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N6-甲基腺嘌呤(m6A)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和长非编码RNA最主要的修饰,该修饰过程由m6A甲基转移酶及去甲基化酶动态调控,主要通过m6A识别蛋白发挥作用。m6A修饰可影响转录、剪接、定位、核转运、翻译及降解等RNA代谢的各个方面,其失调可导致RNA功能紊乱,基因表达异常。m6A修饰调节因子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失衡,与肿瘤的形成、增殖、分化、侵袭和转移相关。

  • 标签: 肿瘤 RNA,信使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为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科睿唯安Cortellis数据库,通过检索全球ADC的上市情况、研发地域分布、药物适应症分布及临床试验部分管线等数据,分析目前ADC的整体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结果截至2020年11月20日,全球处于活跃状态的ADC共414个,其中已上市10个;美国ADC研发数量居全球首位,中国位居第二;ADC主要用于乳腺癌、卵巢癌、淋巴瘤、肺癌、胃癌等癌症治疗;国际在研管线中,靶点分布较为多样化,国内在研管线则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结论对ADC的研发态势和全球布局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我国ADC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 标签: 抗体偶联药物 临床试验 研发管线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儿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儿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儿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线粒体病(MD)是指由于线粒体DNA或核DNA突变导致的氧化磷酸化系统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功能障碍而出现的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从新生儿期到成人期的任何年龄,并常以综合征发病。新生儿期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早产、宫内生长受限、肌张力低下、呼吸困难、惊厥、喂养困难、高乳酸血症等,缺乏特异性。新生儿期发病的综合征包括Leigh综合征、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综合征、Alpers综合征、儿童肌脑肝病谱系障碍、Barth综合征及Pearson综合征等。目前MD需依赖临床症状、生化检测、神经影像学、组织学检测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诊断,其治疗尚缺乏特效药物,探索新的治疗途径,如基因治疗和外源性线粒体移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线粒体病 线粒体脑肌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对小鼠肾脏及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3,Sirt3)和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Sirt3在LP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C57BL/6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LPS 24 h组和LPS 48 h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 g),LPS 24 h组和LPS 48 h组腹腔注射LPS(10 mg/kg)溶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融合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A1(optic atrophy type 1,Opa1)及Sirt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中Sirt3的表达及分布。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Western印迹法检测10 μg/ml LPS刺激24 h后Drp1、Opa1及Sirt3的表达变化,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pcDNA3.1-Sirt3重组质粒转染HK-2细胞过表达Sirt3后同上方法检测Sirt3、Drp1、Opa1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1)LPS组小鼠血肌酐、尿素氮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并出现典型病理改变。(2)LPS组小鼠肾组织线粒体分裂相关蛋白Dr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融合相关蛋白Opa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3)LPS组小鼠Sirt3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irt3主要表达在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中。(4)LPS刺激可诱导HK-2细胞Drp1表达升高(P<0.05),Opa1及Sirt3表达下降(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5)pcDNA3.1-Sirt3重组质粒转染HK-2细胞过表达Sirt3可减轻LPS诱导的线粒体动力学紊乱及细胞凋亡。结论LPS可诱导Sirt3表达下调及线粒体动力学紊乱,Sirt3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在LPS诱导的急性肾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急性肾损伤 线粒体动力学 肾小管 上皮细胞 脂多糖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
  • 简介:摘要:在医药科研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DFC药物方面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偶联技术也快速发展,对这一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抗癌效果皆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在有关方面加强研究投入。本文分析ADC药物偶联技术,并进行偶联创新,通过实验分析其效果和质量,为相关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ADC药物 偶联技术 质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X射线照射后胰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特点,探究线粒体功能障碍及其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增加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6 MV X射线多次(2 Gy×20次或4 Gy×10次)照射胰腺癌细胞株PATU1 988 t,利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MMPs家族(MMP2、MMP9)及线粒体复合体I的关键亚基及TGF-β1的转录水平变化。应用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碳酰氰基-对-氯苯腙(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检测复合体亚基、TGF-β1含量及EMT相关分子的变化。应用小干扰RNA抑制TGF-β1的表达后,检测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变化。结果多次照射后,存活肿瘤细胞迁移数增加(t=21.90、35.64,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表现为上皮间质转化分子E-cadherin表达下降(t=8.37、6.77,P<0.05),N-cadherin(t=4.42、4.77,P<0.05)、Vimentin(t=4.57、3.02,P<0.05)、MMP2(t=7.27、26.08,P<0.05)和MMP9(t=13.26、7.29,P<0.05)表达均增加,TGF-β1(t=90.49、35.17,P<0.05)的含量也增加。沉默TGF-β1后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性下降(t=38.66、11.54,P<0.05)。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线粒体膜电位(t=6.94、29.71,P<0.05)和复合体相关亚基的表达量下降;加入CCCP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后(t=16.51,P<0.05),复合体亚基含量下降,TGF-β1的表达量增加(t=47.93,P<0.05),上皮间质转化增强。结论辐射破坏了线粒体功能,进而激活了TGF-β1的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迁移性增强。

  • 标签: X射线 线粒体 胰腺癌 迁移性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线粒体疾病受线粒体DNA和核基因组的双重调控,对线粒体DNA的变异解读一直充满挑战,本文将美国贝勒医学院临床医学遗传诊断室于2020年发表的线粒体信使RNA(mRNA)变异分类标准进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线粒体mRNA变异解读的最新依据。

  • 标签:
  • 作者: 冯路旸 王海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300170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认知能力下降的担忧越来越成为医学咨询中的普遍话题。术后认知改变的发生涉及自身情况及围术期多种因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担忧。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认为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线粒体损伤,并且大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对AD造成影响。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细胞在线粒体胁迫后可通过一系列整合应激反应(ISR)维持稳定,还可能会使子代产生适应性而减弱胁迫。本文就线粒体胁迫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胁迫 认知
  • 作者: 冯路旸 王海云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医师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三中心临床学院,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麻醉科,天津市重症疾病体外生命支持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市肝胆研究所 300170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对认知能力下降的担忧越来越成为医学咨询中的普遍话题。术后认知改变的发生涉及自身情况及围术期多种因素,其中阿尔兹海默症(AD)是最主要的担忧。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麻醉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认为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线粒体损伤,并且大多数研究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会对AD造成影响。但人们很少注意到细胞在线粒体胁迫后可通过一系列整合应激反应(ISR)维持稳定,还可能会使子代产生适应性而减弱胁迫。本文就线粒体胁迫在A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胁迫 认知
  • 简介:摘要线粒体糖尿病是由于线粒体功能缺陷引起的糖尿病,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总数的3%。由于线粒体糖尿病存在临床表型异质性大、症状不典型、较为罕见等特点,常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亚型糖尿病。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不同于其他亚型糖尿病,因此,该亚型糖尿病的及早确诊将有助于患者后续的治疗与改善临床结局。本专家共识中对国内外有关线粒体糖尿病的研究成果与临床检验诊断策略进行总结,并提出线粒体糖尿病的临床检验诊断建议。

  • 标签: 糖尿病 线粒体糖尿病 临床检验诊断 基因突变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线粒体动力学是指线粒体通过分裂和融合的过程不断地改变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及结构,通过重塑自身形态来自主整合并响应细胞的信号和需求。近年来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失调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线粒体动力学在肺纤维化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肺纤维化 细胞融合 细胞分裂 线粒体动力学
6
6
  • 简介:【摘要】 竖井多绳摩擦提升机更换首绳是矿山机电专业大型施工项目,其技术含量高,安全风险大,施工工艺复杂。针对赤峰柴矿提升系统的工况,介绍一种“以旧带新”的首绳更换工艺方法及安全措施,该工艺能极大的减轻换绳工作强度,缩短换绳时间,降低安全风险,取得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标签: 多绳摩擦提升 首绳更换 换绳 安全高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从而探讨其在脑胶质瘤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309例脑胶质瘤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资料,并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脑胶质瘤患者(550例)进行验证。应用R软件分析TNFAIP6在不同级别、不同分子分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验证TNFAIP6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FAIP6不同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TNFAIP6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NFAIP6与其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评估TNFAIP6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均P<0.0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P<0.01)。TNFAIP6在WHO不同级别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1);TNFAIP6在经典型和间质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均P<0.01);TNFAIP6在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甲基化者(均P<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级别(HR=2.371,95%CI:1.686~3.335)、放疗(HR=0.431,95%CI:0.286~0.651)及TNFAIP6的表达水平(HR=1.305,95%CI:1.041~1.636)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TNFAIP6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分别为1 064个和1 954个(r≥0.5,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TNFAIP6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NFAIP6主要参与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其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及潜在的研究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RT6)与上皮细胞钙黏蛋白(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及同一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61例手术治疗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距肿瘤切缘3 cm以上的癌旁组织(镜下观察未见癌细胞),男42例,女19例,年龄(63.62±9.59)岁,年龄范围为34~82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与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6、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免疫组化,并分析SIRT6和E-cadherin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在食管鳞癌中SIRT6蛋白相对表达量(0.383±0.092)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3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7,P<0.01)。食管鳞癌中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0.423±0.089)低于癌旁组织(0.967±0.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6,P<0.01)。SIRT6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38,P<0.01)。结论SIRT-6和E-cadherin的表达影响食管鳞癌的侵袭性,可为临床治疗食管鳞癌提供理论依据及靶点。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 上皮细胞钙黏蛋白 食管鳞癌 相对表达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TNFAIP6)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从而探讨其在脑胶质瘤进展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309例脑胶质瘤样本的转录组数据及其临床资料,并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脑胶质瘤患者(550例)进行验证。应用R软件分析TNFAIP6在不同级别、不同分子分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验证TNFAIP6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TNFAIP6不同表达水平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判断TNFAIP6的表达水平对不同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TNFAIP6与其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基因本体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评估TNFAIP6表达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Ⅱ级、Ⅲ级及Ⅳ级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均P<0.01);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的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P<0.01)。TNFAIP6在WHO不同级别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IDH突变型(均P<0.01);TNFAIP6在经典型和间质型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前神经元型和神经元型(均P<0.01);TNFAIP6在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启动子甲基化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甲基化者(均P<0.01)。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NFAIP6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均短于低表达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级别(HR=2.371,95%CI:1.686~3.335)、放疗(HR=0.431,95%CI:0.286~0.651)及TNFAIP6的表达水平(HR=1.305,95%CI:1.041~1.636)均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CGGA和TCGA数据库中,与TNFAIP6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分别为1 064个和1 954个(r≥0.5,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结论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TNFAIP6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TNFAIP6主要参与血管外基质组成、血管生成、细胞黏附及炎症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其可作为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及潜在的研究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基因表达 预后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6
  • 简介: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深入了解ADC药物的分子特征和机制特点,并在ADC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适应证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对临床医师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转归。因此,共识旨在对市面可及的ADC药物进行系统概述,从而为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恶性肿瘤 抗体药物偶联物 单克隆抗体 细胞毒性药物 安全性管理
  • 简介:摘要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类通过连接头将细胞毒性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的靶向生物药剂,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以靶向方式高效地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中。深入了解ADC药物的分子特征和机制特点,并在ADC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根据适应证合理用药,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有效管理不良反应,对临床医师而言十分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患者的生存转归。因此,共识旨在对市面可及的ADC药物进行系统概述,从而为临床医师更好地应用和管理ADC药物提供切实有效的建议和参考。

  • 标签: 恶性肿瘤 抗体药物偶联物 单克隆抗体 细胞毒性药物 安全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