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鼻咽部的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男,58岁,鼻咽右侧壁实性分叶状肿块,向内突入鼻咽腔,向外突入咽旁间隙,边界清楚,CT呈均匀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内见条状低信号,增强后中等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病理诊断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标签: 鼻咽肿瘤 树突状细胞肉瘤,滤泡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了解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史、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例单侧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进行研究,治疗上予以单侧扁桃体及新生物扩大切除术,总结病史和临床特点,明确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患者术后继续采取放化疗治疗,现无不适。结论扁桃体滤泡细胞肉瘤比较少见,主要诊断依据为其临床特点及病理检查,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术后结合放化疗。

  • 标签: 扁桃体 恶性肿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简介:摘要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复发倾向,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腹腔内脏器,以肝脏、脾脏多见。本文报道了1例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肝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分为经典型和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两种类型,后者是Cheuk等于2001年定义的一种新类型。本文报道1例表现为肠道息肉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并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表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颌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下颌骨的FDCS患者,通过问诊及专科查体,结合放射线、CT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析该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手术采取在肿瘤外1.5cm截骨,并配合放疗,该患者经5年复诊未见复发。结论:初步明确下颌骨FDCS的诊断方法,确诊必须依靠免疫组化,主要特征为CD21(+),CD35(+),治疗应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标签: 组织细胞肿瘤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颌骨恶性肿瘤 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患者男,52岁。因结肠镜检查提示息肉行内镜息肉切除术。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在炎性病变背景中散在分布,形成束状、层叠状。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有丰富的胞质,轻度嗜酸,细胞境界清楚,细胞核长形,染色质絮状或颗粒状,小而清晰的核仁,核膜薄,细胞学特征温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CD21、CD23、CD35和D2-40均阳性,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RNA肿瘤细胞阳性。病理诊断为结肠EB阳性的炎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肝穿刺活检诊断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对1例经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病理镜检和免疫组化研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肝区疼痛,肝穿刺后镜检为异型上皮样细胞,核分裂相易见。免疫组化为瘤细胞表达CD21、CD35阳性。接受以CHOP为基础的方案联合化疗,TACE治疗,吉西他滨+紫杉醇化疗。生存期8个月。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而原发不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少有报道,诊断与鉴别诊断须依靠病理镜检和免疫组化检测。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仍未确定。预后不良。

  • 标签: 肝穿刺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典型滤泡树突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特殊变异形态及潜在诊断陷阱,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006—2018年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的25例经典型FDCS进行组织形态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检测,结合文献分析其特殊变异形态的类型和特点。结果25例FDCS患者年龄23~77岁(平均52岁),男女比例为1.5∶1.0,肿瘤最大径1.5~20.0 cm(平均7.4 cm),其中12例(48%)在初次诊断时被误诊。17例有随访信息,随访时间5~96个月,复发、转移、病死比例分别为3/17、5/17、2/17。除了典型组织形态外,10例FDCS可见特殊的变异形态和/或组织结构,包括淋巴上皮癌样、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浸润癌样、霍奇金淋巴瘤样、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样及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等,是需要重视的潜在诊断陷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典型形态和各种特殊的变异形态均可表达2个以上滤泡树突细胞标志物(CD21、CD23、CD35等)。EBER原位杂交检测显示25例FDCS均为阴性。结论经典型FDCS罕见,除了典型的组织形态外还可出现多种特殊的变异形态,其中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癌样、纵隔或淋巴结内的霍奇金淋巴瘤样、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样变异型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加强对此类罕见变异形态的认识,提高诊断警惕性,有助于避免误诊。

  • 标签: 树突细胞,滤泡 肉瘤 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lik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IPT-like FDCS)的临床病理特征、穿刺活检标本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肝脏IPT-like FDCS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1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38和40岁,2例肿瘤均位于肝脏(其中1例发现时已出现纵隔转移)。肿瘤影像学及肉眼均为境界较清楚的肿块,穿刺活检及术后病理在低倍镜下均可见:较明显的炎症背景(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中弥散分布的滤泡树突细胞,部分呈束状及席纹状排列,高倍镜下肿瘤细胞有轻至中度异型,呈卵圆形、短梭形或梭形,可见小核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CD35及D2-40阳性,原位杂交EBER阳性。1例患者随访6年,因出现腹膜后淋巴结、L1~2椎体旁及食管转移灶,术后行放、化疗,另1例随访23个月无瘤生存。结论肝脏IPT-like FDCS是一种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的低度恶性肿瘤,穿刺活检出现炎性假瘤样病变时要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滤泡树突细胞标记)及EBER原位杂交,可帮助确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为最佳治疗,术后应密切随访,复发或转移后可辅助放化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肝脏或脾脏,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表现,并伴EB病毒感染。该肿瘤播散主要累及腹腔脏器,而腹腔外累及少见。本文报道1例55岁女性发生于肝脏的炎性假瘤样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伴椎旁转移并复发,结合文献复习对该疾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讨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伴颈部转移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FDCS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治疗首选扁桃体切除术+术后化疗,术后1年颈部淋巴结转移,再次行右侧择区颈廓清和左侧颈部淋巴结探查+术后放化疗。通过总结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随访结果,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随访9月,患者无瘤生存,咽喉无功能损失。结论:扁桃体滤泡细胞肉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低度恶性偏惰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单纯病变及病变累及扁桃体切除术后有一定复发率。治疗首选除扁桃体及病变切除外,同时行患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择区清扫或探查手术,术后辅助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 标签: 扁桃体 肉瘤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学特征及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自2003年1月-2012年3月收治的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患者1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法对其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肿瘤细胞CD21、CD23和波形蛋白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34、CD117未表达,CD35、S-100蛋白、CD68、HLA-DR、EMA为部分表达。EB病毒检测有7例为阴性。结论腹腔内结外滤泡树突细胞肉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对其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进行研究有助于鉴别诊断腹腔内其他类型的细胞肿瘤,发生于肝脏的呈炎性假瘤样形态的非典型患者,容易发生误诊。腹腔内非肝脏性滤泡树突细胞肉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并不密切。

  • 标签: EB病毒 树突细胞 滤泡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55岁男性的肝脏原发性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伴滤泡树突细胞异型增生的病例。组织学表现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背景中滤泡间区和滤泡生发中心出现有异型的梭形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D21、CD23、CD35。该病罕见,提示肝脏Castleman病应广泛取材避免遗漏滤泡树突细胞病变区域,造成疾病漏诊。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原发于脾脏并累及肝脏,于确诊4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散在阳性、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可确诊。

  • 标签: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脾脏 肝脏 免疫组化
  • 简介:树突细胞(DC)在诱导和调节固有及适应性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可塑性。在人类和小鼠,产生干扰素(IFN—α)的浆细胞树突细胞(pDC)能在体外调节同种T细胞免疫应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DC也能在体内调节免疫反应,包括移植物抗宿主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这些细胞也许能介导负免疫应答,从而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为器官移植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调节 移植免疫 Ⅰ型干扰素 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