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胎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以及在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健康体检人员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阳性的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含量。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阳性符合率62.5%,FERR阳性符合率60.0%,CEA阳性符合率30.0%。AFP-FERR联合阳性符合率82.5%,AFP—CEA联合阳性符合率77.5%,AFP-FERR与AFP-FERR-CEA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符合率由82.5%增至95.0%。结论应加强健康体检,最好定期检查,以便于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应以联合检测为准。

  • 标签: 甲胎蛋白 铁蛋白 癌胚抗原 体检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与癌胚抗原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结肠癌患者中36例有邻近淋巴结转移,40例未见淋巴结转移。正常组与结肠癌组比较P<0.01。正常组假阳性率为20%,结肠癌组假阴性率为15%。结论监测CEA水平对结肠癌术后指导治疗作用显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治疗结肠癌的关键。

  • 标签: 癌胚抗原 结肠癌根治术 预后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前S1抗原 HBV-DNA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模拟前后对照实验,收集24例HI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清,将每份血清均分为2份,将其中一份人工溶血为游离血红蛋白<60mmol/L,60-110mmol/L,>110mmol/L三组,每组均为8份,所有血清均加入同等剂量的HIV强阳性血清,搅拌均匀后,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溶血前后HIV抗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溶血及不同溶血程度对HIV抗体的影响。结果24份HIV抗体阴性的非溶血和溶血样品的前后A值(吸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溶血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 简介:T助手(Th)系被在极化期间与anti-CD3/CD28抗体激活CD4房间在vitro产生了。然而,生理地,Th系的产生被介绍抗原的房间(APC)被有特定的抗原的激活介绍。这里,我们使用了T房间受体(TCR)当在二个激活模式中的任何一个一个产生了时,比较Th1,Th9和Th17系的显型的转基因的老鼠。对母鸡鸡蛋溶解酵素(司死亡及冥府的女神)特定的系Th房间,采纳地被变成转基因地在他们的透镜表示司死亡及冥府的女神的接受者老鼠。显著差别在Th1,Th9或Th17的系之间被发现,在他们的能力在二个模式中的任何一个一个产生了移居到并且在接受者怒气并且,重要地增殖在接受者老鼠眼睛导致发炎。实质的差别也在他们某些chemokines和chemokine受体的抄本表示侧面在系对之间被观察。然而,令人惊讶地,靠近的类似在三显型的系的抄本表示侧面之间被观察,由一样的模式激活。而且,二个激活模式产生的Th房间系在他们基因表示的模式更加不同,由microarray分析监视了,但是与一样的激活模式产生的另外的显型的系展出了公共。这研究因此证明激活与anti-CD3/CD28抗体产生的(i)Th系不同于antigen/APC产生的系;并且(ii)激活的模式决定主要抄本的表示侧面到大程度。

  • 标签: 抗原呈递细胞 抗体产生 细胞系 表型 生理活性 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临床输血安全的研究角度,探讨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为临床输血给予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集的150例RhD阴性血型标本资料,使用吸收和放射试验及盐水试管法进行抗原鉴定,包括RhC、Rhc、RhE和Rhe。结果150例RhD阴性抗原标本中,ABO血型分布为O型(38.7%)、A型(30%)、B型(26.7%)、AB型(4.6%),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安全中进行RhD阴性血型抗原分析对储存其血液建立血库,可以更好地解决特殊血型的需求,并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RhD阴性血型 抗原分析 输血安全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第4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抗体酶联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质量。方法:分别使用第3代酶联试剂和第4代试剂检测HIV10.5NCU/ml质控血清、卫生部HIV室间质评标本及72693例无偿献血者标本的HIV标志物。结果:对质控血清的检测显示第4代试剂灵敏度大于第3代;对72693例献血者标本HIV初筛检测,第3代试剂初筛阳性32例,阳性率0.0440%,第4代试剂初筛阳性为53例,阳性率0.0729%,显示2种试剂初筛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8,P〈0.05),但2种试剂的敏感性均为100%。在特异性方面,第4代试剂(99.94%)略低于第3代试剂(99.97%)。结论:未开展核酸检测的采供血机构,使用第4代HIV抗原抗体酶联试剂用于血液的常规筛查,能有效降低HIV传播风险,保证血液安全。

  • 标签: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酶联检测试剂 质量评估
  • 简介:目的探讨某高校入学新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virussurfaceantigen,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校919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定性检测HBsAg。采用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应用相加效应模型分析各危险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所调查的919名新生HBsAg阳性率为10.12%(93/919)。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其0R值分别为2.838、1.669、2.824、8.555、2.965。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乙肝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lativeexeessriskofinteraction,RERI)分别为17.828和55.675。结论男性、来自农村、未接种乙肝疫苗、有HBV家族感染史和穿耳洞是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BV家族感染史与性别、疫苗接种史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

  • 标签: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种常见的腹泻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抗原联检技术在儿童腹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临床采集的儿童腹泻标本120例,分别采用荧光免疫法和酶免法对这四种腹泻病毒抗原进行联检并对比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应用酶免法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9.05%、10.45%、1.87%和3.17%;应用荧光免疫法依次对这四种病毒进行检测的抗原阳性平均检出率分别为10.27%、14.31%、4.00%和3.04%。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两种检测方法在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肠道腺病毒方面的抗原阳性检出率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两种检测方法对于轮状病毒和诺和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的抗原阳性检出率。结论两种有关腹泻病毒的检测方法中,荧光免疫法相对于酶免法更具有优势,且两者均对轮状病毒和诺和病毒的检测效果较好,而对于其它病毒的检测效果相对不够理想。为此,在临床上,这些检测方法仅仅可用于腹泻病原体的初步筛查,要想确诊疾病必须进一步做分子诊断或培养。

  • 标签: 腹泻病毒 荧光免疫法 酶免法
  • 简介:摘要对PubMed收录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相关文献的年份、国别、期刊来源、多产作者、主要主题词进行统计,并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以明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相关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

  • 标签: PubMed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文献计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7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PSA进行测定、分析比较。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结论PSA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较为敏感,便于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常
  • 简介:血型抗原和相应抗体一般不会同时存在,笔者在进行Rh(D)血型检测中,发现1例Rh(D)阳性者血清中同时存在抗-D,经血型血清学检测证实为D变异型免疫产生抗-D引起配血不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RH血型 D变异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葡萄膜炎患者中HLA-B27的阳性表达检测,探讨HLA-B27的阳性表达与临床表现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50例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进行HLA-B27抗原表达的检测,观察HLA-B27阳性与临床关系,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中,HLA-B27抗原阳性40例,阳性率80%,其中女性30例,阳性率(83.3%);男性10例,阳性率(25.0%),女性阳性率大于男性患者。性别的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表现单眼多见,以尘状KP,发病时视力下降明显,易复发,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对葡萄膜炎患者检测HLA-B27,有助疾病诊断,女性是HLA-B27相关性葡萄炎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 性别 年龄 葡萄膜炎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结果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286例,阳性43.73%。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灵敏、快速。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胶体金法 婴幼儿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沙眼衣原体的抗原进行检测,比较这几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有效的衣原体检测方法。方法选取我院15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和100例非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门诊患者,258例患者均采取Giemsa染色细胞学检测法,PCR反应法以及改良前后的ICA免疫层析法进行检测,并以PCR法检测结果作为对照。结果15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和100例非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门诊患者的Giemsa染色法的阳性率分别为9.5%和2%,PCR反应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5.9%和12%,改良前ICA免疫层析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1.5%和5%,改良后ICA免疫层析法的阳性率分别为24%和10%。结论虽然PCR反应法的灵敏度最优,但是其需要配备高端仪器与专业人员,只适合在大型医疗机构推广;而改良后的ICA免疫层析法操作简便,灵敏度仅次于PCR反应法,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广泛使用。

  • 标签: ICA免疫层析法 沙眼衣原体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乙肝病毒前S1抗原性在临床检验当中的价值。方法瞅抽取2011年-2013年在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病人120例(实验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病人40例(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CR方法对慢性乙肝病毒(HBV)DNA含量进行测定,对照常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LISA)对前S1抗原进行检测。结果HBVPreS1和慢性乙肝病毒DNA临床诊断敏感率以及符合率均非常高,实验组和对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性可以反映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情况非常特异以及敏感,并这种检测方法要比慢性乙肝病毒DNA检测方法更加方便,因此,在临床乙型肝炎检验当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具体运用 临床检验 乙肝病毒 前S1抗原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予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常规护肝治疗,比较2组病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25.0%),出现时间晚(48.3±49.4)d,程度轻,恢复快(10.8±8.7)d。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

  • 标签: 恩替卡韦 肺结核 乙肝携带者
  • 简介:目的观察全雄激素阻断(CAA)治疗前后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评估PSCA在人前列腺癌的临床预后价值。方法对42例男性患者的前列腺活检组织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组织(包括去势前局限性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前接受比卡鲁胺和醋酸戈舍瑞林去势治疗3个月后的癌组织)进行原位杂交。PSCAmRNA的肿瘤细胞质染色结果由两位病理学专家独立评估,t检验分析CAA前后PSCA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进行36~40个月的随访,旨在评估PSCAmRNA表达水平与癌症局部复发或转移的相关性。结果原位杂交标记PSCAmRNA阳性的细胞由CAA前的67.3%(0~89%)±9.4%下降到CAA后33.8%(0~92%)±7.7%(P〈0.001)。CAA前95.2%(40/42)的患者PSCAmRNA表达阳性,而去势后阳性率降到67.5%(27/40),且随访未发现有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SCAmRNA阳性表达的减少取决于原始肿瘤的Gleason评分,Gleason≤6:19.3%±4.7%;Gleason=7:38.8%±7.2%;Gleason≥8:73.4%±13.8%(P〈0.05)。其余13例,CAA后PSCAmRNA阳性表达水平增加,且随访发现3例有局限复发,4例有远处转移。结论前列腺癌CAA可抑制PSCAmRNA的表达;去势治疗后PSCAmRNA表达的增加可成为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一个不利预测指标。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 全雄激素阻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