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七氟醚潮气吸入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的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与商丘市中心医院行择期腹股沟疝修复术100例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全部患儿术中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经七氟醚肺活量吸入全身麻醉诱导,研究组经七氟醚潮气吸入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0)、牵拉疝囊时(T1)、牵拉疝囊后5 min(T2)呼吸循环情况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心率(HR)及伤害性刺激反应包括外周灌注指数(PI)所受影响,并比较两组麻醉指标(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围术期各时点,两组呼吸循环相关指标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点,对照组PI水平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全身麻醉经七氟醚潮气吸入麻醉诱导,不会对患儿呼吸循环产生明显影响,利于减轻围术期伤害性刺激,患儿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缩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全身麻醉 小儿 七氟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择期手术患者机械通气时潮气(TV)准确设置的方法。方法择期手术患者133例,年龄20~77岁,体重指数(BMI)16~37 kg/m2,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入室后患者仰卧位呼气结束时,在脐水平测量腹围,在剑突水平测量胸围,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体重、身高、腹围及胸围等基本体征。诱导气管插管(内径7.5 mm)后行机械通气(以8 ml/kg实际体重设置初始潮气),呼吸频率为12次/min,吸呼比1∶2。机械通气后30 min取动脉血2 ml行血气分析,当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 mmHg或<35 mmHg时增加或减小潮气(每次增加或减少潮气为25 ml),30 min后再次行动脉血气分析,根据PaCO2调整潮气25 ml。以此类推,直至连续两次PaCO2均在35~45 mmHg之间,记录此时设置的潮气(1 mmHg=0.133 kPa)。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及逐步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有100例患者完成研究并进行了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潮气设置与年龄、身高、体重、腹围、胸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98、0.664、0.865、0.639、0.750,其均呈明显相关(P<0.05)。逐步回归法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身高和胸围在逐步进入中被剔除(P>0.05),而体重和腹围作为潮气设置的关键决定因素被纳入回归方程(P<0.01),其回归系数(b)分别为5.717和-2.798,回归方程为,Y=312+5.717X1-2.798X2(Y,潮气需求;X1,体重;X2,腹围)。回归方程的调整R2为0.813。结论在择期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根据体重和腹围能准确预测患者所需潮气,其回归方程为:Y=312+5.717X1-2.798X2(Y,潮气需求;X1,体重;X2,腹围)。

  • 标签: 潮气量 机械通气 体重 腹围
  • 简介:摘要机械通气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其技术的统一规范对患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小潮气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前提,预测体重是临床机械通气设置潮气的重要参考。虽然目前使用Devine公式计算预测体重最具普适性,但其在临床应用上仍存在局限性。了解Devine公式的使用历史、理论依据和局限性,以及不同预测体重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能加深对机械通气的认识,规范临床预测体重公式的使用。

  • 标签: Devine公式 预测体重 潮气量 通气机,机械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潮气对体重超重患者肺氧合功能的影响,寻求一种保护肺氧合功能通气模式。资料与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4个组对照组(男/女)、实验组(男/女)。对照组潮气=体重(kg)×8ml/kg,实验组潮气=理想体重×8ml/kg。所有患者均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以及顺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后,按各组预设置的潮气调节机械通气潮气。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靶控输注以及顺阿曲库铵间断静脉注射。机械通气开始时(T1)、机械通气1小时(T2)、手术结束时(T3)以及复苏拔管前(T4)分别作血气分析和监测气道压力。结果1、对照组潮气与实验组潮气之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2、男对照组T3氧合指数(OI)<300例数与实验组分别是10例,3例;女对照组T3氧合指数<300例数与实验组分别是8例、1例;对照组T3氧合指数<300例数与实验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T2及T3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实验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通气模式避免过度通气,减少肺氧合功能障碍风险,是一种“小潮气”肺保护通气模式。

  • 标签: 理想体重 潮气量 过度通气 肺氧合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在行肺大泡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通气模式的不同,将20例行手术治疗肺大泡患者分为研究组(14例)和对照组(6例),研究组采用低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单肺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气分析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及麻醉过程均顺利,未发生严重炎性反应和肺损伤病例,对照组患中有2例发生炎性反应,1例肺损伤;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通气后血液动力学平稳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更为平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行肺大泡手术麻醉中应用低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模式,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氧合功能,避免发生肺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肺大泡 低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通气 麻醉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危重病人面临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衰竭。其有效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肺通气策略及容量管理方面。严重低氧血症的病人可早期应用神经肌肉阻断剂,俯卧位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其他如吸入一氧化氮、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以及晚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方面均存在争议并应予以避免。尽管有上述许多治疗措施,ARDS仍占全球ICU住院患者的10%以上,住院患者病死率仍高达30%以上。不适当的机械通气既是ARDS的危险因素,又是加重病情的因素。国内对ARDS 患者的通气策略研究仍有争议,通过探讨不同小潮气通气联合肺复张对ARDS 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ARDS 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保护性机械通气
  • 作者: 孙悦霖 刘成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随着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理生理研究的深入,避免肺泡过度扩张及剪切力损伤、且维持肺泡开放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已成为业界公认,其中小潮气通气是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就小潮气通气对儿童ARDS预后的影响、临床实施等方面作一述评。

  • 标签: 小潮气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6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例数均为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大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实行小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ICU时间、死亡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时发现对照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患者,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小潮气联合呼气末正压治疗效果更优于大潮气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急性呼吸窘迫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推行小潮气机械通气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共33例,作治疗组,本组实施小潮气机械通气方案治疗;同期选取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共33例作对照组,本组实施传统潮气机械通气方案治疗,对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并在2组内进行客观比对。结果研究中,治疗组入选患者有效率90.91%,对照组60.61%,且治疗组入选患者气道平台压值比对照组低,呼吸系统组织的静态顺应性比对照组高,2组综合对比后有差距(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推行小潮气机械通气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建议推广。

  • 标签: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与呼吸暂停麻醉联合低PEEP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对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肾结石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为小潮气(6ml/kg)联合呼吸暂停通气组,观察组为小潮气(6ml/kg)、呼吸暂停联合低PEEP(5cmH2O)组,比较初次呼吸暂停前与恢复正常呼吸后1min内,患者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呼吸力学指标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变化。结果恢复呼吸后,观察组内比较心率及平均动脉压、Ppeak及Pmean与呼吸暂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心率偏慢(P<0.05),平均动脉压偏低(P<0.05),观察组Ppeak及Pmean均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输尿管软镜手术中,术中行小潮气(6ml/kg)、呼吸暂停联合5cmH2O低PEEP处理,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前提下,可更好的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护患者肺功能,降低患者肺损伤。

  • 标签: 小潮气量 呼气末正压 输尿管软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采用低潮气、低频率机械通气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机磷农药中毒致中间综合征2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例,对照组12例。两组均采取新型排毒及解毒等抢救治疗方法后,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中间综合征前期症状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呼吸机通气。治疗组行呼吸机通气给予低潮气7ml/kg/次、低呼吸频率12次/分;对照组行呼吸机通气给予传统潮气12ml/kg/次、呼吸频率16次/分;呼吸机型及其他通气参数相同。结果治疗组病人呼吸机的并发症明显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治愈好转率明显提高,死亡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低潮气低频率机械通气能满足有效通气量,能降低并发症,特别是脏器缺血而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 标签: 通气 低潮气量低频率 有机磷中毒 中间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潮气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房间隔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房间隔缺损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呼气末正压通气,观察组实施小潮气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并统计两组围麻醉期发生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使用呼吸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心律失常、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及术后肺不张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胸腔镜下房间隔手术使用小潮气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能有效的减少术后引流量、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小潮气量快频率 间歇正压通气 胸腔镜 房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