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LRP3小体在固有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活化胱天蛋白酶1诱导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成熟和释放,参与多种宿主免疫和性反应。一旦机体对NLRP3小体的调控失衡,则可能产生过量的IL-1β和IL-18,从而引发一系列炎症性疾病。NLRP3小体活化在痤疮、银屑病、坏疽脓皮病、多发性肌/皮肌炎、大疱类天疱疮等皮肤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NLRP3小体在皮肤病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炎性体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8 皮肤疾病 NLRP3
  • 简介: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炎症与衰老的发生有关.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固有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机体出现一种低水平、慢性炎症状态,即衰老(inflammaging).小体(inflammasome)是由细胞内感受分子如patternrecognitionreceptors(PRRs)与接头蛋白ASC及procaspase-1蛋白组装而成的高分子量多蛋白复合物,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体能被多种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或内源危险信号分子激活,进而诱导caspase-1酶活化.

  • 标签: 炎性衰老 疾病发生 小体 老年性 CASPASE-1 pattern
  • 简介:摘要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蛋白复合物,是固有免疫应答的组成部分。小体的功能异常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失衡,并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小体与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Kaposi肉瘤及恶性黑素瘤等皮肤肿瘤有一定相关,提示小体异常活化造成的持续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失衡是皮肤肿瘤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重要环节。本文概述小体在皮肤肿瘤发病机理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炎性体 肿瘤,基底细胞 肿瘤,鳞状细胞 黑色素瘤 肉瘤,卡波西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脓毒症(sepsis)是目前最普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性反应是脓毒症由轻度转化为脓毒症休克的重要机制。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小体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复合物,受多种因素调控,可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与细胞焦亡。当体内NLRP3小体调控机制失衡,过度的性反应会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形成不可逆的组织病变,并可加快器官损伤。目前,NLRP3小体已作为脓毒症的潜在治疗靶点引起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NLRP3小体主要的激活途径、NLRP3小体影响脓毒症进程的机制及中医药在脓毒症中对NLRP3小体的调控作用国内外研究进展。

  • 标签: NLRP3炎性小体 脓毒症 负调控 炎性反应
  • 简介:据2012年5月31日GuoLT[PLoSPathog,2012,8(4):e1002659]报道,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者揭示Nlrplb的蛋白酶解加工需要小体(inflammasomes)的活化。小体是一种多重的蛋白质复合物,可以推进前细胞凋亡蛋白酶对于病原体相关的分子模式(PAMPS)内源危险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产生必要的应答。Nlrplb是一种NOD样受体.可以检测炭疽致死毒素的催化活性,随后通过共寡聚体化来激活前细胞凋亡蛋白酶-1的活化。

  • 标签: 蛋白质 活化 小体 炎性 加工 酶解
  • 简介:摘要小体是一种胞内多蛋白复合物,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其中以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小体最为著名。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在AS病情发展过程中,机体通过释放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等位于NLRP3小体下游的促因子参与AS发病,但NLRP3小体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仍需深入探讨,现就NLRP3体在AS发病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与分析。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炎性小体 细胞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引起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因为其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为我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炎症反应是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LRP3)小体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释放以及诱导细胞焦亡,在加剧脑梗死后缺血性脑损伤炎症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调节NLRP3炎症小体的相关机制能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脑缺血 缺血再灌注损伤 NLRP3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炎症小体是多蛋白组成的胞质复合体,通过调控caspase-1介导的促因子激活来增强对病原体或应激原的免疫应答,其激活失控可导致系统炎症反应。目前胰腺损伤与炎症级联反应启动的耦联机制仍不明确,而炎症小体的发现为SAP病因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就炎症小体激活在SAP病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潜在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炎症小体 焦亡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重,腹主动脉瘤的患病人数也明显增多。目前对于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比较单一,还是以手术干预为主。对于一些比较早期的、无症状的动脉瘤的治疗是我们现阶段比较关注的方向。小体作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有许多研究证明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小体与腹主动脉瘤发病之间的关系,有望为其未来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AIM)-2等小体的基本结构、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腹主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瘤,腹 血管外科 病因学 炎性小体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小体相关蛋白及因子在肝泡型包虫病(HAE)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8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HAE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35.20±7.50)岁;健康组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5.19±14.48)岁。免疫组化法检测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IL)-1β、IL-18、IL-33在正常肝组织(>病灶边缘2 cm)与病灶边缘组织内表达情况,统计分析表达水平差异;ELISA法检测病例组与健康组血清IL-1β、IL-18、IL-33的浓度,统计分析两组的差异。结果NLRP3、Caspase-1、IL-1β、IL-33在病灶边缘组织内的阳性细胞数目及染色强度较正常肝组织增强,而IL-18则减弱,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IL-33的浓度较健康组高[177.88(168.87,192.92) pg/ml比171.78(161.80,181.9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和IL-18的血清浓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3小体相关蛋白及因子在肝泡型包虫病中表达异常,提示小体可能参与了疾病的进展过程。

  • 标签: 棘球蚴病,肝 NLRP3炎性小体 免疫逃避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braindamage ,HIBD)的时间点NLRP3表达,寻找空窗期,减少HIBD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方法:32只7日龄SD大鼠,雌雄各半,两组大鼠随机分为6h、24h、72h和7d四组,每组8只,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法检测NLRP3和caspase-1,采用ELISA法检测il-1ijl-18的表达。结果:Westernblot检测海马NLRP3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HIBD组比较大鼠海马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术后6h高于对照组,72h~7d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发现半胱天冬酶-1的表达在HIBD损伤后24小时达到高峰,并在术后7天开始下降。NLRP3和caspase-1蛋白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NLRP3 炎症 新生大鼠 脑缺氧缺血
  • 简介:摘要创伤脑损伤(TBI)后,小体作为胞质内一种免疫信号复合物,其组装和激活可介导细胞焦亡,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加剧脑组织损伤,导致延迟细胞死亡和进行神经变性,造成神经功能障碍,在疾病的发展和预后中起到关键作用。TBI后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作用机制和靶向治疗已成为最近研究的热点。笔者就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相关通路与其在TBI后的活化和调控,以及抑制小体介导细胞焦亡的靶向治疗药物在TBI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TBI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脑损伤 分子靶向治疗 细胞焦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SC)移植对创伤脑损伤(TBI)大鼠小体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SD大鼠,分为4组,TBI模型组、生理盐水组、AMSC移植组、假手术组,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将AMSC移植到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移植1周后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TBI大鼠损伤周围区域小体蛋白复合物组分:NLRP1、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活性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1(Caspase-1)的表达,以及下游促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采用免疫组织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损伤局部的髓过氧化物酶(MPO)和单核/巨噬细胞抗原1(ED-1)的表达,测定各组损伤局部的性反应强度。通过改良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mNSS),分析AMSC移植对大鼠TBI的治疗作用。对各组小体组分及促因子表达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采用单向方差分析,移植术后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一步的组间比较采用LSD的方法;NS组与AMSC移植组性反应强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模型组损伤周围区域NLRP1和NLRP3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NLRP1(0.98±0.06比12.50±2.00,F=53.547,P<0.05)、NLRP3(0.99±0.08比12.56±1.93,F=61.324,P<0.05)、ASC(1.00±0.07比11.07±1.95,F=52.320,P<0.05)、Caspase-1(1.01±0.09比11.59±1.89F=52.306,P<0.05)、IL-1β(1.00±0.04比6.77±1.28,F=35.365,P<0.05)、IL-18(0.98±0.06比9.64±1.74,F=44.510,P<0.05)、TNF-α(0.98±0.06比7.26±1.57,F=38.755,P<0.05)。而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降低小体复合物各组分及下游促因子表达:NLRP1(12.55±1.80比8.06±1.97,F=53.547,P<0.05)、NLRP3(12.87±2.18比8.76±1.22,F=61.324,P<0.05)、ASC(12.22±2.25比5.88±1.15,F=52.320,P<0.05)、Caspase-1(12.43±2.28比6.73±1.33,F=52.306,P<0.05)、IL-1β(6.98±1.26比3.87±1.12,F=35.365,P<0.05)、IL-18(9.25±1.82比4.06±1.26,F=44.510,P<0.05)、TNF-α(8.35±1.42比4.09±1.12,F=38.755,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组可降低损伤周围区域的性反应强度。与生理盐水组比较,AMSC移植可促进TBI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结论AMSC移植对NLRP1和NLRP3小体的抑制作用是其抗作用的机制之一,从而促进TBI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

  • 标签: 创伤性脑损伤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调节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甲状腺(AIT)是一种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环境、遗传等在内的多种因素参与AIT的发病机制。已知甲状腺从原始的胃肠道发育而来,两者有着相似的胚胎学和生化特性,因此,AIT的发生与胃肠道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有共同之处。随着16s核糖体RNA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肠道菌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炎症小体是人体的先天免疫防线,在AIT甲状腺组织中已发现NOD样受体家族3(NLRP3)、黑素瘤缺乏因子2(AIM2)等炎症小体活性增强。菌群失调与炎症小体间相互调控对AIT的发生、发展可能产生影响,探索两者之间的调控机制对于甲状腺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肠道菌群 炎症小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小体及细胞焦亡在支气管哮喘(哮喘)中的作用日趋受到关注。NLRP3小体一旦被激活,可招募活化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激活并释放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加重哮喘气道性反应;进而Gasdermin D蛋白裂解,诱发细胞焦亡,细胞损伤加重哮喘气道重塑。现就NLRP3小体相关性反应和细胞焦亡机制及在哮喘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Nod样受体蛋白3 支气管哮喘 细胞焦亡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1 Gasdermin D 气道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EK7在乳腺癌中的促癌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qPCR法检测NEK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NEK7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生物学数据库筛查可与NEK7相互作用的蛋白,过表达NLRP3观察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在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NEK7,Western blot检测NLRP3蛋白表达水平,ELISA检测IL-1β和IL-18表达水平。结果NEK7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过表达并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NEK7过表达组:24 h为(0.33±0.02)、48 h为(0.59±0.02)、72 h为(0.76±0.02);空白对照组:24 h为(0.30±0.02)、48 h为(0.45±0.02)、72 h为(0.62±0.03);NEK7空载组:24 h为(0.32±0.02)、48 h为(0.46±0.02)、72 h为(0.63±0.03)]。NEK7与NLRP3表达呈正相关(R=0.13),过表达NLRP3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NLRP3过表达组:24 h为(0.35±0.02)、48 h为(0.65±0.02)、72 h为(0.80±0.03);空白对照组:24 h为(0.33±0.02)、48 h为(0.51±0.02)、72 h为(0.66±0.03);NLRP3空载组:24 h为(0.34±0.02)、48 h为(0.52±0.03)、72 h为(0.66±0.03)]。NEK7可正调控NLRP3蛋白表达,及上调IL-1β[NEK7过表达组(129.96±7.62)pg/ml,空白对照组(19.80±2.42)pg/ml,NEK7空载组(21.30±1.77)pg/ml]和IL-18[NEK7过表达组(144.08±17.20)pg/ml,空白对照组(16.84±2.34)pg/ml,NEK7空载组(17.64±1.94)pg/ml]表达水平。结论高表达的NEK7通过激活NLRP3小体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显示NEK7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潜在作用靶点。

  • 标签: 乳腺癌 NIMA相关激酶7 炎性小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小体与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的相关及利拉鲁肽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N组)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C组)各3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测定血清中NLRP3、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的水平,分析2组指标差异及其相关。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C组,n=10)和高脂饮食组(HF组,n=20),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饲料喂养;喂养12周后,将HF组随机分为HF组(n=10)和利拉鲁肽组(100 L组,n=10),分别给予0.5 ml/kg灭菌等渗盐水和100 g/kg利拉鲁肽2次/d皮下注射。4周后检测各组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中NLRP3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或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组和C组年龄、性别、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以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总胆固醇和总胆汁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N组的收缩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肌酐、碱性磷酸酶(ALP)、NLRP3、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白细胞计数均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总胆红素则低于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3与收缩压、BMI、空腹血糖、血肌酐、IL-1β、IL-18、甘油三酯、血尿酸、GGT、ALT、AST呈正相关,但与总胆红素和HDL-Ch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NC组相比,HF组体质量、肝脏质量、血清生化指标(甘油三酯、AST、ALT)、肝脏中NLRP3小体及炎症因子的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经利拉鲁肽治疗后,与HF组相比,100 L组各指标均明显下降。结论与健康体检者相比,NAFLD患者炎症相关指标、体质量、血脂和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大鼠模型上的研究结果也与此一致;对NAFLD大鼠的利拉鲁肽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NFALD,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来改善肝脏的炎症及脂肪变性。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利拉鲁肽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
  • 作者: 庞敏 蔡薇 唐雪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童感染免疫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014,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儿科,深圳 518038
  • 简介:摘要幼年特发性关节(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一组原因不明,以慢性(持续6周或以上)关节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其他组织器官损害的慢性全身性疾病,是儿童关节慢性炎症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A20又名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α-induced protein 3,TNFAIP3),是NF-κB信号通路的负调控因子,可以通过双重泛素编辑功能调控细胞分化凋亡,参与炎症反应以及调节免疫。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症小体是由模式识别受体组装成的一组多蛋白复合体,可感知微生物感染及细胞损伤等危险信号,介导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 aspartic acid specific protease-1,caspase-1)的活化并促进IL-1β和IL-18的生成与分泌,在多种炎症疾病中发挥促作用。研究发现A20可直接降低NLRP3的基础表达,抑制caspase-1的活化,同时可以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间接限制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限制炎症反应,在JIA中发挥重要抑作用。A20与NLRP3炎症小体有望成为判断JIA治疗疗效及预后的新型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本文主要总结A20和NLRP3炎症小体的结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并就A20及NLRP3炎症小体与JIA遗传易感性及发病机制的相关作系统综述。

  • 标签: A20 NLRP3炎症小体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遗传易感性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通过调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NLRP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动脉线穿法SAH模型,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溶剂组、SAH+溶剂组和SAH+褪黑素组四组,进行SAH出血量评级和小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组织水含量测定脑水肿,伊文思蓝法测定血脑屏障(BBB)通透,检测脑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水平,神经核抗原(NeuN)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神经元存活和死亡率,WesternBlot检测脑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NLRP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前凋亡因子(Bim)和活化的caspase-1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脑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_6(IL-6)水平。结果槲皮素可以提高SAH小鼠生存率,降低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减少脑神经元凋亡,提高脑谷胱甘肽(GSH)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减轻脑水肿和BBB通透损害。槲皮素可以降低NLRP3以及细胞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抑制IL-1β、IL-6的分泌和活化的caspase-1的蛋白表达,并可以增高抗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降低凋亡前体因子Bim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NLRP3性相关的凋亡来减轻SAH后的EBI。

  • 标签: 褪黑素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CC950对辐射所致小鼠认知障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NS)组、全身照射(IR)组和照射后MCC950干预(IR+MCC950)组,每组15只。IR组和IR+MCC950组小鼠给予137Cs单次4.0 Gy照射,吸收剂量率为1.118 Gy/min,NS组不接受照射。IR+MCC950组小鼠从照射后3周开始腹腔注射MCC950,每日1次,每次10 mg/kg。新旧事物识别等方法检测小鼠认知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CA3区NeuN蛋白的表达;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LRP3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IR组小鼠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4.321、5.473,P<0.01),IR组小鼠社会认知识别指数显著降低(t=2.097,P<0.05)。MCC950治疗逆转以上改变(短时及长期新旧事物识别测验:t=5.860、4.598,P<0.05;新旧位置识别测验:t=3.040,P<0.05;社会认知测验:t=4.021,P<0.01)。IR组小鼠海马NLRP3、Caspase-1、IL-1β和IL-18的表达明显高于NS组(t=2.699、8.515、3.340、3.950,P<0.05);与NS组相比,辐射显著上调了海马BAX、Caspase-3和PARP1的表达(t=3.887、2.742、3.287,P<0.05),而MCC950显著降低了其表达(t=2.852、4.090、9.614,P<0.05)。结论NLRP3小体抑制剂MCC950可能是通过降低辐射所致的海马炎症反应及神经元凋亡,从而减轻辐射所致认知损伤。

  • 标签: 辐射 认知损伤 NLRP3炎性小体 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