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近来,经常有患者来我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对医生说:“医生,我的嘴巴痛,张不开了,”经检查发现,患者上腭部黏膜、颊黏膜以及舌黏膜等发白或发黄,患者多有张口受限、吞咽闲难,甚至少数患者并发有口腔癌。经询问病史,患者有数月至数年不等的咀嚼槟榔的历史,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此病可考虑诊断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WHO将其列为癌前状态。那么,槟榔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癌有何关系呢?

  • 标签: 咀嚼槟榔 口腔癌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浙江大学医学院 预防 舌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槟榔提取物槟榔碱的不同浓度与雄性小鼠血清肌酐变化的联系,从而得出长期食用槟榔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方法以64只雄性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将小鼠分为A、B、C、D四组,A为对照组,B、C、D为实验组,对A、B、C、D组进行模型建立。建模成功后随机抽取A、B、C、D组小鼠各10只,并对40只小鼠进行标号、取血、检测血清中血清肌酐的含量,经过SPSS分析,初步分析不同浓度槟榔提取物是否会诱导血清肌酐发生变化,进一步确定长期食用槟榔是否会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结果由数据分析可知,所有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观察组P<0.05,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鼠体内的血清肌酐会随槟榔提取物的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长期食用槟榔,会对肾脏的功能产生影响,食用时间越长,对肾脏功能的影响越大。

  • 标签: 小白鼠 槟榔及提取物 血清肌酐含量 肾脏
  • 简介:海南是中国最主要的槟榔种植区,槟榔在海南的分布格局随着槟榔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随着槟榔价格不断走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西部种植面积迅速增加,可以预见未来海南槟榔种植分布将形成遍布全岛的格局。该文介绍海南定安县槟榔种植情况、槟榔主要的病虫害和防治措施,为定安县槟榔种植合理化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定安县 槟榔 虫害 病害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抑郁症患者利用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中的8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接受治疗的不同方式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HAMD评分为(20.16±1.96)分、(11.63±1.27)分,对照组(27.95±2.03)分、(18.54±1.08)分,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选择蒙医槟榔十三味丸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抗抑郁症症状得到更明显改善,值得用于推广。

  • 标签: 蒙医 槟榔十三味丸 抑郁 治疗
  • 简介:论文以槟榔屿五大姓中的邱氏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梳理了19世纪邱氏宗族移殖槟榔屿的历史脉络、邱氏宗族组织的形成和作用,并对邱氏宗族认同准则的不同边界进行了具体分析。1786年槟榔屿开埠后,来自福建海澄三都的邱氏人数逐渐增多,经过19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融神明祭祀与祖先祭祀于一体的大宗祠组织——龙山堂,并重修了族谱。在19世纪的槟榔屿,邱氏的认同首先是宗族内部按照房派来划分的血缘认同;在宗族之外,则有闽南方言、福建公司、海澄三都、三魁岭等范围大小不同的方言群和地域认同。这是邱氏在海外采取的认同层次,体现出邱氏多面相的宗族发展策略,也成为邱氏宗族乃至闽南社群形塑的主要途径。邱氏宗族组织的再建构,代表了英属马来亚地区华人社群形塑过程中血缘认同的一种典型形式。

  • 标签: 槟榔屿 华人社群 宗族组织 龙山堂 闽南社群 血缘认同
  • 简介: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黎族女性员工为研究对象,以个人访谈等方法研究分析槟榔谷民族文化旅游对黎族女性发展影响。伴随槟榔谷景区由小到大直至成为5A级景区发展过程,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黎族女性来到景区,她们在景区民族文化挖掘与展示、旅游服务与管理等领域深度参与,扮演着重要角色。旅游参与促进了其职业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提升,对本民族文化的不断重建和体认强化了她们对本民族身份的认知和文化自信与自觉,女性自我提升与发展在工作中得以实现,旅游活动对其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等也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民族文化旅游 黎族女性发展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