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9年7月,我国人民法院提出,可以对具有发展前景和发展价值的危困企业,通过积极的运用重整程序,让市场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重整程序和制度的有效实施,能够更好地挽救危困企业,使企业内部结构得到优化。为了更加准确地辨别重整价值和重整的可能性,破产法对于重整制度进行完善,与之相关的规定使庭外重整与庭内重整的衔接机制更加的完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预重整制度还不够完善,仅仅活跃于地方司法的实践中,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司法制度,因此预重整与重整程序的衔接还面临一些困境,基于此笔者针对预重整程序与重整程序衔接的困境及处理办法进行相关探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 标签: 预重整程序 重整程序 困境 处置措施
  • 简介:我国侦查程序中律师辩护的存在有利于实现控辩平等对抗,弥补犯罪嫌疑人自我辩护的不足和更加有效地监督、制约侦查机关。但是目前.律师作为辩护人介入侦查程序的情形比较少.侦查程序中相关权利得不到保障,程序性辩护比较薄弱。究其原因在于.辩护律师的角色定位不合理.我国侦查程序过于封闭且行政色彩比较浓厚,过于追求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而不注重对人权的保障.缺乏有效的对侵犯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权利的救济手段。为此,需要对辩护律师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对我国的侦查程序进行诉讼化改造,并构建程序性制裁机制以保障律师在侦查程序中的相关权利.

  • 标签: 律师辩护 程序性辩护 程序性制裁 法律职业共同体
  • 简介:现行法律关于公安机关"有案必受"的规定,削弱了受案程序案件过滤的功能。这一规定不仅增加了公安机关的办案负担,而且无助于保障社会公众的控告权。从程序规则来看,受案程序的设置应当在保障公众基本权利的同时,兼顾刑事诉讼的客观规律。因此,应当对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受理程序进行反思,理顺受案与立案之间的关系,合理评价立案程序的价值和地位,并进行积极改造。

  • 标签: 受案 立案 有案不受
  • 简介:一、新民诉法对诉前保全制度的修订关于诉前保全制度,2012年《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新民诉法)第101条在2007年《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旧民诉法)第93条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一是增加了行为保全的规定。新民诉法第100条规定,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法院可以裁定对一方当事人的财产进行保全、责令其作出一定行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为。这一规定当然适用于第101条规定的诉前保全。

  • 标签: 保全制度 《民事诉讼法》 善思 困境 程序 行为保全
  • 简介:现代司法审查原则以自然正义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为支撑,要求未经法院的司法审查,任何人不得被剥夺生命、自由或者科处其他刑罚;未经法院审查,不得对公民实施逮捕、羁押等强制措施以及其他强制性侦查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机制中长期以来缺乏司法审查的理念,现行审前程序中的诸多制度设计存在着背离司法审查原则的现象,对此应当贯彻司法审查原则通过制度重构予以矫正.

  • 标签: 刑事诉讼 司法审查原则 正当程序原则 审前程序 中国 改革
  • 简介: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强化了定罪与量刑分离的趋势,但是我国现行定罪与量刑程序关系是一种以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主、非典型的相对分离关系为辅的混合模式,此模式下的刑事辩护面临无罪辩护与量刑辩护相冲突、辩护罪名与判决罪名相冲突的困境。未来的改革应当改革审判模式,使定罪与量刑程序绝对分离,才能解决律师在刑事辩护中的上述困境

  • 标签: 定罪量刑 定罪量刑程序的相对分离 刑事辩护
  • 简介: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侦查人员出庭是证明取证合法性的一种方式。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询,有助于买现辩护方质证权,帮助法庭查明真相、排除非法证据。但目前涉及取证合法性争议的案件中,侦查人员出庭的比率和作证效果都不够理想。规范的模糊粗疏、办案人员证据意识的欠缺以及配套体制的缺失,都是导致侦查人员出庭制度难以有效落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弥补缺漏、破除障碍,才能推动侦查人员出庭常态化和有效化的实现。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 侦查人员 出庭作证
  • 简介:小额诉讼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订后新增设的一项诉讼制度,是我国民事审判在价值层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限的司法资源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的回应,但由于其法律规定比较原则,在审判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通过对法院审理的小额诉讼案件情况进行梳理,并分析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法价值、适用现实困境及形成原因,才能解决日益高发的小客诉讼纠纷,实现司法的公平与效率。

  • 标签: 小额诉讼程序 现实困境 应对
  • 简介:公共利益在实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利益的异化、虚化和泛化现象严重,个人利益和政府利益也经常假借、冒用公共利益。程序规范是突破公共利益困境的重要途径,也是公共利益实现的应有之义。我国目前的制度安排和法律实践中忽视了程序规则。公共利益的程序规则包括公开透明的公共利益调查程序、民主科学的公共利益决定程序、公正公平的公共利益审查程序程序规则并非绝对完美无瑕,不能将公共利益的程序正义绝对化。

  • 标签: 公共利益 程序正义 土地征收 听证
  • 简介: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既是实现充分的法庭交流和对话的必要条件,又可能直接影响到案件实体裁判的公正性。当前,我国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保障程度并不如人意,存在'双语司法人员'短缺、少数民族语言法务翻译制度不健全、法庭语言选择不规范及'文化上的语言不通'等问题。对此,需要从'双语司法人员'培养、法务翻译制度完善、法庭语言规范使用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同层面来促进司法程序中少数民族语言权保障的实现。

  • 标签: 司法程序 少数民族 语言权
  • 简介: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22条对“先行调解”作出了明确规定,自此,“先行调解”作为一项制度正式加入到我国法院调解中.为当事人提供了一条新的纠纷解决方式。缘于此次修法仍然遵从“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关于调解内容也仅有一个定义式的条文.对于在立法过程中就颇受争议的“先行调解”来说.[1]显然捉襟见肘。加之,缺乏配套的运作程序。先行调解程序的启动、期限、与诉讼的衔接、费用收取等等都处于空白状态,实际操作随意性大.难以发挥促进纠纷化解的制度功能.司法实践中,先行调解逐渐沦为法院、社会公众以及诉讼当事人均不待见的“鸡肋”。[2]当值民诉法修订后实施半年之际,笔者以“先行调解”施行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 标签: 诉讼当事人 法院调解 程序选择权 司法实践 困境与出路 《民事诉讼法》
  • 简介:会计结果不公正一直是困扰企业、投资者以及政府的老问题,会计结果的公正性单从其本身很难作出一个让大家都满意的评价。为解决此问题,从程序的角度来阐述,通过程序公正、程序正义的价值和会计程序公正的论述,认为保证会计结果公正的途径是程序公正。同时,从程序优先、会计程序的制定等五个角度论述了如何保证会计程序的公正。

  • 标签: 会计程序 会计结果 公正
  • 简介:《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均将“支付令”作为劳动者快速讨薪的特别途径予以专门规定。然而,由于支付令申请的条件限制以及支付令程序固有的无条件异议失效机制、实践中用人单位毫无顾忌地滥用异议权,致使支付令在劳动者讨薪过程中完全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降低劳动者申请支付令的证明标准,对用人单位最终被证明不成立的异议课以合理的责任,既是解决支付令在追索劳动报酬中面临的困境的出路,也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督促程序改革的方向。

  • 标签: 劳动报酬 支付令 督促程序 证明标准
  • 简介: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在性质上有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之分。因此,对应的诉讼程序就有非诉程序与诉讼程序之别。由于非诉讼案件是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非诉程序也就是民事审理程序的重要内容。但是,与通常的诉讼程序相比,非诉程序有着独特的性质,适用完全不同的审判制度与原则。

  • 标签: 程序诉讼 简论非诉 诉讼程序
  • 简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规定的补正程序,本意是为了提高行政机关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效率。由于法规条款不明确、理论观点不统一、地域发展不同步等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补正程序始终缺乏具体适用的有效范式,成为信息公开实践中的难题。面对司法审查和公众质疑,行政机关在实务中要合理合法运用政府信息公开补正程序,应根据补正程序的分类特征和具体适用的困境成因,秉持审慎适度的原则,从细化标准、加强指引、畅通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拓宽服务范围,保障申请人的正当权利。

  • 标签: 政府信息公开 补正 司法审查 实务
  • 简介:【摘要】《程序的监督与监督的程序》一书最近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8年2月)。该书是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振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结项成果。

  • 标签: 监督监督 监督程序 程序出版
  • 简介:通过法定程序推进法治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与精神。这就需要从理论上全面研究程序与法治的关系和基本规律,澄清我国实体法治与程序法治的路径争议。《程序与法治》一书可谓适时而作,多视角地论证了程序正义和正当程序的法治意义,旨在促进我国程序法治的改革完善,加速我国法治建设进程。

  • 标签: 程序 法治 价值
  • 简介:我国现行的诉讼法没有将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进行区分,使得抗诉机关的抗诉行为径行启动再审,从目的性、诉权理论、法律关系的构成要件以及程序设计等方面看,正是这种不科学的制度安排,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上的许多冲突。因此,应当突破现行抗诉制度的模式,顺应现代司法理念所推崇的确立再审之诉的要求,实行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分离,严格划分抗诉程序与再审程序的界限,创制相对独立的抗诉程序。唯有如此,现行抗诉制度所引发的大多数问题,才能得以化解,若干理论上的不足也可籍此得到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抗诉程序 再审程序 问题 基本思路 初步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