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但如果稿变发生在负责心肌灌注的小血管,上述方法是无能为力的。近年,血管新生疗法的出现,其作用机制不是解决血管的阻塞.而是利用血管生长因子刺激微小血管新生,从而解决小血管病变的问题。目前用于治疗目的的血管生长因子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直接或用其他载体间接将基因注入缺血的局部。动物和临床实验已经显示血管生长因子可以促进微血管的增生.改善组织供血和改善器官的功能。

  • 标签: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冠心病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对于药物及手术普遍反应不良的难治致盲眼病。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有效,及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控制视网膜缺血性原发病可有效减少新生血管在眼前段的发生率。当发生明显的房角粘连时,可行传统的滤过或引流管植入手术,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手术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被认为是改善预后的一种新方法,但对眼压的控制结果不良。一些新兴的针对睫状体的手术治疗方式对改善眼压可获得较好效果,然而针对NVG患者哪种治疗选择更好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188-193)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是非常难治疗的眼部疾病,具有导致患者失明的风险。广泛视网膜缺血是引起新生血管青光眼的主要发病原因,以控制眼压和控制视力为主要治疗措施。本文针对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展开综述。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治疗 进展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巴戟天寡糖(MorindaofficinalisHowoligosaccharides,MOO)对AMI后大鼠心室重构(VentricularRemodeling)的干预及缺血心肌组织局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PlateletDerivedEndothelialGrowflaFactor-B.PDGF-B)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ins-likeTyrosineKi2nase-1,Flt-1)的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MOO促进治疗血管新生作用的机制,为心脏组织工程学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除假结扎组10只开胸分离冠脉后只穿线不结扎外,其余50只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麝香能心丸(30mg·kg^-1·d^-1)阳性药对照组,MOO小、中、大(0.7g·kg^-1·d^-1、1.4g·kg^-1·d^-1、2.8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均于手术后24h内开始给药,模型组及假结扎组每d用与药物组等容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6w后处死。心肌取材进行心脏大体及一般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大鼠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MassIndex,LVMI),观察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心率变化(ChangingRateofHeartRate,CROH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细胞PDGF-B、Fit-1蛋白表达的情况,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光密度值(OpticalDensityValue,ODV),并进行半定量分析。

  • 标签: 治疗性血管新生 巴戟天寡糖 血管新生机制 Wistar大鼠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年龄相关黄斑变性(AMD)其主要症状包括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严重者甚至失明。根据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生成与否将AMD分为萎缩AMD(dAMD)与新生血管AMD(nAMD)。nAMD预后相对不良。本病引起的失明占全世界失明人口的 8.70%,预计2040年,AMD患者将达3亿。我国患病人数逐年增加,预计2050年发病率升至7.64%。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 中药 中成药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青光眼(NVG)是一种继发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难治青光眼。缺血的视网膜产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细胞因子,导致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堵塞房角或收缩牵拉引起房角关闭,从而导致眼压急剧升高。应用抗VEGF药物、全视网膜激光光凝及抗青光眼手术的联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部分NVG患者的眼压,甚至挽留患者的一部分视功能;但NVG的治疗仍然极具挑战,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密切的随访。目前对于NVG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高等级临床医学证据,开展不同治疗方案比较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可以为指导NVG的治疗提供医学依据。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病因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 述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对照组26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28例新生血管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方法实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7d、术后1年的眼压有明显下降,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但虹膜新生血管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虹膜光凝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及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因此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而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

  • 标签: 新生血管 青光眼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收治的100例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00眼;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中均25例患者(25眼),A组患者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作为手术方式;B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切术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光凝术进行治疗,D组患者采用睫状体冷凝术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术后眼压、视力恢复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综合分析四种不同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眼压以及视力较手术前均有所改善,A组中患者总有效率为17例(68.00%),B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21例(84.00%);C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为18例(72.00%),D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3例(52.00%),各组间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不具有可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新生血管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将改善患者视力,降低患者眼压作为主要治疗目的,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 标签: 新生血管性 青光眼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青光眼(NVG)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眼科收治的26例(34眼)NVG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18眼)和对照组13例(16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抗VEGF药物雷珠单抗注射液,观察两组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入院时眼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眼压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VEGF药物能够有效控制NVG患者眼压,可作为早期治疗手段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VEG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综述总结了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策略进展。新生血管青光眼是一种由眼部缺血性疾病引起的难治青光眼,其发病机制复杂。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病因。综述涵盖了药物治疗、光凝治疗、外科手术干预和新兴治疗策略。综述的内容有望为NVG的治疗提供参考,并突出了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 青光眼 预防盲目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角膜为透明组织,新生血管的生长严重影响视力,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治疗国内外研究有了快速的发展。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药物效果显著,也可以使用抗炎药物、中药、研究中药物以及外科治疗:激光、眼表重建等。本文总结了角膜新生血管治疗的研究进展,采用个体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角膜新生血管 内科治疗 外科治疗 其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新生血管青光眼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糖尿病新生血管青光眼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23 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1、6及12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8.1±7.6) mmHg、(13.8±4.1) mmHg、(12.4±3.8) mmHg、(15.8 ±4.3) mmHg,均低于术前的(43.4±5.3)mmHg;(1 mmHg=0.133 kPa)(F=8.31,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0%(32/40),条件成功率90.0%(36/40)。32眼手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4眼需要加用降眼压药物控制。有2眼浅前房,以散瞳、高渗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引流管阻塞1眼,经引流管冲洗后恢复;前房积血1眼,用药后吸收;玻璃体积血2眼,经玻璃体灌洗及激光光凝后恢复。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新生血管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青光眼,新生血管性,糖尿病性 阀,引流,青光眼,Ahmed 雷珠单抗,注射,玻璃体内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