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容积减少术(LVRS)是通过手术方法切除COPD患者受累的组织,①术前量计激发呼吸锻炼增加了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1997~1998年采用同期双侧容积减少术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共6例

  • 标签: 减少术 双侧肺 同期双侧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智能瓦斯继电器气体容积在线监测方法。在变电站中,瓦斯继电器是保护变压器的重要设备,但瓦斯气体成分分析不及时可能导致设备长时间带电作业或停电时间过长,影响客户。传统方法中,现场工人取样分析气体,但效率较低,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方法设计了一种装置,包括集气盒、CO检测单元、C2H2检测单元、油气分离装置、抽气泵和输气管等组件。装置通过化学试剂反应法实现瓦斯气体成分的快速准确判断,并在集气盒和试管之间设置油气分离装置避免油的干扰。同时,装置还配备可燃气体识别装置。本方法能够在离市区较远的地方使用,快速识别瓦斯气体成分,分析变压器故障原因,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避免电路故障和损失。这一创新性方法在瓦斯继电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智能瓦斯继电器 气体容积 在线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电刀和超声刀两种能量器械在段切除术中分离段间交界面效果的差异。方法建立段切除术模型,使用两种能量器械分别行段间交界面的分离,比较两组段切除术模型的漏气、切缘损伤等指标。结果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后,段间交界面的漏气程度无明显差异[(17.3±1.0)cmH2O对(16.4±2.9)cmH2O,1 cmH2O=0.098 kPa,P=0.17]。超声刀导致的切缘热损伤深度显著小于电刀[(354.35±98.81)μm对(819.70±158.00)μm,P<0.01]。结论使用电刀和超声刀分割段间交界面各具优缺点,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应根据情况合理选择能量器械。

  • 标签: 能量器械 肺段切除术 段间交界面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容积高分辨 CT在显示弥漫病变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7年 3月确诊为弥漫病变患者中取样 41例设为研究对象, 均给予常规高分辨CT( CHRCT)( A方法)检查与容积高分辨 CT( VHRCT)( B方法)检查,观察两种方法检测情况。结果:经检测后统计发现,两种检测方式对症状图像分辨能力、噪声水平、线状影、细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微结节影及树芽征、磨玻璃影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 B方法呼吸伪影指标较 A方法明显减少( P< 0.05)。结论:容积高分辨 CT应用于弥漫病变检测中可达到传统高分辨 CT的诊断效果,且仅需一次扫描便可得到全高分辨率图像,呼吸伪影较少,更利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容积高分辨 CT 肺弥漫病变 诊断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慢阻诊断及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疾病患者23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通气体检健康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疾病,对所有调查者进行螺旋CT肺部平扫及容积成像,并与临床证实结果比较。结果结合平扫螺旋CT对COPD确诊219例(93.19%),与病理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成像可显著提高COPD的临床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容积成像 慢阻肺 肺功能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手指复合组织的再植适应证和治疗效果。方法本组9例10指复合组织块断均行再植术。结果成活8指,完全坏死1指,行皮瓣修复;1指1/5坏死,行换药愈合。随访4"16个月,外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随着小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手指复合组织在正确把握适应证情况下,应尽力再植。

  • 标签: 复合组织块 再植
  • 简介:目前断指再植术已为广大显微外科医生所掌握,但是同样伤情的断指再植后指的外形、长度、功能未必相同。指的不缩短再植、良好的功能恢复应成为断指再植的最高境界。我科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病人行不缩短再植135例190指,失败2指。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离断 伤情 显微外科 功能恢复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草黄酮对小肠的作用。方法应用豚鼠的小肠对甘草黄酮溶液的进行试验,并观察不同浓度甘草黄酮溶液对小肠的作用。结果浓度为0.1mg/ml的甘草黄酮对小肠的收缩无明显影响,浓度为0.5mg/ml、1mg/ml和2mg/ml的甘草黄酮对豚鼠小肠的收缩活动呈抑制作用,其表现为振幅降低、紧张性下降,且随浓度的加大,抑制收缩作用加强。结论甘草黄酮对肠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降低肠管的收缩幅度,但对肠管的收缩频率无明显影响。

  • 标签: 甘草黄酮 离体小肠 收缩幅度 收缩频率
  • 简介:龙竹是丛生竹中适应性最强、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竹种,推广龙竹栽培可有助于山区林农脱贫致富。文章试验研究了龙竹组培快繁的适宜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外植体的年龄影响组培效果,以半年生苗播种枝条为最佳;在培养基中添加100mg/L的GA3能够促进种子的发芽;2.3g/L的KNO3对于黄化外植体具有较好的复绿效果;组培苗移栽后的土壤基质以泥炭土+红土+珍珠岩混合基质为最好。

  • 标签: 龙竹 组织培养 繁殖技术
  • 简介:1设计思路在内进行的气体交换,包括2个部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其中第一部分涉及到“气体体积变化”“气压”等物理学知识,学生缺少有关的知识储备,因此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必须要有计划地逐一攻破难点,笔者教学时,在书本已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优化,适当地增加和减少实验步骤,让实验更好服务于“教”与“学”。

  • 标签: 教学设计 气体 “教”与“学” 实验步骤 物理学知识 体积变化
  • 简介: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技术在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4例疾病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对其进行容积扫描,同时给予常规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析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技术在COP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FEV1和FEV1/VCMAX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功能分级、RV、TLC、RV/TLC、FEV1和FEV1/VCMAX与右侧、左侧、全E/L指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64层螺旋CT容积成像能快速、准确的测定肺气肿与容积之比,对COPD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明确意义.

  • 标签: 肺容积成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简介:为了在国内大面积栽培运用新西兰麻,从南非引进了几个新西兰麻的品种,通过筛选激素种类和浓度的配比,以及调整基本培养基中铁和钾的含量,成功地建立了新西兰麻的初代培养。经过多个组合、不同批次的单因子对比试验,最后摸索出以改良的MS+6BA0.5mg/L+KT2mg/L+NAA0.2mg/L配方为新西兰麻最佳增殖培养基,筛选出改良的1/2MS+NAA0.2mg/L为最适长根培养基,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新西兰麻快速繁殖体系。

  • 标签: 新西兰麻 快速繁殖 愈伤组织 不定芽
  • 简介:本文对100份血液标本2h后血糖的下降幅度进行了测定,血糖下降值与第1次血糖值的百分比为血糖下降速率,正常血糖值标本血糖下降值与高血糖值标本血糖下降值间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下降速率 体血糖 血液体
  • 简介:文心兰茎尖培养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文心兰茎尖在MS+BA2mg/L+NAA0.5mg/L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后产生原球茎.改良KC基本培养较适原球茎的增殖;用BA1.5mg/L+NAA0.2mg/L的激素配比,原球茎月增殖率可达332.5%;CW可以减少原球茎褐死现象和促进原球茎的增殖;壮苗阶段,以附加NAA0.5%+10%香蕉汁的效果较好.水苔是良好的移栽基质,成活率在85.3%.

  • 标签: 文心兰 茎尖 原球茎 组织培养
  • 简介:以‘布鲁拉诺’、‘提伯’和‘索蚌’3个百合品种的鳞片为外植体,比较了不同的消毒方法、不同品种、取材不同部位及接种方法对百合鳞片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消毒方法是0.1%升汞消毒8min,污染率较低,成活率最高,可达90.9%,且采用小鳞茎整体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率。不同百合品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有较大差异,分化能力依次为‘布鲁拉诺,〉“索蚌’〉‘提伯’。百合鳞片不同部位分化小鳞茎的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下部、中部、上部。近轴面向上接种的鳞片分化能力强于远轴面向上,小鳞茎再生率最高,可达100%。

  • 标签: 百合 鳞片 离体培养
  • 简介:近年来,由于药用植物的大量开发应用、人工栽培的困难和品质退化等原因,导致许多药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而采用植物细胞或器官培养技术,可快速积累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为资源短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从培养条件、天然活性成分的积累、培养体系三方面总结了药用植物培养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药用植物 离体培养 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