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数起病急、病情重、恢复慢,不论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其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除了需要精湛的医术和精心的护理外,还离不开病人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 标签: 脑室穿刺引流术抢救 护理
  • 简介:外科门诊常遇到击伤、挤压所致的指(趾)甲下血肿,疼痛剧烈。我科1986年1月1999年5月间,门诊应用穿刺引流法治疗甲下血肿30例。疗效显著,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现将血肿穿刺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供同道借鉴。

  • 标签: 治疗 血肿穿刺 穿刺引流 外科门诊 指(趾)甲 疼痛
  • 简介:摘要胸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可因大量的积液压迫肺组织而引起呼吸困难和胸闷。传统的胸腔积液常采用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往往需反复多次,并发症较多,且患者耐受差;我科2006年6月-2011年6月共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治疗胸腔积液120例,取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较少,操作简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胸腔积液 留置引流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及护理技巧。方法回顾分析87例侧脑室穿刺持续引流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保持切口处敷料干躁、清洁,保证引流管在位、固定、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液量(流速)并记录,拔管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等,是护理颅脑外科侧脑室穿刺持续外引流患者成功的关键。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持续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腹膜后穿刺置管引流(PRCD)前先行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PD+PRCD组(n=46)及单纯PRCD组(n=42)。对2组患者术后死亡情况、并发器官衰竭和感染及恢复情况、医疗成本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PRCD组相比,APD+PRCD组患者术后死亡率[2.17%(1/46)vs14.29%(6/42);χ2=4.40,P=0.04]、并发器官衰竭发生率[76.09%(35/46)vs88.10%(37/42);χ2=6.34,P=0.01]均明显降低,器官衰竭持续时间[(15.52±2.53)天vs(17.67±2.06)天;t=4.34,P<0.01]、住院治疗时间[(47.93±9.27)天vs(52.62±8.32)天;t=2.49,P=0.02]、治疗期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7.39±2.13)天vs(8.76±2.57)天,t=2.73,P=0.01]均明显缩短,治疗费用[(46541.93±8326.67)元vs(52518.43±8874.60)元;t=3.26,P<0.01]明显减少。2组患者并发感染情况(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无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8,P=0.87)。APD+PRCD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单纯PRCD组[(21.32±1.89)天vs(26.13±2.10)天;t=11.34,P<0.01]。结论超声引导PRCD前APD可有效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及器官衰竭率,缩短器官衰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节约治疗费用,且不增加感染风险。

  • 标签: 胰腺炎 穿刺术 超声检查 影像引导
  • 简介:摘要患者中年女性,因“食欲不振10余天,神志不清12小时。”于2017-12-11日入住ICU科。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5年,自行注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情况不详。30日引出液培养+药敏结果提示屎肠球菌,给予万古霉素治疗,病人病情无好转,1.1日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 标签: 胸腔穿刺 闭式引流 入胃
  • 简介:摘要通过观察87例采用胸腔穿刺置管引流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体会到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引流效果好、费用低、创伤小、较胸腔闭式引流疼痛明显减轻、医患护接受程度高、护理简单,在临床实用性强。通过查阅文献、科室间的交流,积累了护理经验,制定了穿刺置管引流护理操作规程与标准,规范了穿刺引流管、胸腔注药、穿刺点的护理、穿刺引流管的固定、病情观察要点与管理规范,提高了护理水平。

  • 标签: 胸腔积液 穿刺置管 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及疗效。对27例行微创穿刺引流、脑室外引流治疗的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疗效满意,临床治愈16例,好转7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及尿激酶灌注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并能提高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小脑出血 小脑半球 蚓部 微创穿刺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某医院神经外科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其护理方法。结果42例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的患者,恢复良好14例,好转率33.33%。结论通过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患者营养、尤其是加强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 标签: 脑室穿刺 外引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穿刺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87例,不用生理盐水冲洗,穿刺成功后取头低足高位,适当补充液体,持续引流,适当延长引流时间。结果术后1~4个月随访并复查CT,85例完全消失,2例复发二次穿刺引流治愈。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手术操作简便,治愈率高,不易发生并发症,治疗费用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硬膜下血肿 微创穿刺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的治疗方法,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36例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患者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置管引流、脑室内灌注尿激酶、生理盐水间断交替冲洗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手术病人进行随访.结果36例血肿消失时间分别为2d7例,3d15例,4d10例,5d4例.3个月~2年随访(ADL分级法),Ⅰ级10例,Ⅱ级12例,Ⅲ级9例,Ⅳ级5例.结论立体定向侧脑室前、后角穿刺引流治疗全脑室系统出血铸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立体定向技术 侧脑室 脑室内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骨孔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效果,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改善生存质量。方法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颅脑CT检查,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采用局麻加强化,穿刺血肿,术中抽出血肿占总容积的30~50﹪,合并破入脑室者,如果量大或者有梗阻性脑积水者,同时予以侧脑室体外引流。结果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价患者的预后,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23例;Ⅱ级可独立生活或部分恢复,45例;Ⅲ级拄拐行走或需他人帮助,32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清醒,21例;Ⅴ级植物生存状态,3例;死亡2例。结论微骨孔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预后良好率,改善生存质量,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微骨孔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诊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6例作为研究样本,患者均于CT定位下行脑内血肿穿刺引流治疗。结果56例患者32例脑出血显著好转,12例引流不畅及脑出血量未有显著变化,10例转行血肿清除术或者开颅去骨瓣减压术,2例患者死亡。患者追踪随访6个月,存活53例,死亡3例。生活能力评估Ⅰ级28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4例,Ⅴ级5例。结论在脑血肿患者的治疗中,于CT引导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该治疗方案操作便捷、副作用低,对患者产生的创伤较小、安全性较高,可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并提升其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 标签: CT定位 脑内血肿 穿刺引流 价值
  • 简介:外科治疗的肝脓肿主要为细菌性肝脓肿,随着CT、超声等影像学诊断的发展,使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置管引流术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多数病人经此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我院自2000年6月至今共用采用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17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细菌性肝脓肿 穿刺置管引流 外科治疗 脓肿穿刺引流术 影像学诊断 置管引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