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分离应激对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关系,为儿童早期心理问题导致疾病的早期诊断或治疗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把幼鼠分为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应激组幼鼠生后第2天起,即与母亲每天分离3小时,分离持续21天,而对照组不作处理。6周后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及皮质酮的浓度。结果应激组大鼠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酮的浓度升高(P<0.05),5-羟色胺浓度无差异(P>0.05)。结论母婴分离作为早期心理应激使幼年大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可能是早期心理问题或疾病产生的原因。

  • 标签: 母婴分离 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色胺(5-HT) 皮质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母婴短暂分离时使用母婴分离卡确保婴儿安全。方法妇产科2017年9月—2018年3月使用母婴分离卡产妇120例为观察组,2017年9月—2018年3月未使用母婴分离卡宣教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产妇对母婴分离卡认知和掌握情况、分离卡使用的满意度、确保新生儿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对分离卡宣教重视度、对产科优质护理满意率、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安全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分离卡的使用是产科优质护理的一项重要改革,一项非常值得推广举措,值得产科广泛推广。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婴同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分离应激联合成年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制备成年SD大鼠抑郁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表现和突触蛋白的表达。方法将刚出生的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CUMS组)、母婴分离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组(MS+CUMS组),每组8只。CUMS组大鼠成年期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建立抑郁模型,MS+CUMS组大鼠采用母婴分离+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建立大鼠成年期抑郁模型。采用体质量和外观观察、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抑郁模型;免疫组化检测海马中Syn的表达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PSD-95、Sy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应激造模结束后,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126.43±3.88) g,(91.04±3.85) g,(69.89±6.67) g;t=5.03,8.03,均P<0.01],糖水偏好度显著下降[(94.21±0.56)%,(79.30±1.13)%,(72.73±1.82)%;t=8.24,11.87,均P<0.01),不动时间明显增加[(3.50±0.84) s,(13.59±2.40) s,(15.70±2.97) s;t=3.16,3.82,均P<0.01];其中,MS+CUMS组的体质量和糖水偏好度比CUMS组大鼠的更低(t=3.00,3.63,均P<0.01)。(2)与正常组相比,MS+CUMS大鼠的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明显缩短[(21.41±4.65) s,(8.96±2.37) s;t=2.66,P<0.05]。(3)在免疫组化实验中,与正常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海马Syn阳性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24.42±0.76)%,(14.00±0.95)%,(10.38±1.38)%;t=6.93,9.33,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UMS组和MS+CUMS组大鼠海马中PSD-95[(1.18±0.02),(0.74±0.06),(0.52±0.05);t=6.29,9.31,均P<0.05]和Syn[(1.12±0.08),(0.95±0.06),(0.90±0.07);t=3.10,4.04,均P<0.05]蛋白的表达情况明显下降;其中,与CUMS组相比,MS+CUMS组的PSD-95的蛋白表达更低[(0.74±0.06),(0.52±0.05);t=0.93,P<0.05]。结论母婴分离联合CUMS应激造模能诱发大鼠出现抑郁样行为,降低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的表达。

  • 标签: 母婴分离 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 抑郁 模型 突触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母婴分离对产妇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早产儿母亲8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实施医院常规护理,干预组43例在接受医院常规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一天开始接受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支持。使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比较两组产后1d、产后3周、产后6周状态焦虑评分。结果干预组产后3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9,P=0.262);干预组产后6周状态焦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3.213,P=O.002)。结论信息干预可有效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6周焦虑。

  • 标签: 信息干预 早产儿 母婴分离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及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实施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文卷对我科2010年1月-12月新生儿出生后转入新生儿科母婴分离的产妇173例进行分析。结果产妇掌握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90%;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体能≤5天;在母婴分离结束后能很快胜任母亲角色≽95%;能以良好的心态照料婴儿≥95%;母乳喂养率≥90%;采取干预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满意度≥90%。结论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可减轻产妇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母亲角色适应,提高母乳喂养率等优点。

  • 标签: 母婴分离 产妇 心理及护理
  • 简介:【摘要 】产妇分娩后,受产妇自身或者新生儿等方面影响,需实行母婴分离,这对于产妇身心来说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产妇极易有抑郁、焦虑等情绪波动产生,不愿意配合医护工作,对其预后影响较大。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着母婴分离模式下产妇护理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分析,期望可以为今后相关临床专家及学者对此类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 标签: 产妇 母婴分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由于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造成的母婴分离对妊娠产妇带来的心理影响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我院选取2013年1月-12期间诊治的200例母婴分离高危妊娠产妇,将其随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患者各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两组患者在术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1天、7天和6周)的抑郁发生率及焦虑状态,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7天内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指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证实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可对母婴产妇的心理应激会产生有效的影响。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使产妇的心理应激反应减轻。对母婴分离产妇采取护理干预,应对早产儿及文化程度较低的产妇特别引起关注。

  • 标签: 母婴分离 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73-01
  • 简介:目的探讨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管理的新模式.方法根据母婴分离后产妇特殊的身心变化,采取支持-帮助-教育的方法,即给予心理支持,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结果通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可缓解产妇焦虑情绪,降低乳房肿胀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主动实施护理干预,为寻求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了经验.

  • 标签: 母婴分离 产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将母乳采集的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规范母乳采集管理,提高产妇泌乳量和母乳采集依从性,促进母乳喂养。方法 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获取最佳证据,采用复旦大学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2022年2月至7月,按照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效果评价四个阶段将证据应用于产科病区内母婴分离产妇,对比指标变化。结果  将循证所得15条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产妇泌乳量、母乳采集依从性、母乳采集正确方法知晓率较证据应用前均有明显提高。 结论:通过循证将母乳采集最佳证据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可有效规范产妇母乳采集行为,提高产妇母乳采集正确方法知晓率,提高泌乳量。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乳采集 循证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母婴同室具有重要的母婴保健作用,但是受到母体因素或新生儿因素的影响,部分新生儿在分娩后需要转至监护病房,造成母婴分离的现象,致使产妇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不利于身心恢复,而产妇家属对母婴分离并不理解,甚至会因此产生医疗纠纷。为此,临床针对母婴分离产妇护理制定一系列方案和举措,本文对近些年母婴分离产妇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查阅和分析,现对研究成果做详细综述。

  • 标签: 母婴分离 产妇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性化关爱护理,使产科母婴分离产妇保持良好的情绪、树立信心、各种合理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母婴分离初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产后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产妇进行全面评估及心理护理;针对性给予产妇必要的知识及技能指导;加强人文关怀。结果实验组对新生儿疾病的恢复有信心率为95.30%,对母乳喂养、婴儿护理知识及技能掌握率达97.50%,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99%。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产科母婴分离产妇是十分重要的,能有效地满足产科母婴分离产妇对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分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协同式综合护理对母婴分离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以5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住院分娩时间为2023年2月至2023年9月,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协同式综合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未见统计差异(P>0.05),母婴分离第1d、2d、3d,观察组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差异(P<0.05)。产后1d、2d、3d,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比较,观察组更多(P<0.05)。结论:协同式综合护理用于母婴分离的产妇中,可减少焦虑情绪,促进泌乳量。

  • 标签: 协同式综合护理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进行人性化的关爱和护理,使得从事产科妈妈和分离的产妇能够维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自信心、各项合理的服务要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方法:将100例入院的母婴分离出生后的初产妇划分为两组,对照组则是采用了传统的产后监督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产妇进行综合评估和心理治疗,传授产妇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加强人性化。结果:实验组对新生儿疾病康复的置信率为90.0%,对母乳喂养及婴幼儿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为92.0%,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6.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产科护理 母婴分离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行为需求情况,探讨干预措施方法。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98.86%以上的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和行为有需求。结论了解高危儿母婴分离初产妇对相关知识、行为需求程度,以便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才能提高其对相关知识、行为的认识,提高其社会支持,降低焦虑、抑郁水平,改善情绪,提高其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高危儿 产妇 知识 行为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120例母婴分离产妇,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乳房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量等大小结果。结果护理组中两天内泌乳、两天以上泌乳发生率分别是88.33%(53/60)、11.67%(7/60),对照组中两天内泌乳、两天以上泌乳发生率分别是58.33%(35/60)、41.67%(25/60)),两组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分离产妇患者采用乳房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明显缩短泌乳开始时间,提高泌乳量,对于产后正常喂养工作开展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乳房护理干预 母婴分离 产妇泌乳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循证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调查国内75所医院母婴分离后母乳喂养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75所医院进行问卷发放;对比母婴分离后母乳喂养的施实施现况。结果医院在解读《指南》方面执行率较低,但综合医院对《指南》的解读学习情况较专科医院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616,P<0.05);母婴分离后母乳喂养率较低,喂养率≥75%的单位仅占18.7%(14/75);在提供母乳采集相关支持、袋鼠式护理和专业专职人员进行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指导方面,专科医院较综合医院开展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450、10.516、6.436,P<0.05);在质量管理方面,专科医院中62.1%(18/29)有多学科合作团队促进母婴分离母乳喂养,综合医院仅34.8%(16/46)有多学科协作团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254,P<0.05)。结论我国《指南》多参照国外相关标准,由于国内各地区经济及政策差异较大,落实存在一定困难,为提高母婴分离母乳喂养成功率,我国应建立符合国情的国家标准,以利于各级医院参照执行。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乳喂养 喂养技术 问卷调查
  • 简介:目的观察母婴分离状态下的早产产妇应用吸奶器提高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分娩的早产产妇19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观察组应用吸奶器吸奶,对照组采用手法挤奶,分别观察产妇乳房开始泌乳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母乳喂养率等方面。结果观察组在母乳喂养率、乳房开始泌乳、泌乳量及乳房胀痛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母婴分离状态下的产妇产后6小时内即开始使用医用吸奶器定时吸奶,可有效降低产妇乳房胀痛,且产妇泌乳开始时间较快并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 标签: 母乳喂养 母婴分离 吸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