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伤口修复、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肉芽组织质量会对创面的修复愈合程度以及预后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针对伤口创面肉芽组织水肿的相关护理对策展开综述。

  • 标签: 伤口创面 肉芽组织水肿 护理对策 研究
  • 简介: 【摘要】目的:针对痔疮术后出现组织水肿的患者开展护理实验,探究中药坐浴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肛肠科收治的88例痔疮术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中药坐浴),评价组间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水肿、疼痛与创面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我国传统中医学在痔疮术后导致的组织水肿、疼痛方面有重要作用,使用中药坐浴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与水肿现象,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痔疮术 组织水肿 中药坐浴 疗效观察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水肿发病率高,但缺少可持续的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及跨学科治疗方案的普及,淋巴干细胞再生医学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结合细胞支架重建淋巴网络,治疗和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近期已在实验中获得初步成功,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实验验证。作者查询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治疗淋巴水肿的研究文献,从淋巴管的生理特性、淋巴水肿的病理机制、干细胞技术在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淋巴组织工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认为随着对淋巴再生医学技术和淋巴组织工程的深入研究,通过淋巴再生医学技术和组织工程来实现治疗和预防淋巴水肿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

  • 标签: 淋巴水肿 干细胞 组织工程学 再生医学 淋巴再生
  • 简介: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在伤口肉芽组织水肿创面换药中的应用,为烧伤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6例中小面积烧伤创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10%的氯化钠液进行换药创面的清洗,每2d换药1次。观察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进行换药治疗,每3d换药1次。观察两组疗效、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28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痊愈19例,有效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换药次数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1.4±4.6d、8.3±3.7次、13.7±3.3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3.4±4.8d、13.6±3.4次和26.7±3.3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无创面感染,治疗后1例创面瘢痕化,占2.08%。对照组治疗期间3例创面感染,占6.25%,4例创面瘢痕化,占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选用湿润烧伤膏用于肉芽组织水肿创面换药,既可明显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伤口换药次数;又可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可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烧伤膏 肉芽组织 换药
  • 简介:摘要水肿初起,大都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四肢以及全身。亦有从下肢开始,然后及于全身者。如病势严重,可兼见腹满胸闷,气喘不能平卧等证。本病当与鼓胀鉴别鼓胀往往先见腹部胀大,继则下肢或全身浮肿,皮色苍黄,腹皮青筋暴露;而水肿则以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一般皮色不变,腹皮亦无青筋暴露。

  • 标签: 水肿 病因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不同炎症因子与周围脑组织水肿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在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 8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当作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者 82例当作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诊断结果。结果:研究组炎症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脑出血 12-24h的水肿量与 72h-3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研究组水肿量血清中炎症因子浓度与水肿量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Y=7.528+0.106X1+0.058X2+0.003X3-0.057X4; F=3.285, P< 0.05。各炎症因子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分别为 0.314、 0.201、 0.012、 0.235,因此对脑水肿作用与影响强度顺序为 IL-8< IL-6< IL-10< IL-4。结论:炎症因子与水肿量存在线性关系,对脑水肿有一定作用与影响性,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急性脑出血 炎症因子 脑组织水肿 相关性
  • 简介:基于水对近红外光的吸收原理,我们选用1300nm波长的近红外光,在一定压强下,测量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的透光量,并以此来对组织水肿状态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压强下,随着水肿程度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的透光量减小;同一水肿状态下,随着压强的增加,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的透光量增加;在1g/mm2压强下,不同水肿程度下的透光量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初步研究表明,在适当压强下,使用单位厚度组织对近红外光的透光量,可以对不同水肿状态的组织进行识别,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持,辅助医生在消化道重建手术中做出合理判断。

  • 标签: 消化道重建 水肿 近红外光 单位厚度 透光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单侧下肢水肿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对30例单侧下肢水肿部位进行连续性扫察,对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单侧下肢水肿性疾病在彩色超声中具有特异性声像图表现,可明确诊断下肢淋巴性水肿、静脉性水肿。可作为临床进行本病诊断的重要手段。结论彩色多普勒对于诊断与鉴别单侧下肢水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下肢不明原因肿胀的诊断提供了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

  • 标签: 高频探头 彩色多普勒超声 淋巴性水肿 静脉性水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下肢水肿的小鼠模型中观察下肢静脉和动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结缔组织(PACT)通路对血管周围水肿的引流作用,为理解老年人下肢水肿的引流和清除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方法分别在BAIB/C小鼠下肢足踝部静脉和动脉血管周围组织间隙中注射不同剂量的荧光素钠生理盐水(FluoNa),制作下肢水肿模型,然后在股动静脉鞘水平,采用体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记录血管PACT通路对于水肿的引流作用。结果通过追踪足踝部FluoNa在组织间隙中的扩散和流动,结果显示:(1)除在注射点局部扩散外,还能够在下肢静脉、动脉PACT通路及伴行动静脉间组织间隙中连续流动;(2)这种沿血管外膜的流动过程分为传输和扩散:沿血管长轴传输,同时垂直于血管长轴,向血管周围组织扩散;(3)在下肢静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时,静脉PACT通路显像;(4)在下肢动脉外膜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动脉PACT通路显像;(5)当在动静脉伴行血管附近给予小剂量和大剂量FluoNa液体时,不仅静脉PACT通路和动脉PACT通路显像,且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组织间隙也同时显像;(6)组织学分析显示,被FluoNa染色的组织是动脉和静脉血管外膜及其周围纤维结缔组织。结论下肢组织水肿中的组织液不仅能被静脉和动脉PACT通路引流,且当大量组织液聚集时,还可被动静脉伴行血管间的组织间隙引流。

  • 标签: 下肢 水肿 荧光素
  • 简介:摘要目的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积聚称为水肿(edema)。水肿可为隐性,也可为显性。轻度水肿者,组织间液积聚较少,体重增加在10%以下,指压凹陷不明显者,称为隐性水肿;体重增加在10%以上,指压凹陷明显者,称为显性水肿。目的讨论水肿患者临床护理。方法配合治疗针对患者症状进行护理。结论胸水、腹水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以改善肺扩张受限及横膈抬高所致的呼吸困难。阴囊水肿者用阴囊托带托起阴囊以利水肿消退,同时注意局部皮肤护理,防止溃破。下肢水肿者应减少站立或坐位时间,尽量平卧,抬高下肢,以减轻水肿

  • 标签: 水肿 护理
  • 简介:水肿病可发生于断奶至3.5月龄的猪群,与猪的应激有很大的关系,它经常发生在应激之后的1-3天。这些应激因素包括:断奶、疫苗注射、驱虫、运输、气候变化、改变饲料等。它是一种急性或超急性的大肠杆菌病(colibacillosis),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所造成的,此毒素影响神经和循环系统。

  • 标签: 仔猪 水肿病 症状 诊断 防治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