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肾细胞癌支气管内转临床上相对少见,我科确诊肾细胞癌支气管转移1例,影像学以指套征为主要表现。该患者中年男性,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胸部CT示右上上叶前段支气管内高密度影,呈指套征。气管镜示右肺上叶前段开口干酪样坏死物质填充,反复经局部冷冻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持续存在右上指套征。后患者咳出烂肉样组织,病理提示转移性癌,来源于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

  • 标签:
  • 简介:肺癌的正确分期对肺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根据胸片、胸部CT和B超等形态学检查手段作为分期的依据,但18F-FDGSPECT的应用,从功能诊断的角度,可发现许多过去形态学检查不能检测到的病灶,从而为肺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了新的方法.作者自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期间,发现5例临床确诊为肺癌,采用18F-FDGSPECT显像,发现经胸部CT检查未显像的肺癌多部位转移,现总结报道如下.

  • 标签: ^18F-FDG SPECT显像 肺癌 肺内转移 淋巴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 近年来随着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 CT)的普及使得1个以上结节的检出率逐渐升高,同时也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对于内多发结节是良性、多原发(multiple primary lung cancer,MPLC)还是内转(intrapulmonary metastasis, IPM)的诊断,决定着患者的分期、治疗、愈后。然而,目前对于MPLC与IPM的诊断仍缺乏临床金标准,两者在临床上的鉴别仍存在挑战,本文就目前MPLC与IP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多原发性肺癌 同时性多原发肺癌 肺内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转瘤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对58例颅内转瘤患者进行的综合治疗的方法及结果,包括手术、化疗、全脑放疗、X刀放疗.结果综合治疗颅内转瘤可使患者获得最佳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结论综合治疗是颅内转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转移瘤 手术 放射治疗 X刀 化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原发腺癌与腺癌伴内转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腺癌伴内转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原发肺癌(原发组)与肺癌伴内转(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原发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原发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伴发内转的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原发腺癌和腺癌伴内转。同时多原发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腺癌伴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伴内转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分析颅内转瘤的临床特征、肿瘤来源、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2009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颅内转瘤34例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原发肿瘤来源、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经过顺利,肿瘤全切20例,大部切除11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明确肿瘤来源于肺癌转移20例(58.8%),乳腺癌转移6例(17.6%),消化道肿瘤转移5例(14.7%),原发灶来源不明3例(8.8%)。单发病灶25例,多发病灶9例。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11.2个月。结论手术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颅内转瘤有益,不仅能明确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而且及时减压可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开颅手术 生存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因腹泻1月于1997年11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肛门指诊无异常.直肠镜检示:距肛门12cm发现大小约3.0cm×2.3cm新生物.取材病检示:直肠癌.于11月12日行直肠癌根治术(Dixon氏术).术后病检示:直肠低中分化腺癌,侵及肌层,远近端未见肿瘤细胞残留.

  • 标签: 直肠癌 骶管内转移 肿瘤细胞 化疗
  • 简介: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1长T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转移瘤 单发
  • 简介:1病例报告1.1患者女,53岁。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7天于1999—02—13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1984年以来月经不正常,经常流黑色血块。诊断'子宫肌瘤'。1986年10月在外院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检查:神志清楚,左侧同向性偏盲。左下肢肌力Ⅳ级,左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扫描示右枕叶片状高密度灶,脑室无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次日3:00突然意识不清,右侧瞳孔散

  • 标签: 诊断 病例分析 CT表现 颅内转移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脑转移瘤的治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探讨颅内转瘤诊断和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经以手术、放疗和化疗为主综合治疗的80例颅内转瘤患者的预后。术前明确有肿瘤或肿瘤手术史76例,另4例术前肿瘤性质不明。结果:手术行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0例,其中原发病灶完全切除者28例,原发灶放疗或化疗者22例;多发灶只清除1个者11例:其余19例只行放疗加化疗。原发病灶中肺癌40例,占已知病灶52.6%,病理类型以腺癌和低(未)分化癌为多见,分别为41.2%和36.4%。本组生存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零7个月,中位生存期17个月,平均生存期16个月,只行放疗加化疗者平均生存期11个月。与同期未经综合治疗者相比,本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脑转移瘤诊断一经确立,治疗上应采取积极态度、手术切除肿瘤、去骨瓣减压、明确病理类型至关重要.再针对病理类型行放疗和,或化疗等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有帮助。

  • 标签: 颅内转移瘤 诊断 综合治疗
  • 简介:本研究旨在评估结直肠癌孤立肝、转移手术切除的有效性。共有256例患者因结直肠癌肝转移接受了肝切除术.其中31例患者伴同时性或异时性的转移。93.5%(29/31)的患者在肝切除术后发生转移,随后接受了肺叶切除术:6.5%(2/31)的患者在确诊肝转移时已发生同时性转移,并接受了分期的肝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

  • 标签: 结直肠癌肝转移 肝肺转移 同时性 手术效果 肝切除术后 肺叶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转移瘤病人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移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相关肿瘤的原发位置主要为妇科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布位置主要为左位置。肿瘤数目常见单发转移灶。结论:转移瘤的原发位置较为多样,而妇科生殖系统、下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最为常见,且病人的病灶分布位置也主要集中于左

  • 标签: 肺转移瘤 临床病理特点 肺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男,55岁,因“左肾癌切除术后4个月,无痛性肉眼血尿5d”入院。患者有无痛性肉眼血尿,不伴尿频、尿急,无明显咳嗽、咳痰、胸痛等,亦无腰肋部疼痛、畏寒和发热。既往史:4个月前因“左肾肿瘤并腔静脉瘤栓形成,右。肾占位病变,转移可能(图1,2)”曾在外院行左肾切除加腔静脉取瘤栓术(具体不详),术后病理检查为肾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枚淋巴结转移

  • 标签: 切除术后 肺转移 肾转移 左肾癌 无痛性肉眼血尿 术后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1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内转淋巴结解剖部位与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并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38例N1期NSCLC患者资料,男79例,女59例,年龄26~81(59±10)岁。分别依据以内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分期方案及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进行分期,其中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分为门组(第10、11组,mN1b)(36例)及内组(第12~14组,mN1a)(102例)。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复发风险及生存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种分期方法在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评估两者对具有不同疾病复发和生存风险的患者进行分期的有效性。结果根据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其亚组间(mN1a组比mN1b组)5年DFS及O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9.5%比35.7%、81.2%比56.0%,均P<0.05),而根据AJCC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其亚组间DF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期提示改良N1分期对于DFS(HR=1.814,95%CI:1.005~3.275)及OS(HR=3.919,95%CI:1.918~8.009)均为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第八版肺癌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并非DFS(HR=1.360,95%CI:0.767~2.412)及OS(HR=1.620,95%CI:0.839~3.131)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依据N1期NSCLC患者内转淋巴结的解剖部位定义的改良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可以有效预测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且优于AJCC第八版N1站淋巴结分期方案。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病理学N1 TNM分期 改良N1分期
  • 简介:目的总结脑转移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X刀)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2008年3月X刀治疗的有完整随访结果共520例颅内转瘤资料,其中单发转移灶336例,多发转移灶184例(2个病灶51例,3~5个病灶63例,6~10个病灶70例)。病灶直径5~35mm,平均16.4mm。治疗时平均中心剂量22Gy(20~25Gy),周边剂量12Gy(10~14Gy),覆盖病灶体积80%以上。结果520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的CT和MRI显示,完全缓解218例(41.9%),部分缓解182例(35.0%),无变化78例(15.0%),进展42例(8.1%),病灶总控制率91.9%(478/520)。生存时间达6个月者共442例(85.0%),生存时间达12个月者共354例(68.1%),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40%、5.5%,中位生存期为12.6月。结论X刀治疗脑转移瘤临床疗效肯定,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相对延长生存期。

  • 标签: X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放射治疗 转移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