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首先对二氧化甲烷化的二种机理进行了回顾,并对这二种机理存在的可能性进了探讨。结果表明,二氧化甲烷化经过一氧化碳加氢的可能性不大,而经过甲酸根中间体加氢的可能性极大。同时对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共存时,一氧化碳对二氧化甲烷化的影响进行了动力学分析。更多还原

  • 标签: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烷化 机理
  • 简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rTiO3及其镁掺杂的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超细微粒催化剂,应用TEM、XRD等手段,研究所得超细微粒催化剂的粒子大小、组成结构与OCM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高温、粒子细化、B位掺杂对OCM反应CH4的转化率、C2选择性都有提高.750℃时,SrTi0.9Mg0.1O3对OCM反应的甲烷转化率为28.9%,C2选择性为60.0%.

  • 标签: 甲烷氧化偶联 溶胶-凝胶法 钙钛矿型 B位掺杂 镁离子 超细微粒
  • 简介:本文对大气二氧化碳和甲烷本底监测的气相色谱系统进行了描述,阐述了监测的方法,给出了部分测试结果,并对近期所监测的实际样品作了初步分析。

  • 标签: 二氧化碳 甲烷 本底深度 气相色谱
  • 简介:Ni/Al2O3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是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上进行的。考察了催化剂的床层温度、反应压力、空速和原料气配比对催化剂积炭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积炭速率随催化剂床层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低于70℃时,积炭速率骤增:积炭总是发生在催化剂床层的下段;若空速超过3.0×105h-1,积炭速率随空速增加而明显降低。从FTIR实验结果可知,吸附在Ni/Al2O3催化剂表面上的CO,一部分歧化生成了CO2和C。综上所述,催化剂表面积炭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反应:2CO→C+CO2,CO+H2 =C+H2O

  • 标签: 甲烷氧化 合成气 积炭 炭生成反应
  • 简介:研制了两种不同的碳分子筛变压吸附(真空变压吸附)流程,并在试验设备上成功地从烟气和其它含二氧化碳的气体中回收二氧化碳,以及从掩埋气(垃圾掩埋场里产生的气体)中回收甲烷。第一批变压吸附设备已投入运行,使该两种流程已推向市场。图6表1。

  • 标签: 碳分子筛 变压吸附装置 二氧化碳 甲烷 回收
  • 简介:简要介绍了国外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情况.重点论述了甲烷的特点及它用作液体燃料的优缺点.液氧/甲烷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性能,甲烷有好的再生冷却性能,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推进剂组合.但由于其密度比冲比液氧/煤油发动机低,使用安全性也不如煤油;性能又比液氧/液氢发动机低,这些都限制了液氧/甲烷发动机的发展和应用.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液氧/甲烷发动机型号开展研制工作,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其使用的历史.

  • 标签: 甲烷特性 液氧/甲烷发动机 综合评述
  • 简介:甲烷虽然是最简单的烃,但如果我们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就会惊奇地发现:甲烷原来含有丰富的素材,可以在各种题型的各个知识点中出现。甲烷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频频出现,逐渐成为新崛起的“明星”。通过对历届高考中甲烷试题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维,提高我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甲烷 高考化学 明星 高考试卷 历届高考 拓展思维
  • 简介:对硝基取代甲烷的硝基式和酸式两种异构体,用CNDO/2方法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这类化合物的C—N间键级函数(YCN)与离解能(DCN)、键长;H—O间键级函数(YOH)、氢原子极化率(PH)与酸性、熔点;能量差(△E)与平衡常数之间具有某种相关性.对硝基甲烷的负离子的几何构型和成键情况进行了讨论,负离子为平面构型,C—N间约为1.6级键.

  • 标签: 分子轨道 取代甲烷 甲烷分子
  • 简介:方法一用无水氢氧化钡与无水乙酸钠按1:1混合加热,反应速度快,生成气体多。无水氢氧化钡可用实验室里的药品加热制成白色粉末(用蒸发皿加热),放在干燥器中冷却使用。方法二用无水醋酸钠2g,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15g,研细混合均匀。然后将混合物装入事先卷好的铝箔(包装香烟的铝箔、锡箔均可)圆

  • 标签: 甲烷制取实验 反应速度 氢氧化 醋酸钠 氧化钙 氯化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