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中占通说地位的犯罪客体的概念存在缺陷,特别是该概念中的中心词“社会关系”一语过于隐晦和抽象,未能担负起对犯罪客体的解释功能,同时未揭示犯罪客体的具体内涵,缺乏实体性和专属性,与犯罪概念的本质特征相重合。作者在对国外几种学说进行评判的基础上,借鉴“法益侵害说”的合理内容,对犯罪客体作了重新界定,只有这样,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法学原理,与刑法的相关规定相吻合,而且更有利于从理论上理顺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之间的逻辑关系。

  • 标签: 犯罪客体 刑法理论 犯罪构成 社会关系 法学原理 人权思想
  • 简介:  二、 作为犯罪构成一部分的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要件是刑法保护客体的类型化,  关于刑法保护客体犯罪客体,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

  • 标签: 犯罪客体
  • 简介:刑法是保障法,是第二次保护的规范。刑法调整的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而是经民法、行政法等其他法律调整过的社会关系即法律关系,因此,犯罪客体的本体应当是法律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社会关系,具有广泛性、重大性、多重法律属性等特点。犯罪客体属于判断而不是概念的范畴,其内容是“行为对法律关系的破坏性”即行为的违法性。犯罪客体的实质是就行为的法益侵害性进行判断。

  • 标签: 犯罪客体 刑法规范 法律关系 法益
  • 简介:刑法理论界所持有的对犯罪客体进行完善或废除的观点囿于通说理论,对犯罪客体进行了不合理的认定。犯罪客体要件是发动犯罪评价的前提,也是整个犯罪构成体系能否进行深入评价的首要条件,对于认定犯罪和保障人权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须具备。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工具,所以作为犯罪构成要件之一的犯罪客体应当是具体的、可操作的。借助于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内在统一关系,犯罪客体的内涵应当界定为:犯罪对象的存在状态。

  • 标签: 犯罪客体 认定工具 完善论 犯罪对象
  • 简介:犯罪客体 刑法保护客体 犯罪客体要件 犯罪客体事实,二、 作为犯罪构成一部分的犯罪客体*犯罪客体要件是刑法保护客体的类型化,关于刑法保护客体犯罪客体

  • 标签: 从新角度 犯罪客体 角度犯罪
  • 简介: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财产所有权."他人财产所有权"应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应仅仅指私有财产所有权.因为:1.从立法上看,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对象是"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并未将侵占罪的对象明确限定为私有财产.2.从实践来看,非国家工作人员、非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侵占公有财物的犯罪行为客观存在.3.从程序上看,侵占罪适用"告诉乃论"的自诉程序,但不能据此排斥公有财产所有权在本罪中的客体地位.

  • 标签: 侵占罪 犯罪客体 私有财产所有权 公有财产所有权
  • 简介:试论职务犯罪客体吉甦生职务犯罪客体包括职务犯罪之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刑法学界在诸多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仅就其主要问题,谈谈个人之见,借此抛砖引玉。一、关于职务犯罪同类客体之辩析关于职务犯罪同类客体,我国刑法理论表述上不尽...

  • 标签: 职务犯罪 直接客体 同类客体 职务行为 管理职能 利用职务之便
  • 简介:建国60年来,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到展开本土性研究形成通说,再到目前的“百家争鸣”,我国关于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研究逐步深入。关于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构成要件地位、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关系等问题,争论还颇为激烈。当然,在诸如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分类、犯罪客体犯罪对象的功能等问题上,理论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共识。

  • 标签: 犯罪客体 法益 犯罪对象 行为对象
  • 简介:犯罪客体本身是政治需要而非法律的产物,刑法作为一种规范表现不应有犯罪客体存在的空间,刑法要保护的社会利益可以体现在刑事立法的原则性规定中,一旦刑事立法确定后.犯罪客体不应再具有独立的评价功能。

  • 标签: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 社会关系 犯罪对象
  • 简介:犯罪客体说成是为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利益(注,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把犯罪客体解释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我国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首先把犯罪客体视为是一定的社会关系

  • 标签: 传统犯罪 客体理论 犯罪客体
  • 简介: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在理论上能得到科学的论证。当犯罪构成从犯罪成立的意义上来定义时.犯罪客体犯罪构成中反映和说明犯罪本质特征的必要要件,无犯罪客体则无犯罪犯罪客体具有一定的法定性,它是客观实在的、反映犯罪社会危害性的价值要件。许多犯罪犯罪直接客体需要通过对犯罪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主体要件来概括,但是,若其犯罪直接客体已被确立下来.它具有反制作用,可以限制对犯罪客观要件、主观要件和主体要件的实质解释。价值要件(犯罪客体)和事实特征要件(犯罪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存在着一个“互为反制定律”。

  • 标签: 犯罪客体 犯罪构成 构成要件 实践价值 本质 批判
  • 简介: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对公私财产的占有权利而非所有权,因为所有权资格在法律上不可能被非法改变,盗窃行为所(欲)影响或者改变的,只是他人对财物的占有状态,不管他人对于财物的占有是什么性质的占有,盗窃犯罪都是对他人行使占有权的妨害.占有权能够直观反映出盗窃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

  • 标签: 盗窃罪 所有权 占有权
  • 简介:犯罪客体犯罪构成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关于这一范畴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如何把握,是目前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本文从马克思经典论述中能否寻到犯罪客体的理论依据出发,认为将犯罪客体作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并不科学。为了确立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应有的地位,本文对此进行了多向度的分析,从而廓清了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理论中应有的地位。

  • 标签: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对象
  • 简介:  犯罪对象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我国计算机犯罪客体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我国规定的计算机犯罪是对后两种安全特别保护

  • 标签: 侵害客体 再研讨 客体再
  • 简介:我国刑法理论1直认为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犯罪客体不同,(1) 原强奸罪与奸淫幼女罪的犯罪客体,奸淫幼女罪的客体或者保护法益也应该是幼女性权利方面的内容

  • 标签: 客体既遂 强奸罪犯罪 新强奸罪
  • 简介:拐卖行为客观上完全可能现实地侵害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身体安全或家庭关系,但是将其作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稳定的法益,不仅不利于对妇女、儿童权益的周延保护,而且不能很好地反映刑法规定本罪的目的。将人格尊严视为本罪的犯罪客体,既能实现相关刑法条文之间的协调,又揭示和反映了本罪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可以最大程度地拉近"剥削"与"出卖"之间的实质联系,有利于国内法与国际法的接轨。拐卖妇女、儿童罪与人口贩运罪之间的差异,不仅不足以影响我国全面履行国际公约的义务,而且可以兼顾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国情,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本罪的打击范围,更好地反映国际法和国内法保护妇女、儿童的立法宗旨。采纳"人格尊严说",有利于确定"以出卖为目的"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有利于确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实行行为,有利于否定"违背被害人意志"的构成要件地位。

  • 标签: 拐卖妇女、儿童罪 犯罪客体 以出卖为目的 实行行为 违背被害人意志
  • 简介:从浙江虐童案可知,家庭关系外的虐待行为同样产生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虐童案不能适用寻衅滋事罪,从处断上也不能适用虐待罪。婚姻家庭类犯罪应当脱离婚姻家庭关系这一刑法客体对其的束缚,顺应1997年《刑法》修改的潮流,将婚姻家庭类犯罪扩大至“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广义上的同类客体之中。

  • 标签: 犯罪客体 婚姻家庭类犯罪 刑法 虐童案
  • 简介: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302条明确规定:"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立法者将该罪列在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第一节扰乱公共秩序罪中,是为了打击破坏殡葬管理制度与有伤社会风化的犯罪行为。根据传统的刑法学理论,犯罪客体是指由我国刑法所保护的,并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不难看出,盗窃、侮辱尸体罪的犯罪客体是指被侵害的正常的社会公共管理秩序关系。但对于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以为该罪的犯罪客体并非这么简单,应该还包括其它受侵犯的社会关系,本文拟从这一点以及怎样对它们提供民法上的救济来谈谈自己的拙见。一、尸体、法律意义上的物,物权三者之间

  • 标签: 盗窃尸体罪 侮辱尸体罪 犯罪客体 社会管理秩序
  • 简介:客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人们关于客体的认识也不断得到深化。本文结合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对认识客体作一初步探讨。一、什么是客体客体是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和主体的矛盾构成认识论的一对基本矛盾。有关人类认识的各

  • 标签: 客体 主体 主客体矛盾 物质客体 精神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