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种植治疗当中膜材料在骨再生引导作用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最近 14个月来到本院就诊的患者 220例进行分析,随着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进行治疗,二组人数均等,其中观察组应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材料来进行骨再生引导,而在对照组则应用钛膜材料来进行修复,之后针对两组患者的修复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为 92.74%,而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则为 73.67%,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 12.73%,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种植与骨再生引导过程中应用口腔修复膜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修复成功率,同时对于骨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 引导骨再生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种植中应用引导再生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拔牙后种植患者共76例,患92颗,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在拔牙创窝内进行种植体直接填塞,研究组则在填塞同时实施引导再生术(GBR),对比两组患者一期手术6个月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植骨厚度、骨生长效果、成骨厚度均较对照组更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引导再生术对患者拔牙后种植的治疗效果明显,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将其推广应用。

  • 标签: 种植牙 引导骨再生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引导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种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钛膜,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比较两组骨再生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植骨再生成功率93.3%,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引导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骨再生成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海奥口腔修复膜 牙种植 骨再生
  • 简介:摘要随成人患者增多,正畸学者不断寻求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跨学科合作将传统正畸诊治领域不断拓展。加速成骨正畸(PAOO)是结合骨皮质切开、骨移植及正畸施力为一体的诊间手术,以“局部加速现象(RAP)”为理论基础,具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率、缩短正畸矫治时长、增加槽骨宽度及增强正畸治疗后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就PAOO手术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临床手术方法、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局部加速现象 成人正畸 骨皮质切开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周病的单纯性治疗和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采用单纯性治疗,联合组采用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组并发症发生率26%,和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的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及槽骨密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单纯性牙周治疗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周病的单纯性治疗和周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采用单纯性治疗,联合组采用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组并发症发生率26%,和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的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及槽骨密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周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单纯性牙周治疗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临床中应用于种植中引导再生的效果情况。方法择取在2016年9月—2018年7月时段到我院接受种植引导再生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n=49)、乙组(n=49),甲组使用钛膜进行引导再生,乙组行Bio-Gide修复膜帮助引导再生,观察治疗效果、不同时段骨密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治疗后,手术治疗后,乙组术后2以及术后4时上述情况显著优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P<0.05)。结论对于行种植引导再生的患者而言,选择Bio-Gide修复膜材料的效果更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低,可改善预后,在临床中具有可观的价值,应当推广。

  • 标签: Bio-Gide修复膜 钛膜 引导骨再生 牙种植
  • 简介:目的探讨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有效性。方法28例伴有槽骨吸收的种植体周围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原则将种植体(共34枚)分成2组,分别行GTR,其中试验组(n=18)在术中使用甘氨酸龈下喷砂系统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对照组(n=16)采用塑料刮治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清创。在治疗前(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检测,包括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水平(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每个时间点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治疗前与治疗后的自身对比,并在基线、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进行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基线,试验组和对照组各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PLI、BI、PD、CAL及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均较治疗前(基线)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BI、PLI、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BI=5.103,PBI=0.031;tPLI=5.556,PPLI=0.025;tPD=4.440,PPD=0.043;tCAL=4.879,PCAL=0.034)。患者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994,PPD=0.033;tCAL=4.831,PCAL=0.035)。患者治疗后12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PD、CA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D=4.302,PPD=0.046;tCAL=4.325,PCAL=0.048)。患者治疗后6及12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种植体的PLI和BI均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影像学垂直骨增量在治疗后3、6、12个月试验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31,P3=0.035;t6=4.412,P6=0.044;t12=5.087,P12=0.031)。结论在改善种植体周围炎炎症水平及促进槽骨再生方面,甘氨酸龈下喷砂联合GTR较机械刮治联合GTR更具优势,可�

  • 标签: 引导组织再生术 牙龈下刮治术 种植体周围炎 甘氨酸龈下喷砂
  • 简介:摘要目的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观察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5月起—2018年12月毕,对到我院选取60例上颌前牙单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探讨分析,以均匀分组作为原则将选取的患者分为1组、2组以及3组,各20例,1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实施治疗,2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3组患者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实施治疗。结果相较于3组,槽嵴宽度增加值1、2组显著较差,且1差于2组(P<0.05);相较于3组,PES变化百分率1、2组显著较差(P<0.05)。结论于美学区口腔种植中应用骨劈开联合骨挤压及引导组织再生技术的效果显著,有效增加了槽嵴宽度,同时提升了软组织美学效果。

  • 标签: 骨劈开 骨挤压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美学区口腔种植
  • 简介:摘要基础治疗是每一位牙周病患者获得健康的必经之路。超声技术的应用,使基础治疗变得更为简单,便捷和舒适,本文从基础治疗的不同方面将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超声技术 牙周基础治疗 牙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致病菌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PCR技术检测患者基线,进行机械治疗后以及50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致病菌的含量。结果机械组治疗后PLI、PD、BI数值均明显降低,其中在治疗后2个月降到最低,治疗后4个月有所回升,但较治疗前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机械组6中致病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PLI、PD、BI数值,Aa、Pg、Tf、Pi、Fn、Pn6种致病菌的感染在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参与作用。

  • 标签: 牙周机械 慢性牙周炎 牙周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通过基础治疗的方法对患转归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7年4月我院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资料6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将60例患者依照咬合时间测定值大小分层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全口SRP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咬合创伤位咬合调整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28天之后记录其全口探诊深度、出血指数、咬合创伤位咬合时间、咬合受力比,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28天之后和0天比较,出血指数显著下降,牙周袋深度显著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28天之后和0天比较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咬合时间与0天比较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进行单独咬合调整治疗无法显著改善牙周炎,通过SR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咬合创伤位咬合时间,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牙周炎伴咬合创伤 牙周基础治疗 患牙转归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