、(341±19)、(338±17)次/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08,P>0.05);手术开始、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 POI组大鼠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7)次/分比(303±15)次/分、(379±21)次/分比(337±17)次/分、(389±21)次/分比(331±19)次/分、(397±21)次/分比(333±16)次/分,t=2.728、3.838、4.887、5.861,P<0.05],但β受体阻滞剂组心率在各时间点均低于POI组,且在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1±18)次/分比(379±21)次/分、(359±18)次/分比(389±21)次/分、(365±20)次/分比(397±21)次/分,t=2.542、2.617、2.664,P<0.05]。对照组、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大鼠炭末推进率分别为(65.13±7.06)%、(41.20±4.64)%、(54.04±6.29)%,POI组和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低于对照组(t=6.939、2.874,P<0.05),β受体阻滞剂组明显高于POI组(t=4.020,P<0.05)。POI组较对照组大鼠肠道性因子浓度明显升高[TNF-α:(182.13±17.45) pg/g比(98.35±10.98) pg/g、IL-1β:(66.27±4.88) pg/g比(52.33±4.49) pg/g、IL-6:(138.18±12.82) pg/g比(72.50±9.60) pg/g,t=9.953、5.147、10.049,P<0.05]、MPO活性明显增强[(37.56±3.95) U/g比(22.61±3.32) U/g,t=7.093,P<0.05];β受体阻滞剂组较POI组大鼠肠道性因子浓度明显降低[TNF-α:(121.99±13.11) pg/g比(182.13±17.45) pg/g、IL-1β:(56.04±4.83) pg/g比(66.27±4.88) pg/g、IL-6:(85.83±10.73) pg/g比(138.18±12.82) pg/g,t=6.750、3.647、7.672,P<0.05]、MPO活性明显减弱[(29.47±3.49) U/g比(37.56±3.95) U/g,t=3.757,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可增强POI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功能,减轻术后肠道性反应,有助于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功能的早期恢复。

  • 标签: 术后肠麻痹 胃肠动力 炎症 β受体阻滞剂 腹部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海水浸泡对烫伤大鼠创面性反应及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和海水浸泡组,每组72只,均造成背部10%TBSA浅Ⅱ度烫伤。海水浸泡组大鼠伤后固定四肢,立即用盛海水的方盆浸泡双前肢以下部分,持续4h;烫伤对照组大鼠则用空方盆模拟浸泡过程。于伤后0(即刻,下同)、6、12、24h采用电解质分析仪测定血清中K^+、Na^+、Cl^-的浓度。于伤前及伤后0、6、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的含量。对两组大鼠创面行大体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中K^+、Na^+、Cl^-的浓度大多高于烫伤对照组。伤后6h海水浸泡组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分别为(140±22)、(160±41)ng/L,均明显高于伤前值(29±15)、(62±17)ng/L及烫伤对照组(120±12)、(124±22)ng/L(P〈0.05)。与烫伤对照组比较,海水浸泡组大鼠创面水肿及局部组织性反应加重,创面再上皮化和表皮各层的分化延迟;海水浸泡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6.3±1.6)d,明显迟于烫伤对照组(14.1±1.8)d(P〈0.05)。结论大鼠烫伤后经海水浸泡,可加重创面性反应,使创面愈合延迟。

  • 标签: 烧伤 海水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否通过抑制性反应而缓解老年患者接受肺癌根治术后疲劳综合征(postoperative fatigue syndrome,POFS)。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诊断并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年龄范围为65~79岁,最终纳入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0例,术式为肺癌根治术。最终被纳入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各40例。TEAS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7.6±7.6)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67.0±7.2)岁。TEAS组于麻醉前10 min经皮电刺激内关穴(PC6)及合谷穴(L14)直至术毕;对照组于相同穴位上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前1 d(T1)、术毕时(T2)、术后3 h(T3)、术后1 d(T4)及术后2 d(T5)时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浓度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POFS程度通过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ore,VAFS)评判;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T2~5时,两组肺癌患者血清TNF-α、IL-1β浓度均较T1时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5时,TEAS组血清中TNF-α浓度分别为(24.8±2.3)ng/L、(31.6±3.4)ng/L、(28.6±3.1)ng/L、(26.5±2.1)ng/L,均低于对照组(27.7±3.4)ng/L、(38.4±3.7)ng/L、(33.7±2.9)ng/L、(30.3±2.8)ng/L,IL-1β浓度分别为(4.5±2.4)pg/ml、(9.3±2.1)pg/ml、(7.6±2.3)pg/ml、(5.7±1.4)pg/ml,均低于对照组(6.9±2.3)pg/ml、(11.5±2.4)pg/ml、(9.8±2.9)pg/ml、(7.9±1.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1时比较,T4~5时两组肺癌患者VAFS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4~5时,TEAS组VAFS分别为(51.9±11.4)分、(40.2±8.1)分,均低于对照组(62.3±13.2)分、(53.8±9.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EAS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0%(2/40)、(81.8±6.4)min、(11.7±2.5)d,均低于对照组22.5%(9/40)、(91.5±8.4)min、(15.6±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EAS用于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可抑制性反应,减轻POFS,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经皮穴位电刺激 术后疲劳综合征 炎性反应 胸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癌症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肿瘤相关因素,还取决于宿主相关因素,特别是全身性反应。基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构建预测胃癌(GC)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存时间的系统性标志物评分(SIMS)。方法选取青海省交通医院、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205例GC患者。术前收集患者NLR、PLR及LM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NLR、PLR、LMR最佳截断值并构建SIM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SIMS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 ~ 65(63.47 ± 10.3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56个月。1年病死率6.3%,3年病死率26.2%,5年病死率34.6%。NLR、PLR、LM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5、0.805、0.86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11、144、3.34。NLR>3.11、PLR>144、LMR ≤ 3.34患者的病死率高于NLR ≤ 3.11、PLR ≤ 114、LMR>3.34的患者(χ2 = 10.491、14.658、38.765,P<0.01);不同NLR、PLR、LMR分组间生存曲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S不同评分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HR = 1.358,95% CI 1.153 ~ 1.599)、T分期-T3(HR = 2.739,95% CI 1.200 ~ 6.248)、T分期-T4(HR = 3.013,95%CI 1.312 ~ 6.920)、N分期-N2(HR = 5.832,95% CI 2.974 ~ 11.455)、病理分期-Ⅲ期(HR = 2.962,95% CI 1.835 ~ 4.646)、淋巴血管侵犯(HR = 1.813,95% CI 1.274 ~ 3.642)、SIMS-1分(HR = 7.065,95%CI 4.673 ~ 10.692)、SIMS-2分(HR = 7.885,95% CI 4.991 ~ 12.435)、SIMS-3分(HR = 8.365,95% CI 5.635 ~ 3.485)是GC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SIMS且证实术前SIMS是GC患者一个较容易获得且价格低廉的预后指标,可以作为术前评估GC患者生存时间的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炎症 根治性切除术 生存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保留灌肠用于慢性盆腔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慢性盆腔病人(n=82)。试验组采取中药保留灌肠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对比IL-2等指标。结果:关于TNF-α和IL-10: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关于疗效: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盆腔用中药保留灌肠法,病人的性反应因子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炎性反应因子 价值 中药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磁疗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胼胝体区髓鞘及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PZ组和磁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饲养6周,CPZ组和磁疗组均用含0.3% CPZ混合饲料饲养6周,诱导脱髓鞘模型小鼠。磁疗组于开始喂食CPZ行磁疗干预6周,磁场强度为10 mT,频率为50 Hz。每隔7 d观察小鼠体质量。于第6周末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小鼠焦虑状态,采用卢卡斯快蓝(LFB)染色和髓鞘碱性蛋白(MBP)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胼胝体区髓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胼胝体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干预6周后,磁疗组的体质量较CPZ组明显改善(P<0.05)。CPZ组的进入开臂次数[(7.75±2.05)次]、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8.13±2.34)%]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0.46±3.04)%]均较对照组[(12.50±3.70)次、(25.75±2.20)%和(43.49±2.98)%]显著减少(P<0.01);而与CPZ组比较,磁疗组的进入开臂次数[(10.00±2.05)次]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24.23±5.63)%]均明显增多(P<0.05),且开臂内滞留时间百分比[(15.81±6.07)%]显著升高(P<0.01)。LFB染色显示,CPZ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明显改善,MBP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CPZ组MBP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与CPZ组相比,磁疗组MBP表达量明显增多(P<0.01)。与对照组相比,CPZ组的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CPZ组相比,磁疗组胼胝体区TNF-α和IL-1β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低频磁疗可以改善小鼠体重和焦虑状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胼胝体区髓鞘脱失及抑制性反应有关。

  • 标签: 低频磁疗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脱髓鞘 焦虑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脑膜炎,在有效的抗真菌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常的免疫反应,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患者中被称为免疫重建性综合征。类似现象也可见于既往免疫功能正常的非HIV感染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强烈的免疫反应而出现反常的临床和(或)影像学恶化,称之为感染后性反应综合征。该并发症目前并未引起关注,但却是非HIV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尽早识别及治疗感染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风险预测、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膜炎,隐球菌性 免疫重建炎症综合征 感染后炎性反应综合征 副感染性炎性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疑似眼内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情况,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治疗思路。方法本文采取回顾分析法对来我院进行治疗的疑似眼内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1例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右眼视力0.02,眼压20mmHg,角膜水肿消退,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向患者讲明病情,出院随诊。出院后2周复查,右眼视力0.1,眼压18mmHg,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5mm,呈无张力状态,玻璃体清晰,眼底正常。结论对于疑似眼内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疑似眼内炎的眼前节毒性反应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从19世纪德国细胞病理学家RudolfVirchow观察到肿瘤组织中大量慢性性反应细胞浸润的现象以来,性反应一直被怀疑和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性反应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慢性炎性反应 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性反应及心肌保护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ASA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抑肽酶组(A组),每组10例。C组不用抑肽酶,A组将300万单位抑肽酶加入预冲液中。分别于切皮前(T1)、体外循环30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30min(T3)、术后4h(T4)及术后12h(T5)五个时点取动脉血测定下列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在T2、T3、T4、T5时点A组血浆IL-6、IL-8均明显低于C组(P<0.01);在T3、T4时点A组血浆IL-10明显高于C组(P<0.01);在T3、T4、T5时点A组血浆CK-MB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抑肽酶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性反应,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抑肽酶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心肌保护 血浆 IL-8
  • 简介:为探讨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体外循环(CPB)致全身性反应的影响,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组)、体外循环组(C组)、盐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PL组)、中剂量组(PM组)和高剂量组(PH组),每组8只。S组进行所有的麻醉和手术操作,但不连接转流管道进行CPB,其余4组进行CPB60min,并继续观察2h。PL、PM、PH组分别在预冲液中加入盐酸戊乙奎醚0.2mg/kg、0.6mg/kg、2mg/kg,C组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CPB结束后即刻(T1)、结束后2h(T2)采集血标本,用放免法检测大鼠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表明,与S组比较,C、PL、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M、PH组T1、12时刻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组比较,PH组T1、他时血浆TNF-α、IL-6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高剂量的盐酸戊乙奎醚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性反应,且高剂量组作用更显著。

  • 标签: 盐酸戊乙奎醚 体外循环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凸侧关节突区域的免疫反应,探讨骨组织局部的炎症反应与脊柱侧凸的骨量降低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方法 A 组:对照组(先天畸形)10 例;B 组:病例组(AIS)10 例,在手术中取患者凸侧的下关节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标检查,观察CD3、CD4、CD8等指标。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CD3 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3 为阳性。CD4 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4 为阳性。CD8结果显示:对照组(先天畸形)凸侧下关节突染色为阴性, 病例组(AIS)凸侧下关节突染色的CD8 为阳性。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凸侧下关节突的CD8 和CD4 染色阳性。结论 AIS患者顶椎区域的骨组织中发现了细胞浸润,与生物力学相互作用,促进了脊柱侧凸的进展,是影响AIS自然进程的另一因素。

  • 标签: AIS 顶椎 凸侧关节突区域的免疫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危重术后患者全身性反应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研究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0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6%。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危重术后患者全身性反应综合征具有显著临床效果,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竹叶石膏汤 加减治疗 危重症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