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骨膜瓣、骨瓣或血管束是重要的移植材料,临床常用[1].旋髂深血管的分离是此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术中费时较多,顺行及逆行分离法均如此.我们于1995~1997年在研究旋髂深血管与股外侧神经解剖关系的基础上,在采用旋髂深血管髂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手术中,以股外侧神经主干为标志分离旋髂深血管14例次,简化了手术程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股外侧 皮神经主干 旋髂深血管 临床资料 手术
  • 简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在临床较为常见.由于前臂瓣质地优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其已成为修复手部创面的主要方法.桡动脉或尺动脉逆行岛状瓣需牺牲前臂一组主干血管,目前已很少应用[1].我们于1995年至今,采用六种不带主干血管的前臂瓣修复手部创面84例85处,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不带主干血管 前臂皮瓣 手术修复 手部创面 皮肤软组织
  • 简介: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择期行PCI的28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单支架12例,双支架16例。术后每2周或1个月门诊复查1次,8~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28例PCI均取得成功,16例置入双支架的患者均成功进行球囊对吻扩张。所有病例术后达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无严重不良心脏事件,术后随访20~30个月,6个月内有4例再次出现心绞痛症状,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显示支架内再狭窄3例(10.71%),随访期内死亡1例。结论经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PCI即刻成功率高,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 左主干分叉病变 支架术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不断发展,机器或挤压伤致拇指远端皮肤缺损在手外伤中比较常见,常伴有骨质外露,需瓣修复,满意的修复重建,应注重恢复拇指灵活的功能和完美的外观。我院自2008年12月~2016年12月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4例,其中桡侧缺损15例,尺侧缺损25例,临床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是指以神经周围及神经内血管网丛为血供的轴型瓣。1996年以来,我们应用四肢的6种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瓣顺行或逆行转位修复膝、踝、腕和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标签: 皮神经营养血管 岛状皮瓣 临床应用 血管网 轴型皮瓣 血供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7例,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9~66岁.病因:热铁水烫伤4例5处,撕脱伤3例3处,恶性黑色素瘤3例3处,慢性溃疡3例3处,低热烧伤2例2处,电击伤1例1处,冻伤1例1处.部位:足跟部7例8处,踝部6例6处,足跟底部3例3处,胫前中段1例1处.创面最大面积9.5cm×7.0cm,最小面积4.5cm×4.0cm.

  • 标签: 小腿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应用 皮瓣设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手部不同类型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应用拇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瓣及指掌侧动脉指蹼穿支为蒂的手背神经营养血管瓣转位修复26例手及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该瓣切取方便,转位灵活,血供可靠,是修复手及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瓣.

  • 标签: 临床应用 岛状皮瓣 皮神经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32例,采取低频脉冲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经神经肌电刺激,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对比。结果本组3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功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8.8%,5例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明显改善,2例患者治疗后运动、感觉功能有所改善;总有效率为90.6%。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8例、减慢19例、未引出5例,治疗后正常23例,减慢5例,未引出5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正常5例、减慢12例、未引出15例,治疗后正常22例,减慢7例,未引出3例;治疗前后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显著,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 标签: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conduction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周围神经损伤 肌电图
  • 简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8~48岁,平均31岁.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瓣6例,修复部位为跟部、踝周及足背近侧,瓣最大面积8.0cm×10.0cm,其中2例为内踝及跟部肿瘤扩创后有肌腱外露、1例为足背Ⅲ度热压伤、3例为电接触伤致足背肌腱及骨外露.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瓣1例,瓣面积13.0cm×作者单位:750004银川,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15.0cm,瓣带腓肠肌以填充膝部电接触伤去骨后的腔隙.顺行隐神经营养血管瓣3例,瓣最大面积10.0cm×12.0cm,其中修复同侧烧伤后胫骨外露1例、以交腿瓣方式修复对侧足贴骨瘢痕1例,电接触伤致髌骨外露1例.逆行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瓣4例,瓣最大面积12.0cm×8.0cm,均为电接触伤致手腕屈侧肌腱外露.

  • 标签: 皮瓣修复 皮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四肢创面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足背肌腱
  • 简介:目的介绍指背神经营养血管辩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皮肤缺损情况,在近节指背切取瓣,瓣包含指背神经及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修复创面。结果15例瓣有14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小部分坏死。成活瓣无臃肿,质地软,供区无并发症,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结论该辩不损伤指固有动脉、神经,操作简便,手术一次完成,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 标签: 指背神经 皮肤缺损 外科皮瓣 指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手背神经营养血管瓣修复手外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掌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桡神经浅支腕背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瓣、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筋膜岛状瓣、尺神经手背支营养血管筋膜岛状瓣修复196例手部软织缺损。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出现3例轻度感染,5例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随访190例,优105例,良81例,可4例。结论手部外伤后软组织缺损,根据软组织的不同缺损情况,选用恰当的瓣修复方法.具有创面直接覆盖、感染率低、保留手指长度、手部外形良好等优点。

  • 标签: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 简介:目的为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24侧上肢标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研究前臂外侧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伴行关系及彼此吻合等。结果前臂外侧神经分布于前臂前面桡侧半,与头静脉伴行,两者周围有明显的动脉伴行,平均有外径大于0.5m的营养动脉4.2支,且彼此吻合。其中第一支浅出点位于肘横纹下37.60±12.53m,血管外径0.70±0.33m,有明显的分支分布于神经干和浅静脉及其周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结论可经设计以前臂外侧神经营养血管为蒂的瓣,供临床使用。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解剖学基础 营养血管皮瓣 吻合 头静脉 营养动脉
  • 简介:<正>小朋友读过的文章很多很多,你认为哪篇有趣,可以从中选出一篇来写。该怎么写呢?细品全文,把握中心内容。选定一篇文章后,我们要对全文进行逐

  • 标签: 故事梗概 结构层次
  • 简介:该文介绍了辉光放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阴极位降区、阳极位降区和两者间的连接部分。当放电管内径较小时,该连接部分被称为放电正柱区,而放电管内径足够大时,该区域的发光状念发生变化,这时被称为放电主干区。文中还介绍了放电主干在研究辉光放电中的意义。

  • 标签: 电光源 电真空 辉光放电 发光正柱 放电主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