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兴的视网膜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其利用红细胞的运动对比成像,采集速度快,成像质量高,无需额外造影剂。自2015年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视网膜评估后,OCTA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神经疾病的研究中。本文围绕OCTA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神经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大鼠神经的影响,为改善甲板作业人员工作环境提供依据。方法3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其中暴露组4组,分别为:60 V/m暴露1 d组和3 d组、120 V/m暴露1 d组和3 d组;对照组2组,分别为对照1 d组和对照3 d组。暴露结束后检测胆碱能神经递质、血脑屏障通透性、Hsp70等指标。结果海马组织乙酰胆碱(ACh)含量:60 V/m暴露3 d组为(515.52±5.88)pmol/L,低于对照组[(550.94±20.44)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脑皮质ACh含量:60 V/m暴露1 d组为(578.84±25.14)pmol/L,低于对照组[(605.13±17.99)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V/m暴露1 d组为(519.62±13.09)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05.13±17.99)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 V/m暴露3 d组为(586.20±12.20)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23.68±15.0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0 V/m暴露3 d组为(591.22±9.78)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3.68±15.07)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中胆碱酯酶(AChE)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暴露3d后血清S100β浓度明显增加(P<0.01);射频暴露后,Hsp70阳性表达迅速增强。结论60 V/m和120 V/m 2种电场强度的S波段射频暴露1 d或3 d后,动物脑内胆碱能神经递质发生改变,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Hsp70阳性表达增强,推测S波段射频暴露可对SD大鼠神经产生影响,提示该波段电磁辐射对舰艇甲板作业人员具有潜在的健康危害,应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 标签: 电磁辐射 胆碱能神经递质 血脑屏障 Hsp70
  • 简介:摘要2022年世界患者安全日的主题是"用药安全"。用药安全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药物对中枢神经的不良影响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常见的药源性神经疾病有药源性癫痫、药源性锥体外系疾病、药源性脑病、药源性卒中、药源性视觉障碍、药源性脊髓损伤、药源性睡眠障碍、药源性认知功能障碍、药源性5-羟色胺综合征及药源性周围神经病等。引起药源性神经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和抑郁类药物、抗惊厥药物、肿瘤化疗药物以及一些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如他汀类等。对疑似药源性神经疾病的处理原则包括(1)完善检查,明确诊断;(2)消除病因,停用或减量应用致病药物;(3)清除体内致病药物;(4)对症治疗,营养支持。

  • 标签: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神经系统 用药错误 患者安全
  • 简介:摘要稳态突触可塑性是维持神经功能稳定的重要负反馈调节机制,通过调整突触前神经递质释放或干预突触后受体合成发挥作用。一系列研究表明,稳态突触可塑性与各种看似不同的神经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这些疾病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智力障碍、精神分裂症、脆性X综合征等。对稳态突触可塑性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深入了解可能有助于发现治疗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及方法。本文围绕突触稳态调控系统神经疾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 标签: 稳态突触 可塑性 神经系统疾病 突触前调控 突触缩放
  • 简介:摘要牙周病是由细菌引起的牙支持组织的疾病,可导致全身的慢性低度炎症。一旦全身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可能诱发神经炎症。神经炎症是多种神经疾病的重要特征,提示牙周病与神经疾病之间可能存在潜在联系。本文列举了牙周病诱发和加重神经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以及重度抑郁症)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证据,分析牙周病诱导和加重神经疾病的可能机制。强调维护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重要性,并为牙周病与神经疾病关系的深入研究以及相关神经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 标签: 牙周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多发性硬化 抑郁症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以上气道塌陷及微觉醒为重要特征的疾病,颏舌肌为主的上呼吸道肌群紧张性调控下降导致了上气道塌陷,患者夜间的睡眠结构紊乱引起白天嗜睡,进一步增加了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执行能力减退等认知功能障碍,同时增加了抑郁症的患病风险。脑内组胺是重要的促觉醒神经递质,组胺能神经元可以通过兴奋组胺H1受体激活舌下运动神经元,提高颏舌肌肌张力,同时组胺对认知功能和抑郁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目前组胺与OSA相关的研究较少,将组胺能神经作为OSA发病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靶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组胺能神经系统 微觉醒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隐球菌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主要侵犯中枢神经,引起致命性的隐球菌脑膜炎。本文就隐球菌侵袭中枢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隐球菌属 中枢神经系统 脑膜炎 机制 致病性
  • 作者: 李静静 马舒玉 张慧敏 于慧智 王志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无锡 214023,徐州医科大学江苏省麻醉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麻醉精神药物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徐州 221004
  • 简介:摘要中枢肥大细胞是脑内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其与小胶质细胞、神经元等中枢细胞一起参与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神经疾病中起着双向调节作用。文章综述了生理状态下中枢肥大细胞在神经中参与调节神经发生及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及其异常激活后引起血脑屏障破坏、神经炎症、应激、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病理过程,为治疗神经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中枢肥大细胞 神经系统 神经保护 神经炎症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术后颅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8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将发生术后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纳入术后感染组,未发生术后中枢神经感染的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208例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9例,感染率为4.33%。术后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资料对比,术后感染组的年龄大于对照组,且患者的病因、手术时长、手术方式,术后留置管引流等情况,均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术后发生中枢神经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临床更好寻找策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枢神经 感染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Erdheim-Chester病中枢神经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患者男性,66岁。因额面部多发包块10余年,伴癫痫发作4年,近期加重入院。头颅CT示额部皮下多发软组织密度结节,右侧额叶片状低密度影。MRI示右侧额叶病灶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较明显强化,同时双侧硬脑膜、大脑镰不规则增厚、明显强化。额面部软组织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较明显强化。行额部包块切除术和脑膜、额叶病变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Erdheim-Chester病侵犯中枢。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Erdheim-Chester病 中枢神经系统
  • 简介:摘要儿童中枢神经感染常见,以细菌、病毒和真菌为主,早期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快,致残和病死率高,早期合理抗感染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本文简要介绍儿童中枢感染的抗感染治疗策略,以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百草枯(paraquat,PQ)农药退出市场,其替代品敌草快(diquat,DQ)引起中毒的病例数呈逐年增多的趋势。DQ中毒的临床表现中,中枢神经损害相对常见,且较为严重,但具体的毒性机制并不清楚,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本文就DQ中毒所导致的神经损害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DQ中毒的认识。

  • 标签: 敌草快 神经系统 损害 中毒机制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肿瘤,随着危险度分层治疗的不断完善,其完全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然而中枢神经白血病(CNSL)仍是白血病死亡和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就儿童CNSL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围生期窒息(PA)患儿连续神经检查、大运动评估(GM)和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方法本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2020年在赫尔辛基大学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围生期窒息足月儿,于2周龄行Hammersmith新生儿神经检查(HNNE)及头MRI检查,3月龄行Hammersmith婴儿神经检查(HINE)及大运动评估。结果研究共纳入50例PA患儿,其中33例未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例诊断为HIE 1度,10例诊断为HIE 2度。25例未患HIE的PA,有24例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6例HIE 1度患儿有5例及全部HIE 2度患儿的HNNE检查有不典型症状。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患儿的HINE检查表现出不典型自发性运动者显著增多。结论无论是否患HIE,本研究中的大多数PA患儿在连续神经检查中均有不典型的神经症状。PA患儿(无HIE)的神经症状与HIE患儿相似。脑白质T2加权高信号在PA患儿(无HIE)的MRI中多见,与HINE的不典型自发性运动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三结构域蛋白(TRIM蛋白)家族属于E3泛素连接酶,具有广泛的分子功能,在神经中参与神经细胞的发生、发育、增殖和分化等。TRIM8是TRIM家族的一员,通过泛素化途径参与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如炎症、肿瘤、细胞增殖等。在神经疾病中TRIM8参与癫痫、胶质瘤、卒中等的病理过程。该文综述了TRIM8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治疗神经疾病提供新思路。

  • 标签: 三结构域蛋白8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降钙素原作为细菌感染的生物学标志物,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降钙素原不仅在系统炎性反应中发挥级联放大的作用,并在一些中枢神经疾病的诊断、评估以及预后判别中发挥重要作用。以“procalcitonin”“bacterial meningitis”“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s”“marker”及“降钙素原”“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疾病”“生物学标志物”作为检索词,检索Pubemd、万方医学及中国知网数据库1993—2021年的相关文献,对目前降钙素原在中枢神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综述,以期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中枢神经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帮助。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脑膜炎,细菌性 降钙素原 生物学标志物
  • 简介:摘要CACNA1A基因编码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孔道形成蛋白,在中枢神经具有重要功能,该基因突变可导致多种神经疾病,包括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1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发作性共济失调2型和婴儿早发癫痫性脑病42型,少数患者可见上述表型的重叠。现综述总结上述疾病表型的临床特点及CACNA1A基因的变异特点。

  • 标签: 偏瘫型偏头痛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发作性共济失调 癫痫性脑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高压氧治疗神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神经疾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神经疾病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压氧 神经系统疾病 心理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作业治疗理论与实践促进神经疾患康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本院确诊神经疾病的患者共计60例展开研究,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以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给与神经疾病常规传统疗法,观察组另外给与作业理论实践疗法,对比护理人员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中患者护理前后一个月的个人整洁、迟缓、社会兴趣评分;应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比患者日常能力平均分。结果:观察组NOSIE-30中个人整洁、社会兴趣评分护理后较对照组偏高,改良Barthel指数下观察组评分偏高,(P

  • 标签: 作业治疗 理论与实践 神经系统疾患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