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与其它神经不同,成年哺乳动物的嗅感觉神经(OlfactoryReceptorNeuron,ORN)有自发、持续更新的能力。1996年Murrell等报道成年人的嗅上皮仍保持神经再生和分化能力。ORN这种神经再生和更新的特殊性引起了神经科学和耳鼻喉科学者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研究ORN死亡和再生规律,并从不同水平探索再生机制。目前认为,

  • 标签: 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 新生神经元 嗅上皮 神经再生 嗅球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结合免疫球蛋白蛋白(BIP)对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恢复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原代海马神经OGD损伤模型,然后分别诱导和抑制BIP的表达,应用RT-PCR和免疫杂交印记(westernblot)鉴定10mM2-脱氧葡萄糖对BIP的诱导作用以及设计合成的BIPsiRNA封闭其表达作用,CCK8鉴定毒性。TUNEL法比较诱导及抑制BIP表达对OGD后神经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0mM2-DG孵育细胞24h后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为对照组的3倍以上,无细胞毒性。而设计合成的BIPsiRNA可以抑制BIP表达,RNAi后24h时BIP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显著下降,而HSP70的表达无影响。诱导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降低。RNAi抑制BIP表达,使2hOGD后24h时细胞凋亡率升高。结论BIP具有保护缺血损伤神经、抵抗凋亡的作用。ERS是原代海马神经缺糖缺氧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

  • 标签: BIP,海马细胞,缺糖缺氧模型,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谷氨酸诱导大脑皮质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传代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融合达90%时更换培养基,继续培养24h,收集细胞培养液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第8d随机分为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采用台盼蓝染色计算神经存活率,同时用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各组神经凋亡情况。结果谷氨酸(0.8mmol/L)可诱导细胞凋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较谷氨酸损伤组细胞成活率明显升高(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01);而电镜检测发现对照组无明显的凋亡细胞,谷氦酸组有典型凋亡神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谷氨酸神经毒性具有拮抗作用。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谷氨酸 神经元 凋亡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最高,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d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d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12.14)

  • 标签: 面神经 运动神经元 CASPASE-3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及脑牵拉压引起神经细胞凋亡的规律和机制.方法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力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0只,分为30、40、50g组,牵拉完毕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牵拉压区神经细胞凋亡的百分率和细胞线粒体的活性变化.结果3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几乎不影响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40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明显降低;50g的BRP牵拉15min引起更高的细胞凋亡率,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显著降低.结论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脑牵拉可引起神经细胞凋亡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实验性脑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40g以下.

  • 标签: 脑牵拉压 细胞凋亡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脂多糖刺激对小胶质细胞系BV-2(BV-2细胞)分泌Pro-cathepsinL和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多糖刺激BV-2细胞产生炎性反应建立炎性细胞模型,Westernblotting法分别观察脂多糖刺激前后Bv.2细胞条件培养液中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以及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前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系PC-12(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变化。结果脂多糖刺激BV-2细胞1和3h后,Pro-cathepsinL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与刺激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21)。与BV-2细胞共培养并经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且显著高于刺激前水平(均P=O.000);经CathepsinL抑制剂预处理及脂多糖刺激1和3h后,PC-12细胞活化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且显著低于单纯脂多糖刺激组(P=0.005,0.001)。结论小胶质细胞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可向细胞外释放Pro—cathepsinL,促进神经表达活化型Caspase-3,在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脂多糖类 小神经胶质细胞 溶酶体 组织蛋白酶类 细胞凋亡 细胞
  • 简介:摘要脑出血是指自发性非创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脑出血后产生的一系列损伤会导致神经凋亡,如凋亡神经得不到及时清除,细胞内毒性物质会释放,从而进一步加重炎性反应。因此,凋亡细胞的及时清除对脑出血后大脑的稳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凋亡神经表面会出现大量的吞噬“吃我”信号磷脂酰丝氨酸(PS)。小胶质细胞作为大脑常驻巨噬细胞,其表面存在多种PS受体,促进了小胶质细胞凋亡神经的吞噬作用,并减少了局部炎性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脑出血 吞噬作用 细胞凋亡 磷脂酰丝氨酸 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抑郁平胶囊对慢性不可预知性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的相关X蛋白(Bax)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SPF级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抑郁平低、中、高(125、250、500mg·kg^-1)剂量组。采用Willner慢性轻度不可预知性应激方法建立抑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cl-2、Bax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过21d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后,各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嗜度和旷场得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P〈0.01),而药物干预组大鼠上述3项指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ax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Bc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则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Bax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cl-2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除低剂量组外)显著升高;以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变化明显。结论抑郁平胶囊可以改善大鼠抑郁行为,保护海马神经,抑制或逆转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对抗慢性应激引起的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减少。

  • 标签: 抑郁平胶囊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海马神经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自噬在七氟醚致老年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8月龄BL/C57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只):七氟醚组和对照组。七氟醚组吸入47.5%空气+2.5%七氟醚+50%氧气3 h,对照组吸入50%空气+50%氧气3 h。建模后24 h进行新物体识别实验,随后断头取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微管关联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C)3Ⅱ/LC3Ⅰ、Becline-1、p62蛋白]水平。另取18月龄BL/C57小鼠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七氟醚+3-甲基腺嘌呤组(M组,吸入麻醉前2 h经腹腔注射3-甲基腺嘌呤)、七氟醚+雷帕霉素组(R组,吸入麻醉前24 h和2 h经腹腔注射雷帕霉素)、七氟醚+生理盐水组(N组,吸入麻醉前2 h经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0 μl)。经腹腔注药及七氟醚处理后,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Becline-1、p62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七氟醚组小鼠新物体识别率和辨别系数降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0.05),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N组比较:M组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降低(P<0.05)、p62蛋白水平升高(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P<0.05);R组LC3Ⅱ/LC3Ⅰ、Becline-1水平升高(P<0.05),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降低(P<0.05)。结论老年小鼠经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对新物体的识别率和辨别系数均降低,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同时存在细胞自噬的激活,并负反馈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机制。

  • 标签: 七氟醚 老年小鼠 神经元 凋亡 自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愈痫灵颗粒对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其调控蛋白(Bcl-2、Bax、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癫痫大鼠模型,以丙戊酸钠为西药对照,愈痫灵颗粒为中药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C-fos的表达,HE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造模后致痫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Bcl-2、Bax、C-fos基因蛋白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愈痫灵颗粒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Bcl-2表达增加,Bax、C-fos的表达降低。结论愈痫灵颗粒对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与其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调节海马神经细胞Bcl-2、Bax、C-fos的表达有关。

  • 标签: 愈痫灵颗粒 癫痫 海马神经元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调控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芍药苷对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于2020年9月,从胎鼠中分离培养原代海马神经细胞,并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确定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浓度及时间,芍药苷细胞毒性研究评价芍药苷浓度及其对醋酸铅诱导海马神经凋亡的影响。依据结果选取不同浓度芍药苷干预海马神经细胞,作用24 h后,加醋酸铅染毒,同时设空白组和模型组,测定海马神经细胞中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含量;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RK (p-ER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p38 MAPK (p-p38MAPK)、c-Jun氨基端激酶(JNK)、磷酸化JNK (p-JNK)蛋白表达。结果分离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经免疫荧光化学染色鉴定后,给予醋酸铅处理,MTT结果显示醋酸铅浓度25 μmol/L,处理24 h毒性效果最佳。80 μmol/L以下浓度芍药苷对海马神经细胞均无细胞毒性作用;与模型组比较,20、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活力均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神经细胞中ROS活力、LDH释放水平、MDA和Caspase-3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中ROS活力、LDH释放水平、MDA和Caspase-3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40、8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海马神经细胞中p-ERK/ERK比值明显升高(P <0.01),p-p38MAPK/p38MAPK和p-JNK/JNK比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MAPK信号通路,下调p-p38MAPK、p-JNK蛋白表达,上调p-ERK蛋白表达,抑制醋酸铅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凋亡

  • 标签: 海马 神经元 细胞凋亡 芍药苷 醋酸铅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辐射引起皮层神经凋亡的保护作用和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提前给予二氢杨梅素,1h后以8Gy辐射强度的γ射线照射10min。24h后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试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以及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Westernblot检测细胞色素C、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二氢杨梅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提高γ射线辐射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含量,抑制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性,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以及Bcl2和Bax的比值,从而保护神经。结论二氢杨梅素对γ射线引起的皮层神经损伤有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

  • 标签: 二氢杨梅素 辐射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共培养系统,制备体外神经细胞炎症模型。方法选用小鼠BV-2小胶质细胞、NSC34运动神经、HT-22海马神经。实验Ⅰ 采用不同浓度LPS(10、100、500和1 000 ng/ml)刺激BV-2小胶质细胞,提取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即条件培养基,分别培养两种神经,采用CCK-8法选取导致神经活力明显下降50%的LPS浓度用于Transwell共培养系统的建立。实验Ⅱ 将小胶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神经种于下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对照组和LPS组,小胶质细胞分别用细胞培养基、LPS培养或孵育6 h,随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12 h,合并上、下室细胞继续培养。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12 h,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法检测神经培养液IL-1β、IL-18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凋亡率,采用qRT-PCR检测神经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cleaved caspase-3、Bcl-2、Bax的表达。结果实验Ⅰ BV-2-NSC34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0 ng/ml,BV-2-HT-22 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LPS刺激浓度为1 000 ng/ml。实验Ⅱ 与对照组比较,LPS组神经培养液IL-1β和IL-18浓度、神经凋亡率升高,Bax及其mRNA表达上调,Bcl-2及其mRNA表达下调,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P<0.05或0.01)。结论通过条件培养基技术与Transwell共培养技术成功建立小胶质细胞-神经共培养系统,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神经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提供实验方案。

  • 标签: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元 共同培养技术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对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32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体重450~500 g,12~15周龄),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低温假手术组(Sham组)、低温失血性休克组(HS组)、损伤控制性复苏组(DCR)组及损伤控制性复苏渥曼青霉素(DCR-W)组,每组8只。Sham组仅行穿刺操作,HS组、DCR组及DCR-W组建立低温失血性休克模型。HS组不复苏,DCR-W组腹腔注射15 μg/kg的渥曼青霉素。DCR组和DCR-W组在休克1 h后行全血复苏。术后5 h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的Ser473位点(p-AktSer473)、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激酶3β亚型的Ser9位点(p-GSK3βSer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DCR组平均积分光密度值(8.06±0.64)低于HS组(12.78±1.14)及DCR-W组(11.34±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DCR组、DCR-W组阳性细胞核的数目均多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0.12±0.02)低于Sham组(0.21±0.04);HS组p-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0.08±0.01)低于Sham组(0.15±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组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0.46±0.04)高于HS组(0.12±0.02)及DCR-W组(0.0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组p-GSK3βSer9蛋白表达水平(0.29±0.04)高于HS组(0.08±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组的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0.81±0.08)高于Sham组(0.16±0.03),HS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0.72±0.08)高于Sham组(0.11±0.02),DCR组Caspase-9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0.28±0.03)、(0.25±0.03)]低于HS组[(0.81±0.08)、(0.72±0.08)]及DCR-W组[(0.69±0.09)、(0.56±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性复苏可抑制低温失血性休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其机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通过磷酸化GSK3βSer9抑制Caspase-9与Caspase-3表达相关。

  • 标签: 低温 失血性休克 损伤控制性复苏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凋亡
  • 简介:脑缺血是世界上继心脏病、肿瘤后的第三大致死原因,是致残的第一病因;在我国,脑缺血已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及第一大致残病因.因此,治疗并防治脑缺血及其所造成的后遗症是目前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以前,一直认为脑缺血所造成的神经死亡为缺血后的坏死,因而把研究的重心放在如何减轻缺血(如溶栓)、改善供血(如促血管再生)等方面.近年的研究发现:在发生局灶性脑缺血的数分钟内,缺血区域中心的神经发生了不可逆的坏死,但是,在坏死灶的周围环绕着一圈仍保持代谢状态的功能相对静止的区域,

  • 标签: 脑缺血 溶血磷脂 细胞凋亡
  • 简介:神经凋亡在未成熟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中占有重要比例.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ysteinylaspartate-specificprotease,caspase)在未成熟脑组织中的活性远高于成人脑组织.细胞内与凋亡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的caspase有关的参与凋亡细胞器主要有线粒体和内质网.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内质网应激两条通路最终激活caspase-3导致神经凋亡.

  • 标签: 未成熟 神经元凋亡 脑组织缺血 缺氧性脑损伤 线粒体 缺氧性损伤
  • 简介:运动神经病(MND)是一种不断进展、最终危及生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发病率为2/100000/年,患病率为4~7/100000。英国每年大约有1200例新发病例,4000~5000例病患者:一般的全科医生在整个行医期间可能仅能见到几个患者,就连区级医院的神经科医生每年也只能见到4~6个新发的MND患者。

  • 标签: 运动神经元病 神经系统变性病 新发病例 全科医生 区级医院 发病率
  • 简介:研究了单个ML神经的放电模式及其动力学特征.通过快慢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参数的变化,神经可以呈现出静息态、簇放电及峰放电等多种放电模式.本文同时研究了耦合强度和时滞对突触耦合的两个神经同步的影响.在无时滞时,随着耦合强度的增大,耦合神经的在相同步得到增强.而在某段时滞范围内,神经在比较小的耦合强度下就能达到同步,这说明有效的时滞能够增强同步.此外,时滞只能在某些耦合强度下才对耦合系统的同步起作用.

  • 标签: 簇放电 峰放电 快慢动力学分析 同步 时滞
  • 简介:目的:研究氧化槐定碱对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调亡的影响。方法:以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为研究对象建立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模型。Hoechst33342和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术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学变化,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神经细胞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的活性,免疫蛋白印迹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ytochromeC、Caspase-3、Bcl-2、Bax和PARP-1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损伤组Hoechst33342和TUNEL染色法显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活性显著提高;CytochromeC、Caspase-3、Bax和PARP-1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上调,Bcl-2蛋白和mRNA水平明显下调,Bcl-2/Bax比率也明显下调。与损伤组比较,氧化槐定碱治疗组(20、5、1.25mg/L)可显著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抑制Caspase-3、Caspase-9和Caspase-8的活性。氧化槐定碱治疗组(20mg/L)可明显抑制CytochromeC、Caspase-3、Bax和PARP-1蛋白和mRNA表达,增强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使Bcl-2/Bax比率上升。结论:氧化槐定碱通过抗凋亡作用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氧化槐定碱 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 抗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利福平(RF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PD)C57BL小鼠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用MPTP建立C57BL小鼠PD模型,在应用MPTP前或后给予RFP,通过行为学观察、Nissl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RFP对PD小鼠模型的行为学表现及黑质致密部(SNc)Nissl、TH、Bcl-2、caspase-3阳性细胞的影响。结果小鼠注射MPTP后出现震颤、竖尾、竖毛、运动迟缓、步态不稳、肢体僵硬,活动明显减少,同时SNc的Nissl、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Bcl-2阳性细胞有所增多,caspase-3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应用RFP后较MPTP组症状减轻,Nissl、TH、Bcl-2阳性细胞增多,而caspase-3阳性细胞减少;预使用RFP组作用最为明显。结论RFP对MPTP所致的PD小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利福平 1-甲基-4-苯基-1 2 3 6-四氢吡啶(MPTP) 帕金森病 凋亡 C57BL小鼠