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死后,尸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称为死后变化,由于变化所呈现的现象称尸体现象。按死后现象出现的早晚不同,可分为早期尸体现象和晚期尸体现象。早期尸体现象是指死后24小时以内尸体未腐败时所发生的尸体现象。对于确定人是否死亡,死亡时间、死亡性质、有无移尸等,具有很重要的法医意义。常见的早期尸体现象有:肌肉松驰、尸冷、尸僵、尸斑、局部干燥、角膜混浊等。

  • 标签: 早期尸体现象 法医学意义 尸体痉挛 尸僵 推断死亡时间 局部干燥
  • 简介:法医是应用医学及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并解决立法、侦查、审判实践中涉及的医学问题的一门科学。法医是一门应用医学,又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法医为制定法律提供依据,为侦查、审判提供科学证据,因此法医是联结医学与法学的一门交叉科

  • 标签:
  • 简介:摘要:肩袖是维持肩关节稳定的重要解剖构造,肩袖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成因复杂,发病因素主要包括肩峰撞击综合征、血管因素及外伤因素等。本文通过对肩袖及其损伤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旨在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肩袖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法医临床学 解剖
  • 简介:<正>1999年2月24日16时30分许,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由成都飞往温州的图-154客机(SZ4509航班)至温州瑞安市柏树村上空1200m高度时,突然机头朝下坠毁于村东首农田中.机上50名乘客和11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其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年龄最大60岁;在9名未成年人中,年龄最小的5岁,无外籍人员.1现场概况

  • 标签: "2.24"空难 法医学检验 尸体 个人识别
  • 简介:由于鼻骨骨折在临床上是一个极易错诊、漏诊和过诊的常见损伤,且以前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对鼻部骨折鉴定的规定存在明显不足,以致严重影响了鉴定意见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公正性。2014年实施的新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对有关鼻部骨折的评定做了很大的修改,解决了某些争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明确。为了避免因理解偏差而出现不同鉴定意见,应结合新《标准》和实践经验,从鼻部的解剖结构和影像学诊断入手,详细阐述鼻部正常解剖结构与骨折的鉴别、鼻部骨折鉴定的注意事项,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并对鼻部骨折涉及的评定等级进行探讨,从而达到对新《标准》理解的统一。

  • 标签: 鼻部骨折 人体损伤程度 鉴定
  • 简介:1案例资料1.1案例1简要案情某男,37岁,某年6月27日15时30分许,被发现死于某镇变电站附近菜地旁水沟中,死因不明。据反映,当天下午15时许,该地区突降大雨并伴有雷电,李某去菜地检查抽水机。

  • 标签: 法医学鉴定 雷击 变电站 抽水机 案例 菜地
  • 简介:摘要溺死,就是人们一般所说的淹死。它是指呼吸道内在进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下,影响到呼吸道内气体的正常交换,造成体内缺氧,从而导致窒息死亡的现象。因为大部分溺死案例中的尸检无明显特征性,所以在法医尸检鉴定的工作中,对于溺死的鉴定一直是个难点。本文结合了国内外对溺死案例的研究,为溺死的法医鉴定提供了更系统准确的诊断指标。

  • 标签: 溺死 法医学鉴定 尸体 水中
  • 简介:摘要:应用植物学研究为刑事案件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的应用即为“法医植物学”。植物物证多通过形态学研究(形态学检验)鉴定植物或植物部位来源,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和显微照相等技术的发展,更加多样、准确的手段可用于植物鉴别。本文通过整理法医植物学研究的相关文献及案例,以列举的形式简要阐述不同检验方法的利弊,总结法医植物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供案件现场勘验时参考。

  • 标签: 法医学 植物 证据
  • 简介:摘要神经电生理检查的内容包括肌电图(EMG)、神经传导测定、特殊检查、诱发电位(EP)检查、低频电诊断等,低频电诊断有直流-感应电诊断和强度-时间曲线检查等;可以通过对周围神经损伤后不同时期的电生理检查,掌握周围神经损伤程度以及再生情况,评估愈后的临床表现是否具有损伤基础,符合愈后转归,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评价、预后评估以及鉴定时机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法医意义

  • 标签: 周围神经损伤 电生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在脊柱损伤法医鉴定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脊柱损伤法医案例患者,选取时间2020年5月-2022年5月,选取例数42例。所有患者分别采取多层螺旋CT检查和MRI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准确率和不同类型脊柱损伤检出率。结果:在检查准确率方面,MRI的95.24%高于CT的76.19%,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类型脊柱损伤检出率方面,两种方法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MRI检出率均略高于CT。结论:在脊柱损伤的法医鉴定当中,采用MRI检查的方法,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还可辅助判断脊柱损伤具体类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MRI 脊柱损伤 法医学鉴定 应用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法医文证审查亟待加强王能义,张万清人体损伤程度的法医鉴定结论是伤害案中的重要证据,其鉴定结论是否正确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和罪轻罪重的问题,一旦法医鉴定失误,就会造成错案。为了了解我省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对涉及人体损伤法医鉴定和文证审查的情况,我们...

  • 标签: 法医鉴定 文证审查 法医学鉴定 检察机关 重伤鉴定标准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迅速的发展,涉外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进一步增加,这些涉外事件不仅使当事人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而且涉外案件牵涉外方、国际影响大。本文针对处理涉外案件相关心得与体会做具体探讨。

  • 标签: 涉外 法医学鉴定
  • 简介:摘要在很多刑事案件中,颅脑损伤这种情况的出现频率较高,对颅脑损伤进行法医鉴定的结果也会对整个案件的调查、侦破和处理造成很大影响。文章将从什么是颅脑损伤以及颅脑损伤的具体分类出发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鉴定颅脑损伤的标准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 标签: 法医学鉴定 颅脑损伤 分类 标准 注意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临床鉴定中迷路震荡的相关问题。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断为迷路震荡10例伤者的法医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0例迷路震荡患者中,头部均遭受过各种创伤,并且在愈后初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通过听力学检查手段,确认患者均有听力损失,通过ABR和/或40HZAERP检测,以高频听力损失为常见。通过头部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鉴定时间为伤后2-9个月,其中重伤患者3例,轻伤患者7例。结论头部外伤后短时间内出血耳鸣、听力下降,可伴前庭症状,常规耳科检查和头颅及颅骨CT扫描无异常,以及各种听力学检查提示感应神经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可诊断迷路震荡,损伤程度鉴定至少伤后2-3个月进行。

  • 标签: 迷路震荡 颅脑损伤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足位于踝关节以远部位,足弓是由跗骨、跖骨的拱形砌合,以及足底的韧带、肌腱等具有弹性和收缩力的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可分为纵弓(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及横弓。人是唯一有足弓的脊椎动物,足弓的主要功能是使重力从踝关节经距骨向前分散到跖骨小头,向后传向跟骨,以保证直立时足底支撑的稳固性。

  • 标签: 法医临床学 司法鉴定 伤残等级评定 足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