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疱疹病毒(EB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在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诊治的EB病毒感染患儿2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26例,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单独治疗,实验组采用干扰素、更昔洛韦联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研究252例EBV病毒感染患儿中,按照年龄分组:婴儿期3.97%、幼儿期53.57%、学龄前期28.97%、学龄期13.49%,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所占比例较高;临床主要以发热、咽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咽痛为主要表现,其中肝脾肿大在学龄期(44.12%)所占比例最高,双眼水肿在幼儿期(10.37%)所占比例最高。实验组热退时间、眼睑水肿及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分别为(3.55±1.58)h、(3.82±1.17)h、(9.55±1.60)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0±1.80)h、(5.33±1.58)h、(10.44±1.66)h(t=3.64、2.47、2.67,P < 0.001、P=0.024、0.009)。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03%(107/1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2%(121/126),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P=0.003)。结论儿童EBV感染在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上采用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效果更显著。

  • 标签: 疱疹病毒 更昔洛韦 干扰素 发热 咽充血 颈部淋巴结肿大 咽痛 双眼水肿 肝脾肿大
  • 简介:目的:了解胸腔积液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胸腔积液、漏出性胸腔积液和其他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为标本,用PCR检测HCMV、EBV和HSV.结果:HCMV检出率为结核组27.9%、其他组20.9%、恶性组14.9%、漏出组8.5%;EBV检出率为其他组7.0%、恶性组6.4%、结核组2.3%、漏出组2.1%;HSV仅在结核组有2.3%的阳性发现,其余各组均未检测到阳性结果.结论:各种胸腔积液均存在疱疹病毒感染,疱疹病毒感染可能是导致或加重胸水征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胸腔积液 疱疹病毒 感染 关系
  • 简介:摘要病毒感染是天疱疮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天疱疮合并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研究显示,HSV感染会对天疱疮患者的病程、治疗效果甚至皮损形态等产生影响。但由于现有研究在样本量、检验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多差异,故HSV在天疱疮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对天疱疮临床特征的总结在各研究结果中差异较大。本文就天疱疮合并HSV感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做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为诊治提供依据。

  • 标签: 天疱疮 疱疹病毒1型,人 疱疹病毒2型,人 疾病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疱疹病毒感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4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3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及单纯孢疹病毒(HSVⅠ型、Ⅱ型)感染的IgM抗体,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EB病毒VCAIgM抗体,再采用PCR-southern对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MV-IgM及HSV-IgM阳性率分别为20.0%,15.6%,对照组分别为5.3%,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VCA-IgM阳性率为6.7%,对照组未检出VCA-IgM阳性,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EBVDNA阳性率为33.3%,对照组为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较高的HCMV、HSV及EBV活动性感染疱疹病毒感染与肺结核患者病情有一定联系。

  • 标签: 肺结核 疱疹病毒感染 检测
  • 简介:患儿女。因“生后哭声不畅10余min”入院。系G1P1,母孕36“周,臀位助产娩出,出生体重2340g,羊水I度污染、量适中,无脐带绕颈,生后哭声弱伴有四肢青紫,Apgar评分1min7分,给予清理呼吸道、按摩背部、刺激足底后改善,但哭声弱、不顺畅,偶有口吐泡沫,5min评8分,父母亲否认孕期疱疹病史,母亲儿时有疱疹病史。入院查体:神志清,反应欠佳,哭声弱、刺激后哭声稍尖,口周青紫,面色红润,前囟门平坦,肛周6~8枚疱疹、大小约4~6.0mm,疱液澄清、周围有红晕,部分破溃,时有口吐泡沫,心脏听诊阴性,双肺可闻及少许粗湿哕音,腹部未见异常,大阴唇未遮盖小阴唇,会阴部青紫、有瘀斑,双足淤青肿胀、右足明显,四肢肌张力偏低,拥抱反射减弱。见图1。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早产儿
  • 简介: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弓形体(TOX),单纯疱疹病毒(HSV)对围产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及致畸作用。方法:对128例孕25-41周围产期死胎,死产,早产胎儿采用尸体解决观察各脏器发育以及感染所致畸形改变。PCR检测CMV,TOX,HSV三种病原体在肺,肝、肾,脾,脑,胎盘、肠脏器感染发生率。结果:CMV感染56.25%(72/128),弓形体13.28%(17/128),单纯疱疹病毒12.50%(16/128),CMV与TOX共同感染8.59%(11/128),CMV与HSV共同感染3.91%(5/128),TOX与HSV共同感染1.56%(2/128),CMV与TOX,HSV共届感染2.34%(3/128),128例尸体解决中发现畸形27例占尸体解剖总数21.09%,对照组100例胎盘三种病原体检测阴性,结论:CMV是死胎,先天畸形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并且感染为多器官性,HSV也表现出多脏器感染,是造成胎儿死亡的原因之一,TOX主要感染胎盘和脑。

  • 标签: 围产期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单纯疱疹病毒 感染 死胎
  • 简介:水痘-带状疤疹病毒(Varicella—zostervirus,VZV)感染可引起中枢和外周的血管病变。VZV感染后脑血管病变是导致儿童期脑、脊髓缺血/缺氧性坏死,动脉瘤,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有关VZV感染后缺血性卒中的病例报道有所增加,其原因尚不清楚,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治疗措施仍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血管炎 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健康儿童-疱疹病毒感染状况以及自然免疫情况。方法采集社区中3~15岁儿童血清标本500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性试验检测500例儿童体内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IgG抗体水平。结果在这500例儿童血清标本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阳性儿童225例,抗体阳性检测率为45.00%,其中抗体含量的均值为364.25mIU/ml,每个年龄组中抗体阳性检出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水平最低,10~15岁年龄组的阳性率水平最高。结论针对社区中6岁以下的儿童应积极接种水痘疫苗。

  • 标签: 城市社区 水痘-疱疹病毒感染状况 抗体水平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不孕症妇女血清进行HSV-IgM、IgG抗体检测,并与同期早妊妇女作对照。结果不孕组HS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早妊组(P﹤0.01),两组HS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V活动性感染与不孕症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不孕症 病毒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3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病毒培养、抗原捕获PCR(AC-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同时对186份生殖器疱疹标本进行HSV检测。结果病毒培养法、AC-PCR法检测HSV阳性率明显高于IIF法(P<0.01)。病毒培养法、AC-PCR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3种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皮疹水疱内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IIF法检测糜烂结痂的阳性率较低(41.03%)。结论3种方法均适用于生殖器疱疹水疱期患者标本的检查。而病毒分离培养法、AC-PCR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糜烂结痂患者标本较皿法敏感。

  • 标签: 生殖器疱疹 患者 病毒培养 阳性率 PCR法 水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弓形虫病是由寄生性原虫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弓形虫感染呈全球分布,以温热和潮湿的国家最常见。但饮食习惯也影响感染率;在法国,50%~75%的人群血清弓形虫抗体阳性。在英国,大约20%人群血清抗体阳性。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感染率相似。

  • 标签: 疱疹病毒 临床研究 发病机理 CMV HSV EBV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血中微量元素的变化。方法测定28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与62例健康新生儿血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组血清锌、铁、镁均低于正常,全血铅、血清铜均高于正常。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时,新生儿血液中微量元素存在一定的失衡,与感染所造成的机体伤害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和调理新生儿血液中微量元素,对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新生儿 微量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然流产妇女巨细胞病毒(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对自然流产妇女血清进行CMV、HSV-IgM、IgG抗体检测,并与同期早妊妇女作对照。结果流产组血清CMV、HSV-IgM、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8%、98.90%,5.25%、96.13%;早妊组阳性率分别为0.90%、98.19%,1.81%、95.02%。流产组CMV、HSV-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早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两组CMV、HSV-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V、HSV活动性感染与自然流产密切相关,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自然流产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播散型新生儿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患儿7例,其中男3例,剖宫产4例,起病日龄3~10 d,仅1例有疱疹接触史。6例首发症状为发热,1例为黄疸退而复现,部分伴有精神萎靡、纳奶量下降、腹胀等,病情进展期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瘀斑、呼吸窘迫、抽搐、皮肤或口腔黏膜疱疹。7例患儿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有不同程度升高,均有肝脏受累;5例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合并肝衰竭,2例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怀疑HSV感染后均予阿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最终3例合并肝衰竭死亡,4例治愈,随访未见并发症。结论全身播散型新生儿HSV感染临床表现与细菌性脓毒症相似,可致多系统受累,以肝脏损伤最常见,病死率高,死因多为肝衰竭。

  • 标签: 单纯疱疹病毒 全身播散 肝衰竭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噬血细胞性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相关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病房自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VZV感染相关视神经病变5例,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例患者共受累7只眼;有3例(3/5)累及单眼,2例(2/5)双视神经均累及。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重度视力损害4只眼(4/7),非重度视力损害3只眼(3/7)。视力明显改善1只眼(1/7);好转2只眼(2/7);无变化4只眼(4/7)。急性期的MRI均见视神经和(或)鞘膜的异常信号。例3在发病后第2天给予抗病毒和激素治疗,视力恢复较好;余4例视力预后均差。结论头面部VZV感染可引起严重的视神经病变,导致重度视功能障碍,且预后欠佳,但复发少见。此部位的VZV感染建议早期静脉应用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最佳)及激素,最好72 h内用药,以尽量避免和减轻继发的视神经病变。

  • 标签: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视神经炎 视神经周围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