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巴显像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腹部影像分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相关影像学资料。8例患者在直接淋巴造影术后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结果经MSTCT淋巴管成像图片显示所有患者均为病变肠管和肠管以外病变,其中有8例为肠管扩张,有8例为肠壁增厚,有4例为胸腔积液,有6例腹腔积液,有2例为心包积液,有8例为肠系膜水肿包纵隔淋巴反流,有5例为肠系膜结节,有1为腹腔淋巴管瘤,有5例肠淋巴干反流,有8例腰淋巴肝反流。结论MSTCT淋巴管成像对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可准确的诊断出患者肠管中的病变组织位置。

  • 标签: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腹部影像 淋巴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淋巴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其中淋巴显像法检测出111例,检出率为86.72%,而蓝染法检测出107例,检出率为83.59%,联合法检测出123例,检出率为96.09%,联合法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蓝染法和淋巴显像法,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检查时,淋巴显像和蓝染法都能准确的定位和识别前哨淋巴结,所以运用联合检测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高检出率,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准确依据。

  • 标签: 淋巴结显像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蓝染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显像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方法通过42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超声显像分析,明确超声特征与诊断。结果患儿腹腔均可见肿大的腹腔淋巴结,符合临床资料。结论高频探头超声能清晰显示腹腔肿大淋巴结,并确定分布位置、数目、大小与形态,为临床诊断肠系膜结炎提供影像学资料。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检查患者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检查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注射方法,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本组43例患者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检查均顺利完成,治疗后6例患者发生轻度不良反应,未经特殊处理症状自行缓解。结论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检查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淋巴显像 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1年3月期间被病理证实的60例颈部淋巴结的超声影像特征。结果49例为颈部淋巴结结核,6例为颈部急性淋巴结炎,2例为淋巴瘤,3例为淋巴结转移。超声检查肿大淋巴结数目大于两个,多位于胸锁乳突肌周围,其中出现寒性脓肿15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对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具有显著的优势及临床价值。通过图像特点可将颈部淋巴结的表现分为四型1增殖结节型,2团块型,3寒性脓肿型,4钙化型,5混合型。

  • 标签: 超声颈部淋巴结结核声像图特点分型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分析淋巴显像淋巴显像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的结果,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显像淋巴显像单独及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50例患者的100个下肢中发生淋巴水肿56个,无明显水肿44个。单独以淋巴显像异常进行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显像阳性38个(67.9%),阴性18个(32.1%);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显像阳性6个(13.6%),阴性38个(86.4%);灵敏度67.9%,特异度86.4%,约登指数0.543。单独以淋巴显像异常进行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显像阳性42个(75.0%),阴性14个(25.0%);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下肢淋巴显像阳性13个(29.5%),阴性31个(70.5%);灵敏度75.0%,特异度70.5%,约登指数0.455。以淋巴显像淋巴显像联合诊断,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淋巴管与淋巴显像阳性48个(85.7%),阴性8个(14.3%);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淋巴管与淋巴显像阳性14个(31.8%),阴性30个(68.2%);灵敏度85.7%,特异度68.2%,约登指数0.539。淋巴显像淋巴显像联合诊断的AUC为0.781,淋巴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71,淋巴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39(均P<0.01)。结论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有较大帮助。淋巴显像淋巴显像联合对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效能较高。

  • 标签: 生殖器肿瘤,女(雌)性 99m锝硫胶 淋巴水肿 诊断
  • 简介:首先用二维超声检查淋巴结形态大小、内部回声,高频超声对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2005年5月~2008年3月对颈部淋巴结肿大153例患者行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 标签: 多普勒血流 显像诊断 淋巴结病变
  • 简介:肺癌的正确分期对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根据胸片、胸部CT和B超等形态学检查手段作为分期的依据,但18F-FDGSPECT的应用,从功能诊断的角度,可发现许多过去形态学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病灶,从而为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新的方法.作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发现5例临床确诊为肺癌,采用18F-FDGSPECT显像,发现经胸部CT检查未显像的肺癌多部位转移,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18F-FDG SPECT显像 肺癌 肺内转移 淋巴转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99mTc标记硫胶体(99mTc-SC)淋巴显像探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99例Ⅰ、Ⅱ期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前4-6h在肿瘤病灶周围皮下注射显像剂99mTc-SC,行早期局部及延迟全身显像,结合显像进行体表定位。随后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对初诊患者加行原发病灶切除术,对SLN及原发病灶行详细病理检查。结果99mTc-SC的SLN总检出率为90.9%(90/99),检出率与原发灶部位有关(P<0.001);区间淋巴结检出率为7.1%(7/99);SLN转移阳性率为28.9%(26/90),与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Breslow厚度、Clark分级)呈正相关;假阴性率为3.7%(1/27),灵敏度为96.3%(26/27),特异度为98.4%(63/64)。结论99mTc-SC显像可准确显示SLN部位及淋巴引流情况,减少药物标记时间,进一步提高区域淋巴结检出,为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的诊治决策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 标签: 99mTc标记硫胶体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显像 前哨淋巴结活检
  • 简介:对大多数肿瘤而言,^18F—FDGPET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在淋巴结和结外淋巴瘤的诊断检出率、淋巴瘤分期和再分期、疗效预测和评估、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监测复发和预后判断均优于CT或^67Ga。PET常上调淋巴瘤分期(约40%),PET的检出效能随淋巴瘤的组织类型而变动,尤其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霍奇金病诊断率高。对骨髓累及的检出PET/CT可补充骨髓活检(BMB),但不能取代BMB。PET较^67Ga对脾淋巴瘤有更高的检出率。治疗早中期PET/CT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独立的预后指标。FDG并非肿瘤特异性物质,FDG—PET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注意鉴别,可能时进行组织活检。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王芳 邵剑波 张永学 吴敏 程春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核医学科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医学影像中心 43001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分子影像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430022,武汉市第六医院放射科 430015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4月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7例PMBL患者[男10例,女17例,中位年龄31(19~57)岁]的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病灶的位置、形态、密度、坏死及钙化情况、周围及远处侵犯情况等。通过阈值自动分割法计算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代谢体积(MTV)和糖酵解总量(TLG)。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SUVmax、MTV、TLG与最大长径、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27例患者病灶表现为前纵隔肿块,其中25例肿块在前纵隔内跨区生长;24例患者病灶边缘不光整,呈分叶状;18例患者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15例患者病灶包绕大血管生长;12例气管受压变窄;3例肿瘤侵犯肺组织;1例肿瘤累及腹腔淋巴结和骨髓;所有患者脾脏均未见肿大。27例患者病灶最大长径、SUVmax、MTV、TLG分别为(11.6±3.7) cm、21.07(15.78,25.09)、190.43(130.14,350.75) cm3、2 165.54(1 465.86,4 185.21) g。SUVmax与病灶最大长径无相关性(rs=-0.305,P=0.122),MTV、TLG均与最大长径呈正相关(rs=0.741、0.532,均P<0.05)。最大长径、MTV、TLG均与分期呈正相关(rs=0.394、0.413、0.422,均P<0.05),而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相关性(rs=0.031,P>0.05)。结论PMBL 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前纵隔大肿块,18F-FDG摄取较高,病灶内坏死多见,腹腔淋巴结、脾脏及骨髓侵犯少见;病灶MTV、TLG与Ann Arbor分期呈正相关。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纵隔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99Tcm-右旋糖酐(DX)淋巴显像与直接淋巴管造影(DLG)的比较,探讨99Tcm-DX淋巴显像在胸导管出口(TDE)梗阻患者中的影像特征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世纪坛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经胸导管末端手术探查证实的304例TDE梗阻患者(男140例,女164例,中位年龄32岁);根据TDE的不同显影特点将99Tcm-DX淋巴显像结果分为Ⅰ~Ⅴ型(Ⅰ型:未显影;Ⅱ型:一过性显影;Ⅲ型:持续或增宽显影;Ⅳ型:显像剂异常反流;Ⅴ型:双侧静脉角显影),其中Ⅰ、Ⅱ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阴性,Ⅲ~Ⅴ型视为TDE异常显影阳性,并分析99Tcm-DX淋巴显像不同阳性类型与DLG检查的一致性。对数据行McNemar检验和Kappa检验分析。结果在TDE异常检测方面,99Tcm-DX淋巴显像阳性率为70.1%(213/304),DLG阳性率为97.4%(296/304),99Tcm-DX淋巴显像不及DLG(χ2=4.16,P<0.001)。99Tcm-DX淋巴显像阳性患者中,Ⅲ型占比最高,达54.9%(167/304),与DLG一致性低(Kappa=0.08,P=0.005);而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99Tcm-DX淋巴显像与DLG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48和0.86(均P<0.001)。在TDE梗阻所引起临床表现方面,99Tcm-DX淋巴显像对下肢淋巴水肿及乳糜性积液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分别高达96.1%(98/102)、83.6%(127/152)。结论TDE梗阻的99Tcm-DX淋巴显像表现以Ⅲ型居多,在Ⅳ型及Ⅴ型患者中显像与DLG一致性较好。99Tcm-DX淋巴显像可作为TDE梗阻的筛查手段,在诊断由TDE梗阻引起的下肢淋巴水肿、乳糜性积液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导管阻塞 胸导管 放射性核素显像 右旋糖酐类 淋巴造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疑似原发结外淋巴瘤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18F-FDGPET-CT显像检查,并以病理学检查为标准,对18F-FDGPET-CT显像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结外淋巴瘤者72例,经18F-FDGPET-CT显像检出真阳性病例59例,诊断准确性为81.94%。结论18F-FDGPET-CT显像在原发结外淋巴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准确性相对较高,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应注意鉴别诊断,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18F-FDG PET-CT显像 原发结外淋巴瘤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淋巴结复发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例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67(59~77)岁。淋巴结复发时中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7.7(0.5~12.6)ng/ml。根治术后病理分期T2期4例,T3期17例,T4期4例;N0期10例,N1期15例;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3组2例,4组9例,5组14例。根治术至淋巴结复发的中位时间为43(27~56)个月。25例均曾生化复发,行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提示为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25例均行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25例行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在荧光模式下的暗视野行盆腔淋巴结检测,发现荧光阳性淋巴结,切换为白光模式,进行清扫、记录并送检。对于术前PSMA PET/CT检查提示的转移淋巴结,无论荧光阳性与否,均常规清扫,其余部位无荧光阳性的淋巴结,则仅做常规检查。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数据,随访观察患者PSA反应、影像学检查等情况。术后PSA完全反应定义为术后40 d,PSA下降至0.2 ng/ml以下。结果25例淋巴结清扫时间中位值21(15~28)min,失血量中位值30(20~50)ml,住院时间中位值4(3~5)d。无严重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发生。25例病理均证实淋巴结转移;25例共清扫43枚淋巴结,其中荧光阳性淋巴结37枚,病理证实转移淋巴结32枚;每例清扫淋巴结中位值2(1~3)枚。25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7(15~57)个月。25例中24例(96%)达PSA完全反应,其中1例术后6个月出现生化复发,1例PSA完全反应后12个月出现影像学复发(髂骨转移,PSA为0.33ng/ml),此2例均予ADT后PSA降至0.2 ng/ml以下。1例术后PSA未达完全反应,予ADT治疗,3个月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淋巴结清扫术后3例PSA>0.2 ng/ml的患者,影像学检查腹膜后淋巴结清扫区域未见淋巴结复发。结论对于RP术后68Ga-PSMA PET/CT检查诊断为淋巴结复发的患者,采用荧光显像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手术范围相对较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PSA反应率高,复发率低。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淋巴结复发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 荧光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Tcm-利妥昔单抗(99Tcm-Rituximab)SPECT/CT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海南省肿瘤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2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7~73岁(中位年龄50.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99Tcm-利妥昔单抗SPECT/CT显像,分析图像并统计SLN的数量。显像后1~2 h进行手术,术中采用便携式γ探测器探测SLN,以术中检出的SLN数量为"金标准",评估99Tcm-利妥昔单抗SPECT/CT的诊断效能。结果99Tcm-利妥昔单抗SPECT/CT显像共检出SLN 67枚,以1~3枚者居多(68%,15/22),术中γ探测器共检出SLN 81枚,以2~4枚者居多(73%,16/22)。以患者为单位,99Tcm-利妥昔单抗显像的灵敏度为100%(22/22)、总符合率为100%(22/22);以淋巴结为单位,灵敏度为83%(67/81)、阳性预测值为100%(67/67)、总符合率为83%(67/81)。结论99Tcm-利妥昔单抗SPECT/CT对乳腺癌SLN的诊断灵敏度及符合率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利妥昔单抗 体层摄影术,发射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