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浪精神的特点及其存在护理风险的原因,为改进护理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几年流浪精神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回顾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结果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增强了识别流浪精神护理风险的能力,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流浪精神的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逐渐减少,提高了流浪精神的回归社会率。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是回避护理风险,减少流浪精神护理缺陷和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护理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的临床特征和发病情况,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流浪精神临床治疗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选取60例非流浪精神作为对照。结果流浪精神男性多于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浪精神肇事率较对照组高(22.1%vs13.3%,P<0.01),精神分裂症较多;流浪精神伴随躯体疾病多(44.2%),且以外伤多见;流浪精神治疗以传统抗精神药为主,疗效相比对照组较差。结论流浪精神诊断困难,治疗有效率偏低,对社会治安危害较大,应加强管理及投入,促进病人康复以维护社会稳定。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发病情况 临床特征
  • 简介:(陕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摘要近1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对劳动力需求日益增多,农民工大规模进城务工,流动人口巨增,城市中的流浪精神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在街头流浪、露宿,有的还打砸伤人毁物,给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危害。与此同时,许多地方政府把市容市貌作为城市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的硬件条件,而流浪在大街小巷的精神无疑成为了描绘各级卫生先进城市蓝图上的不和谐图标。流浪精神的特殊性(他们大多无民事行为能力,对自己的病情无自知力,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无法表述自己的真实身份,无法讲清家庭住址)使得救助的难度更大。流浪精神是一个较危险的人群,也是最需要社会关心和救助的对象。宝鸡市康复医院承担着宝鸡城乡流浪精神的收治任务。笔者结合近半年的临床观察实践,对城市流浪精神医疗救助和管理中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救助与管理Roams about the mental patient diagnosis and the rescue discussio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在流浪精神治疗期间为其提供综合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到202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流浪精神患者,将其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为其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为其提供综合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对比精神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均较低,P<0.05;研究组总积极因素与病情总评估得分较高,总消极因素得分较低,P<0.05。结论:对流浪精神患者施以综合护理可改善其精神症状,有利于病情的好转,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 综合护理 阴性症状 社会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流浪精神的管理问题上出现的问题以及采取的临床护理模式进行研究讨论,并提出合理的管理与护理方法。方法在我院精神科随机抽取30名流浪男性精神患者,对其采取改进后的管理模式和临床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予以全面的救治,并将患者治疗的效果予以记录,同时对比分析医院以往流浪精神患者在治疗护理一段时间后的病情情况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在这30名男性患者中成功治愈9例,病情有所好转14例,无效治疗者7例。结论采取改良以后的管理和护理措施后的患者要比以往接受一般治疗护理的患者治疗的成功率高,并且较为明显的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临床护理 管理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精神运动性兴奋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情绪高涨,语言与运动增多。而运动性抑制病人主要表现为缄默不语和瘫痪,反应性木僵,抑郁性木僵,由于两者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同,则护理方面各有各的特点,现分述如下.

  • 标签: 性兴奋 精神病人 护理 抑制 抑郁 瘫痪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是某中专学校的班主任,我班上有一个同学的言行有点怪异。平时性格开朗、守纪律的他近一个月常常缺课,不参加考试,有时自言自语,一个人独处宿舍呆坐,或东游西荡,与同学疏远,找其谈话无动于衷,纪律问题未能改正。近十天来他反映同学背后说其坏话,导致常常与同学闹矛盾。经与同学时质确实没有此事,但该同学认为此事千真万确。请问他是否得了精神

  • 标签: 精神病人 早期 中专学校 班主任 纪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改善流浪精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流浪精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护理,两组病人在入组时和经过8个月后采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30)进行测评。结果8个月后,研究组NOSIE-30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NOSIE-30中的总积极因素、病情总估计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总消极因素的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流浪精神实施自我管理护理,提高了他们生活质量,对病人的社会交往技能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流浪精神病人 自我管理 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