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手部外伤术后瘢痕增生瘙痒应用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手外伤术后存在瘢痕瘙痒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分别30例。给予对照组中药熏洗法,给予观察组电针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疼痛和瘙痒分数、不良反应率。结果 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疼痛分数和瘙痒分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电针治疗手外伤术后瘢痕增生瘙痒,可以改善手部瘙痒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 标签: 手部外伤手术 术后瘢痕增生期瘙痒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浸浴治疗增生瘢痕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采用中药浸浴;对照组21例,采用温水浸浴。观察两组瘙痒程度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瘙痒程度明显缓解,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组P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自拟中药浸浴可通过降低P物质含量而明显改善增生瘢痕瘙痒的程度。

  • 标签: 中药浸浴 增生期瘢痕 瘙痒 P物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烧伤后瘢痕增生的护理策略,为预防烧伤患者出现瘢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4月—2023年4月间曾收治的烧伤患者56例,在瘢痕增生给予其相应的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在患者住院期间及患者出院后随访中调查其瘢痕发生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出现明显瘢痕的患者仅有3例,效果明显。结论:在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在瘢痕增生及预后过程中皮肤出现瘢痕,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 标签: 烧伤 瘢痕增生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术后瘢痕增生应用瘢痕凝胶的预防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诊的面部手术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疤痕凝胶治疗,将两组面部手术患者的术后瘢痕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更高, 与对照组(53.33%)相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96.67%)更高,与对照组相比(60.00%),(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瘢痕增生应用瘢痕凝胶的效果好,可以预防术后瘢痕增生,值得在临床中使用和推广。

  • 标签: 疤痕凝胶 术后瘢痕增生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在瘢痕整形术后预防瘢痕增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瘢痕整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60例)及传统护理组(60例),对比检验循证护理对瘢痕再次增生的预防作用。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瘢痕整形术的治愈率及显效率明显提高,复发率和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传统护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瘢痕整形术后预防瘢痕增生效果良好。

  • 标签: 瘢痕整形 术后预防 瘢痕增生 循证护理方案 建立与应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增生瘢痕瘢痕疙瘩的发生机制和治疗开展了许多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这两方面的现状进行简要总结。增生瘢痕瘢痕疙瘩均属病理性瘢痕,表现为皮肤真皮网状层的纤维异常增生。这种异常增生源于损伤导致的真皮内慢性炎症反应,一些风险因素通过增加炎症反应的强度和延长炎症反应的时间,影响瘢痕的进程和转归。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可有效开展患者教育,并预防病理性瘢痕的发生;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建立了包含多种方式的综合治疗体系。近期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这些治疗和预防方式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该体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发生机制 诊断 预防 治疗
  • 简介:瘢痕增生瘢痕疙瘩是由于胶原过度沉积而致,是胶原性的皮肤损害,通常由创伤引起。病损范围超出原损伤界限,无自行退缩现象,也被称为良性真皮肿瘤。发生部位多见于胸前部、颈部、耳、三角肌区、腹部、前臂,面部较少见。表现为形态不一,瘢痕边缘明显突出其界限外并隆起于皮肤表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软骨样硬度,无弹性,血液供应差。有时呈带状与皮纹形。有时有痛痒等症状,搔抓后易溃而继发感染。笔者近年来应用皮质激素治疗,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 标签: 皮质激素治疗 瘢痕疙瘩 瘢痕增生 皮肤损害 皮肤表面 血液供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分级进行不同浓度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瘢痕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方法选取武汉市中心医院甲状腺术后出现增生瘢痕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瘢痕增生VSS评分,治疗上采用原浓度(1 ml∶40 mg)的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实验组对瘢痕增生进行VSS分级,VSS评分11~15分为A级、6~10分为B级、1~5分为C级。治疗上分别给予曲安奈德及利多卡因1∶1、1∶2、1∶3(体积比)稀释后进行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瘢痕颜色评分、瘙痒评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后瘢痕颜色评分为(1.45±0.20)分和(0.75±0.16)分(t=2.236,P<0.05),瘙痒评分为(0.73±0.36)分和(0.91±0.23)分(t=1.414,P>0.05),有效率为93.3%(42/45)和91.1%(41/45)(χ2=0.155,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1%(14/45)和6.7%(3/45,χ2=8.775,P<0.05),复发率为8.9%(4/45)和11.1%(5/45,χ2=0.124,P>0.05)。结论通过VSS对甲状腺术后颈部增生瘢痕进行分级管理并采用个体化的曲安奈德浓度注射治疗,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显著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曲安奈德 温哥华瘢痕量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明胶海绵、牛跟腱提取胶原及聚酯尿烷纤维3种常用硬膜外覆盖物预防大鼠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切除L2~5椎板制作椎板切除模型,根据不同覆盖材料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周12只):空白组(A组)、明胶海绵组(可吸收,B组)、聚酯尿烷纤维组(不可吸收,C组)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可吸收,D组)。于术后4周及12周取手术区域脊柱组织行大体观察(Rydell瘢痕粘连程度评级标准)、组织学观察(Nussbaum标准);并检测硬膜周围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3种瘢痕增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各组各指标间的差异。结果48只大鼠全部存活。4周和12周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结果显示明胶海绵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不存在硬膜粘连,聚酯尿烷纤维组硬膜存在粘连,空白对照组粘连程度较重且存在脊髓受压。可吸收材料组与不可吸收组Rydell评级和Nussbaum组织学评分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4周和12周可吸收材料组的bFGF、TGF-β1、VEGF等3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较不可吸收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周时免疫荧光实验证实bFGF、TGF-β1、VEGF表达在明胶海绵组(9.81±0.81、12.42±2.35、8.63±1.76)和牛跟腱提取胶原组(12.70±2.02、8.23±1.03、10.19±2.67)均较聚酯尿烷纤维组(33.94±2.03、30.29±2.76、25.79±1.21)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牛跟腱提取胶原和明胶海绵可有效减轻脊柱术后瘢痕增生及硬脊膜粘连。

  • 标签: 椎板切除术 硬膜外瘢痕 硬膜外覆盖物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瘢痕狭窄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疗。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瘢痕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患者进行电切镜下瘢痕电切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患者复发率为8.1%。结论 对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瘢痕狭窄患者进行电切镜下瘢痕电切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在膀胱颈瘢痕狭窄患者临床治疗中,电切镜下瘢痕电切术治疗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颈瘢痕狭窄 发病机制 临床诊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中药加矿物质热敷, 对于预防手术后出现的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在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一年间所收治的手术患者 100 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 50 例患者, 分别用观察和对照给予其命名。结果 拆线 6 周之后的随访, 观察组患者有效率已经达到 ,50% 以上,对照组的有效率依然低于 50% ;拆线 后 6 个月进行随访能够看出, 观察组的有效率已经达到了 95% 以上, 对照组的有效率为 80% 左右 ,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于手术之后患者瘢痕增生情况, 给予中药加矿物质热敷的方法, 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瘢痕增生的几率,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因此这一方法值得医疗机构内部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中药 矿物质 热敷 手术后 瘢痕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增生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比较"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可痕®)"与Silicone Gel (芭克硅凝胶软膏)对伤后或手术后4~6个月处于增生增生瘢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3~18岁未成年人和19~45岁成年人的疗效差别。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蔡景龙瘢痕医学研究中心(蔡景龙医疗美容门诊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可痕治疗组)、对照组(芭克硅胶治疗组),每组又分成年和未成年2个亚组。试验组58例,其中成年组39例、未成年组19例;对照组30例,其中成年组20例、未成年组10例。观察、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12、24周各组瘢痕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患者自觉症状、临床疗效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指标评分,除试验组中未成年组的柔软度、成年组的厚度评分略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参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第4、8、12、24周的疗效评分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成年组与成年组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时间点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评价时间与用药分组和年龄分组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且不受组别或年龄分组的影响(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治疗增生增生瘢痕安全有效,临床疗效非劣于对照组芭克硅凝胶软膏。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类人胶原蛋白疤痕修复硅凝胶 硅凝胶制剂
  • 简介:摘要瘢痕增生后产生的病理性瘢痕侵袭性强、易复发,且常伴瘙痒、疼痛,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身心健康。目前普遍认为,预防瘢痕的形成或复发是对抗病理性瘢痕的最佳办法,故以针对瘢痕预防为出发点的研究更加值得关注。该文搜集了最近5年具有指导意义的相关文献并加以梳理,重点着眼于瘢痕增生的预防并密切联系临床实际,对于临床常用抗瘢痕药物、放射疗法、光学疗法、体外无创方法,以及其他学科新发现和临床新技巧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这一方面的最新研究与进展。

  • 标签: 瘢痕 增生 预防 早期干预 复发
  • 简介:增生瘢痕是皮肤结缔组织对创伤的反应超过正常范围的表现,常发生在外科手术、外伤及烧伤后,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可出现瘙痒、疼痛等症状,甚至可以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增生瘢痕的发展可分为3个,即增生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治疗 皮肤结缔组织 外科手术 功能障碍 烧伤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