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术后早期低视力的原因,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至2011年资料完整的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患者,回顾分析术后随访3mo后视力<0.3的原因。结果术后3mo随访视力<0.3的患者有50眼。结论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是眼部原有的疾病,常见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青光眼所致的视神经损伤、高度近视、葡萄膜炎。

  • 标签: 白内障 低视力 术后
  • 简介:摘要面部美容填充剂新型产品不断问世,为广大美容就医者提供了众多美容产品。面部美容填充剂以自体脂肪颗粒、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最为常用,操作不当可以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导致视力丧失。现就面部填充剂注射引起视力丧失的机制、治疗以及预防方法加以探讨,结合文献对选择性眼动脉内透明质酸酶注射溶栓以及球后注射进行了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 标签: 面部 填充剂 注射 视力丧失
  • 简介: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间白内障患者291例291眼,对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诊断为低视力,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291例术后共发生低视力49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视力17眼(34.7%),术前病变所致术后视力32眼(65.3%),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眼、高度近视6眼,其他4眼。结论:原有眼病是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检查可以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 低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康复护理。方法对2011年至2016年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门诊部42例(77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患儿进行弱视综合治疗。结果除10例(20只眼)因年龄太小不能配合视力未查外,57只眼中矫正视力低于0.1有2只眼(3.5%),0.1-0.3之间的共20只眼(35.1%),0.3-0.5之间的共30只眼(52.6%),大于0.5的共5只眼(8.8%),总体脱盲率100%。结论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通过及时的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绝大数患儿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视力

  • 标签: 先天性 白内障 弱视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垂体腺瘤切除术后(32只眼)视力较术前下降(下降0.2以上)的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中,术后即完全失明3只眼,视力下降21只眼;术后24h出现视力下降5只眼:术后48h出现视力下降3只眼。结论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视力下降是常见并发症,可能与术中损伤视神经或视交叉、瘤腔内血肿形成、瘤床填塞物过多、视神经血管痉挛、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垂体腺瘤 神经外科手术 视力下降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手术后视力患者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复明工程救治白内障患者406例,均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定,经过手术后视力小于0.3共80眼,分析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80眼白内障术后视力患者较术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复明手术后,虽然存在低视力患者,但与患者术前视力相比较,7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白内障术前要详细检查,对术后视力进行科学评估,做好术前交待,更好地规避手术风险。

  • 标签: 白内障 术后 低视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穿孔伤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河北省眼科医院眼外伤科角膜穿孔伤58例(58只眼)为观察组,对侧健眼为对照组。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两组视力、角膜曲率、散光、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余差等。结果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视力明显低于对照组(t=8.07,P<0.05),陡峭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明显高于对照组(t=2.660,P=0.013);观察组全角膜、前角膜及后角膜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余差均高于对照组(P<0.05);矫正视力的差值与彗差的差值呈强正相关(r=0.732,P<0.001),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及彗差与角膜总高阶像差及彗差呈极强正相关(r=0.993,0.957;均P<0.001)。结论角膜穿孔伤术后散光明显增大,其中陡峭角膜曲率显著升高,同时角膜的高阶像差显著增高,彗差增加最为显著,与矫正视力呈强相关,高阶像差与彗差的改变主要发生在角膜前表面。

  • 标签: 角膜穿孔 角膜波前像差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92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情况。方法对292例(360眼)糖尿病患者术后第7天视力进行分析,探讨视力与糖尿病病程及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同时在眼底荧光造影(FFA)的指导下,对22例患者行眼底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NDR患者术后视力与正常老年白内障患者无明显差别,NPDR不合并黄斑病变者视力提高良好,有PDR患者术后视力提高不佳,经视网膜激光治疗后,27.3%的患者视力提高,54.5%的患者视力不变,治疗有效率为81.8%。结论术后视力好坏主要与视网膜病变程度和糖尿病病程有关,同时术后早期合理的激光光凝能有效地控制DR的进展,稳定视力

  • 标签: 白内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274例(280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全体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参照低视力诊断标准分析患者临床手术效果。结果导致老年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因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术并发症,另一种则是非手术并发症。结论。手术因素及非手术因素均是引起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术后早期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务必做好准备工作,加强护理,不断提升施术者手术技能。

  • 标签: 老年白内障 小切口术 低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原因,进一步提高白内障手术疗效及降低术后纠纷风险。方法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总结126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一级视力22眼,占17.4%,二级视力104,占82.6%。主要有老年性黄斑变性占35.20%,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占27.14%,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占30.25%,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占7.41%。结论由于白内障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再出及人工晶体植入对低视力患者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视力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对于患者护理效果以及视力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0例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2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延续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单眼孔源性视网膜脱落术后视力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单眼 孔源性视网膜脱落 延续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切口大小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成A、B两个组后,均使用卡尔?蔡司手术显微镜(CarlZeissStativS88)和美国爱尔康白内障超声乳化仪(AlconInfinitiVisionSystem),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和6毫米反眉弓形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628眼和336眼,然后用多美Tomey角膜地形图仪TMS-4对患者角膜形态参数进行计算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在术后7天时角膜散光度有较明显差异,3.5毫米角膜组于术后30天起无明显差异,6毫米巩膜组于术后90天才没有明显差异。术后30天,角膜组的散光度数低于巩膜组散光度数。术后7天角膜组SRI值要明显低于巩膜组,而SAI值却无组间差异。两组术后7天时,SAI及SRI值均高于术前水平,90天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实施3.5毫米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效果较好,术后患者视力和散光恢复较快,角膜形态改变较小。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切口大小 角膜散光 角膜地形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初学期术后视力原因分析。方法对全部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术的209例(209只眼)术后视力36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1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眼,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7眼,角膜斑翳2眼,视神经萎缩1眼,角膜失代偿1眼,黄斑囊样病变3眼。结论白内障术前需详细检查,充分估计患者可能并发的其它病变,对术后视力正确评估,,降低患者术后预期,更好地规避手术风险。初学者应该避免复杂性白内障手术。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低视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